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正視就業需求,重視高校差異化人才培養
【閱讀提示】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基本情況發布 學曆教育在校生達2.93億(yi) 人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3月2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基本情況。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ti) 係。2022年,全國普通、職業(ye) 本專(zhuan) 科共招生1014.54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6.11%;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24.25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5.61%。
教育部相關(guan) 數據的背後,是研究生人數的連年增長。與(yu) 之相關(guan) 的新聞還有,今年北京高校畢業(ye) 生人數不僅(jin) 創曆史新高,同時碩博研究生畢業(ye) 人數首次超過本科生。今年上海一些高校中,碩博畢業(ye) 人數超過本科生的現象也不少見。數據發布恰逢“金三銀四”求職季,因而引發了人們(men) 對當前應屆畢業(ye) 生求職狀況的關(guan) 注。
觀察就業(ye) 現狀,必然不能忽視當前就業(ye) 市場對高學曆的需求——研究生學曆成為(wei) 了許多用人主體(ti) 的重要衡量標準。在多種因素的堆積下,考研人數逐年上升,研究生教育在整個(ge) 教育、就業(ye) 、人口大結構中承壓,是不可避免的。從(cong) 長遠看,研究生人數仍將在一定時間內(nei) 保持高位水平。
要讓每個(ge) 畢業(ye) 生在求職路上更加順利,就必須正視就業(ye) 需求,高校要在學生培養(yang) 質量上下功夫,重視差異化人才培養(yang) 。而提升培養(yang) 質量,意味著高校要在學科建設上打造特色、出精品,要在學碩、專(zhuan) 碩和本科教育教學的精準度上再下深功夫。高校教育培養(yang) ,要讓研究生和本科生能力對比體(ti) 現出差異,而不隻是紙麵上的學曆高低不同。這也便於(yu) 用人市場依據自身發展狀況,精準定位需求。讓本科生能力和本科學曆相匹配,讓研究生水平和研究生學曆相對應,這實際上是用人主體(ti) 樂(le) 於(yu) 看到的結果。我們(men) 常說要給本科生更大的成長空間、更多的成功機會(hui) ,實現這一願景的前提是要讓本科生有足夠的能力和水平。
的確,提升教育培養(yang) 質量需要高校耗費極大的時間和成本,但其意義(yi) 重大。如此,才能更好捋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區別,廣大本科畢業(ye) 生也無需為(wei) 了獲得更好的就業(ye) 被迫“內(nei) 卷”考研,一定意義(yi) 上也能真正提升研究生教育成果,避免出現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傾(qing) 向。當本科生和研究生水平顯現應有差異,用人主體(ti) 也就能夠更為(wei) 便捷、精準地向市場提供崗位。要促成這一結果,雖道阻且長但值得多方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