讓“小”醫院獲得更多信任
【光明時評】
作者:陳城
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有政協委員關(guan) 注到三級醫療體(ti) 係的協同問題,建議加強引導,讓不同醫院功能更加清晰。常見病、普通病去二級或社區醫院看,疑難雜症、複雜病再到三級醫院看,避免讓“三級醫院醫生看很普通的毛病,甚至是在配藥”。一時間,“常見病不要去三級醫院”的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專(zhuan) 家的建議對嗎?其實是對的。無論是從(cong) 當前我國正大力推行的分級診療製度出發,還是從(cong) 國外分級診療製度現狀來看,盡可能減少三級醫院所需承擔的常見病、普通病診療任務,利遠大於(yu) 弊。每所醫院的床位數有限,醫生數量有限,所能接待的病人人數也有上限。要確保每個(ge) 醫生的行醫質量,不僅(jin) 需要給予醫生足夠的診療時間,還需要給醫生提供不斷進修學習(xi) 科研的時間。特別是三級醫院在醫療體(ti) 係裏還承擔著不少的醫學科研、人才培養(yang) 、疑難雜症攻關(guan) 等任務。
基於(yu) 現實情形考量,當三級醫院湧入大量的常見病、普通病患者,三級醫院的醫生就容易陷入疲於(yu) 應對的狀態。這同時也是導致醫患關(guan) 係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醫生每日門診病人數量多,分配給每個(ge) 病人的問診時間就會(hui) 被大幅壓縮,久而久之就會(hui) 降低病患就醫體(ti) 驗,甚至導致病患對問診醫生的責任心產(chan) 生懷疑。此外,大量病患湧入三級醫院還會(hui) 導致掛號難、看病難等問題,衍生出“黃牛號”等黑灰產(chan) 業(ye) ,也會(hui) 進一步加劇醫患關(guan) 係緊張氣氛。
上述問題由來已久,其背後的道理邏輯專(zhuan) 家和大眾(zhong) 是有共識的。但當生病需就醫時,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去三級醫院就診,因為(wei) 他們(men) 常常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水平存疑。這一現實情況,是大眾(zhong) 希望“常見病不要去三級醫院”的建議再深一步的原因。如何讓民眾(zhong) 敢於(yu) 去信賴除三級醫院外的其他醫療機構,是推進分級診療製度的關(guan) 鍵點,也是有關(guan) 部門回應“常見病不要去三級醫院”建議的最好方式。
讓民眾(zhong) 信賴二級、一級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俗地講就是讓人們(men) 願意信賴這些“小”醫院的醫生同樣術業(ye) 有專(zhuan) 攻。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做的就是均衡醫療資源的分配,以確保醫務人員在“小”醫院待得住、願鑽研、肯負責。在個(ge) 人成長、職場晉升、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等諸多方麵,三級醫院所擁有的資源遠多於(yu) 其他醫療機構,這意味著年輕醫學畢業(ye) 生更願意去三級醫院,非三級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也會(hui) 想方設法向上流動。隻有“小”醫院也具備了對優(you) 秀人才的吸引力,才會(hui) 擁有讓患者信賴的能力。
當然,讓民眾(zhong) 願意信賴“小”醫院,不去三級醫院看普通病、常見病,僅(jin) 僅(jin) 讓基層醫療機構留住人才還不夠。很多病患之所以選擇三級醫院就診,不僅(jin) 是因為(wei) 擔心“小”醫院沒有好醫生,同時也是擔心“小”醫院沒有好設備、好技術。要讓患者安心,這一問題同樣需要解決(jue) 。
當前推行分級診療製度仍有來自各方麵的很大壓力,因而短時間內(nei) 諸如“建議常見病不要去三級醫院”的專(zhuan) 業(ye) 表態將不會(hui) 變少,這就時刻提醒著有關(guan) 部門,推進分級診療,讓民眾(zhong) 願意信賴“小”醫院,仍需久久為(wei) 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