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論壇】厚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法治根基

發布時間:2023-03-21 10: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莊澤林(中國政法大學國家監察學博士生)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以及出席解放軍(jun) 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ti) 會(hui) 議時都強調了科技自立自強這一主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這為(wei) 我們(men) 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創新發展良好開局注入了強大動力和信心,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遵循。

  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采取一係列戰略舉(ju) 措,推動科技事業(ye) 發生曆史性、整體(ti) 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cong) 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成功進入創新國家行列。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適應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要求,堅持係統觀念,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科技立法工作步伐,持續提供賦能經濟社會(hui) 全麵發展的科技法律製度供給,不斷增強科技立法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時效性,以高質量立法保障科技強國建設,成為(wei) 新時代科技創新法律製度的鮮明特征。

  近年來,國家出台多部法律法規,全麵落實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為(wei) 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基礎性、專(zhuan) 門性法律支撐。與(yu) 此同時,近年來製定的民法典、電子商務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與(yu) 科技發展密切關(guan) 聯的法律製度,推動科技立法調整範圍遠遠超出科學技術本身,全麵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和國家安全等各領域各方麵,日益成為(wei) 助力經濟社會(hui) 變革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科技方麵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積極發揮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的立法功能,也成為(wei) 科技創新法律製度的有機組成部分。

  科學技術具有“雙刃劍”特性,總會(hui) 帶來機遇和挑戰,推動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由科技主導的變化幾乎滲透到現有國家治理、社會(hui) 生活和法律秩序的方方麵麵。如何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納入人類可控的發展軌道,引發世界各國的思考與(yu) 探索。

  隻有同步推進法律規範創新,充分發揮“確定性”的法治力量引領、規範、促進和保障科技創新,才能最大限度減少科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挑戰。隻有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發展中解決(jue) 問題,不因負麵問題和可能風險而裹足不前,打好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都要硬的組合拳,才能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和進步。麵對層出不窮的“黑科技”,亟須我們(men) 加強新興(xing) 領域立法的前瞻性研究,在法治軌道上實現因勢利導。既要通過立法為(wei) 新技術新業(ye) 態健康發展提供法治支撐,又要深入研究促進與(yu) 規製、安全與(yu) 倫(lun) 理、傳(chuan) 統與(yu) 顛覆等前沿問題,統籌好科技創新和發展安全、科技成果形成和轉化及科學普及、國內(nei) 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關(guan) 係,以科技創新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讓科技更好滿足人民需求、增進人類福祉,成為(wei) 順應科技革命潮流、壯大經濟發展新功能、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you) 勢的必然選擇。

  科技自立自強沒有捷徑,唯有實幹。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綜合國力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變量與(yu) 製勝法寶。我們(men) 必須全麵貫徹實施憲法和科技創新法律製度規定,扭住原創能力不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緊迫問題,一以貫之加強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掌握源頭和底層的基礎理論,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原創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一以貫之提升產(chan) 業(ye) 技術的融合發展能力,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驅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一以貫之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建立起讓科研人員潛心科研、專(zhuan) 心創新的常態機製,營造勇於(yu) 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hui) 氛圍;一以貫之抓好法律責任的落實,為(wei) 我國科技發展自主性、安全性、可控性提供堅實基礎和法治保障。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