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求職路上,這些困惑怎麽解

發布時間:2023-03-28 10:0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看薪資還是看前景、專(zhuan) 業(ye) 對口到底重不重要、第一份實習(xi) 應該從(cong) 何時開始——

  求職路上,這些困惑怎麽(me) 解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秋縈

  又到了“春招”季,畢業(ye) 生就業(ye) 話題持續被社會(hui) 關(guan) 注。就業(ye) 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穩定之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ye) 生將達到1158萬(wan) 人,這是在去年高校畢業(ye) 生數量首破千萬(wan) 後的又一新高。與(yu) 此同時,招工難、就業(ye) 難並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當前,距畢業(ye) 生離校還有2個(ge) 多月時間,他們(men) 此時都麵臨(lin) 什麽(me) 困惑?最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是什麽(me) ?希望得到怎樣的幫助與(yu) 指導?為(wei) 此,記者梳理出學生們(men) 較為(wei) 關(guan) 心的幾個(ge) 求職問題,並邀請專(zhuan) 業(ye) 人士為(wei) 其解答疑惑。

  1.就業(ye) 最應看重契合度

  學生提問:找工作最應該看重什麽(me) ?薪資是否是第一標準?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吳秋翔:衡量一份工作好不好,涉及兩(liang) 方麵,既包括薪資等收益,也包括個(ge) 人成長、精神需求、工作環境、職業(ye) 穩定等等因素。

  當前,大學畢業(ye) 生的年齡層普遍移至95後、00後,這一群體(ti) 的思想意識與(yu) 行為(wei) 方式愈發顯露出“原子化”社會(hui) 形態的特點,更加以自我為(wei) 中心,更加注重教育與(yu) 就業(ye) 的匹配度、個(ge) 人精神需求的滿足度、親(qin) 密關(guan) 係的融洽度等,這些都不是一份簡單的薪酬所能衡量的。

  從(cong) 現實情況來看,大學畢業(ye) 生存在低薪酬預期與(yu) 高舒適追求之間產(chan) 生的就業(ye) 期望分化。有報告顯示,2022屆畢業(ye) 生的平均期望月薪比去年下降6%,表明學生願意降低薪資要求,從(cong) 而適應就業(ye) 市場。但畢業(ye) 生對工作提供的穩定感、工作環境與(yu) 人際關(guan) 係的融洽、居住通勤的舒適要求比以往更高,更加希望工作能夠符合個(ge) 人的精神興(xing) 趣與(yu) 舒適追求。從(cong) 職場新生代90後的就業(ye) 表現來看,其離職率高於(yu) 平均水平5個(ge) 百分點。在社會(hui) 新聞中也多出現剛入職的年輕人“主動離職”的報道,體(ti) 現了當前畢業(ye) 生就業(ye) 預期與(yu) 現實工作間的突出矛盾。

  因此,在大學生的就業(ye) 選擇中,薪資水平固然重要,但不應該也不再是擇業(ye) 的第一標準。我認為(wei) ,當前大學生就業(ye) 最應當看重工作與(yu) 個(ge) 人的契合度,這種契合不僅(jin) 僅(jin) 單純地指專(zhuan) 業(ye) 對口,就業(ye) 對口,更是從(cong) 人生態度、發展預期、互動環境到生存需要的多維度契合。高契合度的工作能夠給個(ge) 人帶來極大獲得感,使自己成為(wei) 工作的“主人”。而低契合度的工作即使薪資待遇很高,也隻會(hui) 讓人淪為(wei) 工作的“機器”,直至支配占據個(ge) 體(ti) 的全部生活。當然,每個(ge) 人對自身契合性要求也存在差異,不可一概而論。

  一是人生態度的契合,即個(ge) 人的價(jia) 值觀與(yu) 生活態度是否與(yu) 工作要求、標準保持一致,特別是個(ge) 人價(jia) 值能否在工作中得到實現,個(ge) 人能否在工作中有精神上的收獲感與(yu) 滿足感。二是發展預期的契合,應從(cong) 長遠角度審視工作的意義(yi) ,注重個(ge) 人成長性,尤其是自己能否從(cong) 初次就業(ye) 中認識社會(hui) 、積累經驗、提升自我,從(cong) 而實現真正成長。三是互動環境的契合,重點衡量自己的性格、處事方式能否適應所選擇的行業(ye) 、單位、平台、團隊,良好的人際互動與(yu) 環境將使得工作事半功倍。四是生存需要的契合,也就是個(ge) 人短期內(nei) 看重哪些物質回報,究竟是爭(zheng) 取更高的工資,還是注重職業(ye) 的隱性福利,如住房、保險、假期等等,關(guan) 鍵還是要認清個(ge) 人的潛在付出與(yu) 工作的實際價(jia) 值,列出優(you) 先級,切忌貪多,做好權衡取舍。

