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辦好家庭托育點,紓解“帶娃之憂”
【閱讀提示】家庭托育點試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麵向3歲以下嬰幼兒(er) ,收托不應超5人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發布《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家庭托育點是指利用住宅,為(wei) 3歲以下嬰幼兒(er) 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lin) 時托等托育服務的場所,且收托人數不應超過5人。這為(wei) 促進家庭托育點規範發展、化解嬰幼兒(er) 托育市場的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政策指引。
常言道,生娃容易養(yang) 娃難。有關(guan) 調查顯示,孩子無人照料,是超過半數家庭放棄生育二孩的重要原因。按照相關(guan) 法規,當前我國女職工能夠享受的產(chan) 假一般不超過半年,但大多數幼兒(er) 園隻接收3歲以上的幼兒(er) 入園。另據一份調研報告指出,當前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er) 有數千萬(wan) ,其中三分之一的家庭有較強烈托育服務需求,而目前實際入托比僅(jin) 約5.5%。3歲以下的孩子誰帶,成為(wei) 育齡青年必須麵對的“撫育難題”。
與(yu) 3歲以下嬰幼兒(er) 托育資源不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幼兒(er) 園開始出現資源過剩,不少城市的幼兒(er) 園出現“一孩難求”,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民辦幼兒(er) 園的“關(guan) 停潮”,這背後的關(guan) 鍵因素是人口生育率的快速下降。數據顯示,2016年實行“全麵二孩”政策後出現短暫生育高峰,從(cong) 2017年起,全國出生人口持續下滑,從(cong) 1723萬(wan) 人減至2022年的956萬(wan) 人,首次跌破1000萬(wan) 人。
一麵是嬰幼兒(er) 托育資源嚴(yan) 重不足,另一麵是逐漸顯露的幼兒(er) 園教育資源過剩,這種“下細上粗”的幼教格局,折射出在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背景下我國幼教資源的結構性錯配。化解3歲以下嬰幼兒(er) 的“托育之痛”,關(guan) 鍵舉(ju) 措是要出台有力的公共政策托底,讓更多家庭能夠實現“幼有所托、幼有所育”。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jue) 定》,其中明確提出,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ti) 係,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服務。開設家庭托育點,正是普惠托育體(ti) 係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落實人口政策的重要舉(ju) 措之一,有助於(yu) 填補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料社會(hui) 化的缺口。
應當指出,在家庭托育服務的市場需求驅動下,各種形式的家庭托育機構存在已久,隻是其業(ye) 務模式的合規性受到質疑。而此次《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的出台,相當於(yu) 明確承認了“家庭托育點”的市場地位和存在合理性,同時從(cong) 家庭托育點的硬件要求、人員資質、服務標準、安全監督等維度,為(wei) 這一新業(ye) 態提供規範化發展的製度基礎。
規範發展,方能行穩致遠。家庭托育點作為(wei) 一種新業(ye) 態,既需要將管理要求落細落實,又需要與(yu) 其他相關(guan) 政策配套銜接。梳理此次方案,“收托人數不應超過5人”“每一名照護人員最多看護3名嬰幼兒(er) ”“監控錄像資料保存期不少於(yu) 90日”等具體(ti) 細致的規定,都表明了以精細化促進規範化的管理指向。此外,推動家庭托育點規範發展,還需要發展改革、民政、消防、市場監管等部門協同發力,打通諸如居民住宅登記為(wei) 經營場所的政策梗阻,更好化解政策齟齬之處,同時兼顧好包括社區其他住戶在內(nei) 的各類利益主體(ti) 的訴求,為(wei) 辦好家庭托育點構建和諧的外部環境。
值得指出的是,家庭托育點仍是一個(ge) “新生兒(er) ”,辦好它需要多管齊下。例如,行業(ye) 的指導監管機製如何建立健全,這涉及監管模式的有效性,直接與(yu) 服務的質量與(yu) 安全密切相關(guan) ;再如,行業(ye) 繁榮發展將帶來人才短缺問題,需要構建有效的嬰幼兒(er) 照護人才培養(yang) 與(yu) 培訓體(ti) 係,等等。隻有多管齊下、確保質量,才能夠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同時對普通民眾(zhong) 來說又可負擔的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模式,發展形成規範化、普惠式的嬰幼兒(er) 撫育服務市場,真正讓家長放心,讓行業(ye) 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