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地現騎手招聘陷阱,不能讓“套路貸”換個馬甲繼續作惡

發布時間:2023-03-31 14:24: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據報道,近期,成都、重慶、貴陽等地出現了以招聘騎手為(wei) 名、實則是“以租代購”方式高價(jia) 銷售電動車的陷阱。有應聘者簽訂“以租代購”的合同後,不僅(jin) 錢沒掙到,一旦還款逾期,還欠下了高額利息,甚至有應聘者因此被告上法庭。而自2017年開始,北京、上海、深圳、安徽等地警方就陸續查處十餘(yu) 起類似以虛假名義(yi) 進行牟利或欺騙騎手貸款的非法行為(wei) 。

  應聘騎手也可能會(hui) 掉入“坑”裏?這樣的事,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根據外賣平台的回應,該公司招聘沒有外包、授權的中介公司,平台鼓勵騎手通過官方渠道應聘騎手。言下之意,正常情況下應聘騎手,本不需要通過第三方中介。然而,如今在全國多地出現以招聘騎手為(wei) 名的中介公司,它們(men) 看起來是中介,實則是聯合所謂的車行向應聘者推銷“以租代購”的電動車。

  對於(yu) 這些中介和其牟利手段的定性,一些被查處案例或可作為(wei) 參考。如合肥警方在2021年打擊“套路貸”專(zhuan) 項行動時,打掉4個(ge) 詐騙犯罪團夥(huo) ,搗毀窩點6處。警方稱,其詐騙手段就是以網上招聘外賣騎手、送單需要電動車為(wei) 由,引誘受害人分期貸款購買(mai) 電動車,拒絕受害人的退車要求,從(cong) 而達到獲利的目的。這不就是換了馬甲的“套路貸”嗎?

  這次媒體(ti) 報道中所呈現的相關(guan) 細節,與(yu) 上述案例驚人的相似。比如,這些中介公司均未獲得平台的授權。他們(men) 給應聘者所推薦的不帶電池的“空殼車”價(jia) 格虛高,並且,車輛的質量也需要打個(ge) 問號。再比如,一旦應聘者和中介推薦的車行簽訂了“以租代購”,協議就沒法中止,必須得償(chang) 還完分期貸款,否則就將被起訴。甚至,這些協議中還故意隱去了利息等關(guan) 鍵信息。而麵對質疑,這些中介又往往將責任推給車行,並強調自己沒有“金融業(ye) 務”。

  這一可疑的中介模式,到底是否構成詐騙和“套路貸”,還需由公安機關(guan) 來作出調查和判斷,但顯而易見,它的客觀存在,不啻為(wei) 給騎手“挖坑”。在當前巨大的就業(ye) 壓力下,送外賣成了很多人都想嚐試的選擇,一不小心碰上這樣的中介,“租”了這樣的高價(jia) 電動車,顯然就掉入了陷阱。對此,地方監管部門理應給予及時的關(guan) 注。這也是打造更健康的就業(ye) 環境的內(nei) 在要求。

  過去幾年,各地和相關(guan) 部門對“套路騙”“套路貸”的治理成效有目共睹。但眼下的騎手招聘陷阱,提醒各方仍不可低估套路創新,繼續作惡的可能性。且值得注意的是,當這類“以租代購”電動車所引發的糾紛上了法庭後,作為(wei) 原告的“車行”卻還往往獲得支持。這體(ti) 現了案件本身的複雜性,但也應該警示司法機關(guan) 在處理類似糾紛時,有必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

  此外,從(cong) 平台的角度看,無論如何,平台方麵都沒有理由置身事外。既然類似現象在過去幾年多地出現,警方已對一些案件作出查處,平台不至於(yu) 完全不知情。那麽(me) ,對騎手加大針對性的警示、提醒和有效幹預,能夠壓縮一些中介渾水摸魚的空間。比如,既然未給第三方中介授權,那麽(me) 對從(cong) 第三方推薦過來的“新騎手”,是否應該進行必要的資格排查,以徹底堵住中介借機牟利或欺詐的漏洞?(朱昌俊)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