  2.專(zhuan) 業(ye) 不隻是人才“加工廠”

  學生提問:我應該找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工作嗎?如果沒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工作,總感覺浪費了這麽(me) 多年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博士後、講師寇焜照:謀得一份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工作不僅(jin) 僅(jin) 避免了“浪費”專(zhuan) 業(ye) 學習(xi) ,還能成為(wei) 從(cong) 校園到職場轉型階段的關(guan) 鍵抓手。如能實現專(zhuan) 業(ye) 、職業(ye) 同個(ge) 人性情與(yu) 價(jia) 值目標的契合,更是今後漫長職業(ye) 生涯和社會(hui) 生活的一件幸事。一門專(zhuan) 業(ye) 不僅(jin) 僅(jin) 是憑借辛勤學習(xi) 換來的工作技能,還是一條連接個(ge) 人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需求的紐帶,更是塑造自我的精神家園。

  隨著教育體(ti) 係和勞動力市場愈發健全,文憑和求職、專(zhuan) 業(ye) 和職業(ye) 的相關(guan) 性也越來越緊密。不知不覺中,“上大學”“選專(zhuan) 業(ye) ”和“找工作”畫上了等號,求職順利與(yu) 否、薪資體(ti) 麵與(yu) 否成為(wei) 衡量學科專(zhuan) 業(ye) 價(jia) 值的標準。

  但在用“成本收益”的眼光評判專(zhuan) 業(ye) 和職業(ye) 價(jia) 值的同時,我們(men) 不能忽視了學習(xi) 一門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某項職業(ye) 的“人”。專(zhuan) 業(ye) 和職業(ye) 的關(guan) 鍵意義(yi) 在於(yu) :在高度分工的現代社會(hui) ,勞動者必須擁有一定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在實踐中發揮其心智活力,進而實現自身價(jia) 值。一門合適的專(zhuan) 業(ye) 、一項有意義(yi) 的事業(ye) ,定能激勵人專(zhuan) 注踏實地把事做好,讓人從(cong) 一項項具體(ti) 工作中獲得成長和進步。隻有這樣,人、專(zhuan) 業(ye) 和工作三者方能實現契合。

  因此,當年輕人糾結“應不應該找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工作”時,要思考的問題其實是:專(zhuan) 業(ye) 學得開不開心?有沒有信心將所學的專(zhuan) 業(ye) 發展為(wei) 未來事業(ye) ?求學階段,學校和家庭應為(wei) 學生提供一片支持其自主探索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的天地,使其盡可能學有所好、學有所成。選擇工作崗位時,年輕人還需再度結合專(zhuan) 業(ye) 知識和工作內(nei) 容進行斟酌:如果隻把專(zhuan) 業(ye) 看作敲門磚,就要考慮好今後專(zhuan) 業(ye) 與(yu) 工作“不對口”的可能挑戰。如把專(zhuan) 業(ye) 看作完成工作的基本技能,就還需在發揮專(zhuan) 業(ye) 能力的同時,運用工作崗位的平台繼續探尋能力生長點、拓展事業(ye) 空間。當然,如果有信心、有能力從(cong) 專(zhuan) 業(ye) 領域出發建立一片值得長久耕耘的事業(ye) ,就可以稱得上找到了人生誌業(ye) ,這定會(hui) 讓人收獲一幅充實、幸福而有意義(yi) 的人生畫卷。即便是用“成本收益”的思維來做選擇,也要有更長遠的眼光,將短期求職同長期發展結合起來、通盤考慮。

