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網絡法治建設的中國實踐與價值啟示

發布時間:2023-03-21 10:0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吳沈括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研究中心副主任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中國的網絡法治建設篳路藍縷,曆經半個(ge) 甲子,已經初步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法律體(ti) 係。值此三十周年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yu) 2023年3月16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shu) ,它作為(wei) 有關(guan) 中國網絡法治的首份權威白皮書(shu) ,全麵介紹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曆史演進,係統展示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經驗做法,深度反映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的內(nei) 在氣質。

  整體(ti) 而言,作為(wei) 全麵依法治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以依法治網為(wei) 道路依歸,著力推動實現完備的網絡法律規範體(ti) 係、高效的網絡法治實施體(ti) 係、嚴(yan) 密的網絡法治監督體(ti) 係和有力的網絡法治保障體(ti) 係。三十年不懈的探索、發展與(yu) 堅持,帶來了舉(ju) 世矚目的斐然成就,有效提升中國互聯網治理水平,有力推進全球互聯網法治進程,更凸顯了網絡法治建設中國實踐的三重價(jia) 值啟示——

  第一,網絡法治建設需要高度的戰略思想指引。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中國的依法治網道路突出五個(ge) “堅持”,也即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堅持促進互聯網發展、堅持立足國情、堅持創新引領和堅持開放合作。 特別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強調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凝聚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求體(ti) 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並切實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網絡法治建設全過程各方麵:從(cong) 維護人民群眾(zhong) 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到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從(cong) 充分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見的權利到堅決(jue) 打擊網絡違法犯罪活動,這些內(nei) 容既有利於(yu) 構建網絡空間良好秩序,也為(wei) 營造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網絡空間,奠定了中國網絡法治建設實踐的價(jia) 值底蘊。

  第二,網絡法治建設需要明晰的體(ti) 係規劃布局。毋庸置疑,中國的依法治網路徑有著清晰的目標指向和係統的製度構建:一是通過建立網絡權益保障法律製度、健全數字經濟法治規則、劃定網絡安全法律紅線和完善網絡生態治理規範從(cong) 而夯實網絡空間法治基礎;二是強調保障個(ge) 人信息權益、保護網絡知識產(chan) 權、規範網絡市場秩序、維護國家網絡安全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進而保障網絡空間規範有序;三是通過創新網絡司法規則、探索網絡司法模式和維護網絡司法權益從(cong) 而捍衛網絡空間公平正義(yi) ;四是強調拓展“互聯網+普法”新模式、普及網絡法律法規、麵向重點對象開展網絡普法和強化網絡法治研究教育進而提升全社會(hui) 網絡法治意識和素養(yang) 。這一係列科學、全麵的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建設,既確保了最佳實踐的及時總結和良法善治的迅速成型,也為(wei) 進一步推動和強化新技術環境下的法治創新提供了紮實的生態基礎。

  第三,網絡法治建設需要開闊的國際治理視野。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相互依存、休戚與(yu) 共。立足這一共同體(ti) 認,中國的網絡法治建設在堅持網絡主權原則的同時,始終高度重視順應國際互聯網發展大勢,強調培育和提升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互聯網治理生態。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積極參與(yu) 聯合國以及區域性網絡治理規則建設,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yi) ;同時始終支持網絡法治國際交流與(yu) 合作,以共進為(wei) 動力、以共贏為(wei) 目標,促進對話協商和交流互鑒;並且積極搭建與(yu) 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台和國際互聯網共建共享的中國平台,充分發揮了增進了解、促進互信的重大價(jia) 值。可以說,胸懷全球的規則建設、平等坦誠的交流合作和務實高效的對話平台,已成為(wei) 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ti) 係得以實現的重要支撐。

  “潮平兩(liang) 岸闊,風正一帆懸。”中國的網絡法治建設之路是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集中體(ti) 現,它立足本國國情,借鑒世界經驗,由此形成的與(yu) 時俱進、開創引領、多方參與(yu) 和開放共享等諸多特質,既會(hui) 裨益以法治力量護航數字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也將助力全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人類數字文明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吳沈括)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