  最後,專(zhuan) 業(ye) 說到底還是一種教育,它注定會(hui) 在潛移默化中給年輕人的性情與(yu) 思考帶來長久影響。學科專(zhuan) 業(ye) 不隻是麵向社會(hui) 分工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加工廠”,學科的根基在於(yu) 人類麵向自然、社會(hui) 和技術領域所形成的專(zhuan) 門知識;學科學習(xi) 也並不是把具有經濟效益的知識“灌”進學生腦袋,而是將經過凝練的生活經驗與(yu) 智慧傳(chuan) 承下去,帶給學生看待世界的一套思維體(ti) 係。專(zhuan) 業(ye) 學習(xi) 還是一種日複一日的訓練和熏陶,磨礪習(xi) 慣性情,傳(chuan) 遞價(jia) 值觀念。麵對漫長而難免坎坷的職業(ye) 路途,好的專(zhuan) 業(ye) 教育所蘊含的思想智慧和心智曆練,將會(hui) 在風浪中為(wei) 年輕人送去披荊斬棘的精神動力。

  3.大三大四開始實習(xi) 時機最合適

  學生提問:我應該怎樣看待實習(xi) ?實習(xi) 是不是找到好工作的重要因素?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yu) 電子工程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王棟梁:實習(xi) 是職業(ye) 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實習(xi) 期間,學生能夠進入到真實工作環境,了解更多具體(ti) 職業(ye) 要求,縮減“真實職場”與(yu) “理想職場”的心理差距;能夠了解自身職業(ye) 興(xing) 趣、能力與(yu) 崗位的匹配度,幫助學生更好規劃職業(ye) 發展;還能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所學的知識,為(wei) 未來做足準備。

  此前,我在做就業(ye) 指導工作時,經常被學生問道:“大三大四才開始找實習(xi) ,會(hui) 不會(hui) 太遲了?”其實,在我看來,什麽(me) 時候實習(xi) 最合適,不能一概而論。有同學認為(wei) 實習(xi) 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同學會(hui) 在大二或者更早時尋找實習(xi) 機會(hui) ,但低年級學生往往課程較滿,學習(xi) 壓力大,平衡學習(xi) 與(yu) 實習(xi) 難度大。另外,低年級學生專(zhuan) 業(ye) 知識掌握不夠深入、處理問題能力有限,不利於(yu) 找到高質量、對口的實習(xi) 機會(hui) 。

  而在大三和大四時,學生對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和了解更為(wei) 深入,掌握了更多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時間安排也更靈活,這會(hui) 讓學生在實習(xi) 過程中更有自信。此外,大三大四學生對於(yu) 職業(ye) 規劃和目標崗位內(nei) 容也有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可以更有目的地尋找與(yu) 職業(ye) 目標相關(guan) 的實習(xi) 機會(hui) 。因此,綜合考慮之下,在大三和大四找實習(xi) 時機相對適合,能更好兼顧學習(xi) 與(yu) 實習(xi) ,為(wei) 後續職業(ye) 生涯做好準備。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學生們(men) 一定要重視實習(xi) ,這些經曆通常被視為(wei) 找到好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實習(xi) ,學生可獲得與(yu) 自己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職業(ye) 經驗,提升綜合能力素質和專(zhuan) 業(ye) 技術能力,熟悉公司文化和工作流程等等。這些經驗和技能,均是未來求職過程中的競爭(zheng) 力,以便從(cong) 眾(zhong) 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心儀(yi) 的工作機會(hui) 。

  在企業(ye) 招聘時,企業(ye) 人資會(hui) 看重擁有豐(feng) 富實習(xi) 經驗的畢業(ye) 生,特別是與(yu) 招聘崗位相關(guan) 的實習(xi) 經曆。一方麵他們(men) 會(hui) 認為(wei) 具有這些實習(xi) 經驗的求職者,能夠更快適應並完成工作任務。另一方麵,畢業(ye) 生擁有與(yu) 招聘崗位相關(guan) 的實習(xi) 經曆,招聘者會(hui) 認為(wei) 畢業(ye) 生有意在這個(ge) 行業(ye) 深耕,能夠長期穩定工作,給公司帶來更大效益。

  但需要注意,實習(xi) 經曆並不是唯一的決(jue) 定因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還涉及如專(zhuan) 業(ye) 匹配度、個(ge) 人綜合能力等等因素。因此,在找工作時,學生需將實習(xi) 經曆與(yu) 其他因素結合起來,並且全麵展示自己能力和潛力,才能增加自己找到理想工作的機會(hui) 。

  4.要力爭(zheng) 成為(wei) X型人才

  學生提問:如今找到稱心的工作不容易,繼續深造也很難。麵對這樣的情況,我們(men) 該如何選擇?

  同濟大學創新創業(ye) 學院教授許濤:盡管當前經濟形勢持續好轉,但就業(ye) 壓力依然很大,尤其是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人數再破曆史新高。而與(yu) 此同時,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474萬(wan) 人,錄取率不超過20%,超過300萬(wan) 考研學子落榜。在“就業(ye) 難”和“考研難”的雙重壓力下,如何選擇成為(wei) 他們(men) 不得不直麵的挑戰。

  對此,學生首先要理解教育的本質。在奔向未來人生的賽跑中,大學為(wei) 千萬(wan) 學子提供了公平的機會(hui) 和起點。對學生來說,學習(xi) 某一專(zhuan) 業(ye) 或課程的目的不是記誦“事實”或知識,而是獲得智慧的啟迪和創造性思維習(xi) 慣的養(yang) 成:認識世界的自主方式和在這個(ge) 世界裏扮演的獨特角色,從(cong) 而把自己和宇宙萬(wan) 物、人類文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聯係起來,並在創造性、自主性思考的基礎上,找到生命的意義(yi) ,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負責,成為(wei) 想要成為(wei) 的人。為(wei) 此,學生們(men) 要從(cong) 認知和精神的“內(nei) 卷”和“內(nei) 耗”中走出來,認識到未來回報豐(feng) 厚的工作將是人工智能或電腦無法完成的工作。這樣的工作需要學生發展創新精神以解決(jue) 從(cong) 未遇見的問題或創造全新未來。

  學生還要超越學科限製開展活動。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在顛覆傳(chuan) 統的就業(ye) 市場的同時,也創造了全新的工作機會(hui) ,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將從(cong) 事什麽(me) 樣的工作。不論是考研還是就業(ye) ,都要超越學科專(zhuan) 業(ye) 的限製,發現、發掘自己真正的潛能,跟隨自己的熱情和興(xing) 趣,而不是被暫時的“熱點”“熱門”所局限。換言之,在專(zhuan) 業(ye) 的選擇和學習(xi) 上,眼光要超越“獨木”,看見成片“樹林”,不屈從(cong) 於(yu) 短期潮流,更不要在“內(nei) 卷”中把自己封閉在單一知識的牢籠中而成為(wei) 與(yu) 社會(hui) 和時代脫節的“隱士”,而要通過跨學科學習(xi) 的方式拓展思維、知識和能力的邊界,優(you) 先學習(xi) 那些具有生活價(jia) 值的東(dong) 西,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驅動下,為(wei) 未知而學、為(wei) 未來而學,從(cong) 而贏得未來的職場競爭(zheng) 。

  學生要力爭(zheng) 成為(wei) X型人才。鑒於(yu) 當前複雜多變的就業(ye) 環境,企業(ye) 需要的是能夠快速適應新任務、新挑戰且具有工程師思維、商業(ye) 思維、領導力和團隊精神的員工。X型人才是指具備兩(liang) 門或兩(liang) 門以上的學科專(zhuan) 業(ye) 知識或領域能力,同時在知識深度、能力廣度和思維創造性程度上能夠自我迭代、靈活駕馭、敢於(yu) 探索的創造力驅動型人才。如對X型產(chan) 品開發者來說,他們(men) 不僅(jin) 具備產(chan) 品開發、品牌、用戶需求等方麵的係統知識和能力,還要對產(chan) 品和市場趨勢具有深刻洞察、獨到見解和創新力,能夠創造顛覆性產(chan) 品,引領市場變革。

  當然,關(guan) 於(yu) “就業(ye) 難”和“考研難”,從(cong) 來沒有完美的解決(jue) 方案,也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一勞永逸”“一招製勝”的秘訣。每個(ge) 大學生都需要在人生和事業(ye) 競技場上找到或開創屬於(yu) 自己的賽道,用毅力和持久的熱情把人生當作一場馬拉鬆,而不是短跑衝(chong) 刺。牢記,對卓越的追求終將帶來回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