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教會孩子什麽是張弛有度
【新聞隨筆】
作者:張焱
被一個(ge) 視頻深深打動。
江西瑞金,七八歲的孩子們(men) 舉(ju) 著獎狀,領著老師發的獎品——一大塊鮮肉或一大條活魚,興(xing) 高采烈站成幾排合影。肉太重,孩子提不起來,拖在了地上,拍攝的老師笑著追上去幫孩子拿。網友評論,這可真是一人優(you) 秀,全家吃肉。
文具、零食、玩具是常規獎品,獎勵活魚、鮮肉既不好儲(chu) 存又不好保管,徒增了工作難度。但,這一畫麵仍充滿趣味。當這些孩子成年,回憶起這場頒獎儀(yi) 式,嘴角必然還能浮現一抹由衷的微笑。
成年人的世界流行一個(ge) 詞語——鬆弛感。穿衣服錯落有致叫有鬆弛感,做事情不慌不忙叫有鬆弛感,甚至言談舉(ju) 止瀟灑自如也被稱作是追求鬆弛感。這多半出於(yu) 緩解工作壓力、減輕生活壓力、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滿足個(ge) 性追求等多方麵的需求。積極向上和快樂(le) 的生活,也確實需要有放鬆和緩解壓力的方式來平衡自己的身體(ti) 和情緒,從(cong) 而更好地完成自身價(jia) 值和社會(hui) 貢獻。相比成年人,孩子們(men) 也需要鬆弛感。
寶劍鋒從(cong) 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本沒有錯,卻給很多家長和老師一種錯覺,仿佛在十餘(yu) 年的學習(xi) 中,必然要“苦其心誌餓其體(ti) 膚”,不如此不足以錘煉鋼鐵般的意誌與(yu) 專(zhuan) 業(ye) 的技能。不僅(jin) 如此,老師、家長最好也步調一致,為(wei) 了孩子的前程最好這十幾年都不要嬉笑打鬧。
於(yu) 是,孩子們(men) 便在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的循環中壓力越來越大。但孩子畢竟不是鋼鐵,在成長過程中會(hui) 麵臨(lin) 學習(xi) 壓力、社交壓力、家庭壓力以及心理壓力。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藍皮書(shu) (2019—2022)》顯示,我國17歲以下青少年兒(er) 童中有3000萬(wan) 受到各種情緒、心理行為(wei) 問題的困擾。本次參與(yu) 調研人群中,18歲以下青少年抑鬱症患者達30.28%,18~24歲占比35.32%。
在辛苦的學習(xi) 過程之外,規矩的約束、理解的共情、歡笑的滋養(yang) ,於(yu) 孩子們(men) 而言異常重要,這也是他們(men) 能夠堅持、堅忍並苦中作樂(le) 的勇氣所在。
曾看過汪曾祺的一段采訪,“那個(ge) 時候飯館排隊,我家大妹妹下午上課,吃飯的時候還沒放學呢,就讓我去學校找他們(men) 班主任說,家裏有點急事,能不能讓孩子早點走。老師以為(wei) 多大的事呢,趕緊說走吧走吧。”可以想見,當孩子若幹年後憶起父親(qin) ,想到的不會(hui) 是父親(qin) 如何一本正經地說教,不會(hui) 是掰著手指教算術,而是這些美好、意外、細枝末節卻深深嵌入生命中的趣事。而汪曾祺追憶起父親(qin) ,想到的也是“西瓜燈裏點了蠟燭,灑下一片綠光,父親(qin) 搗鼓半天,就為(wei) 讓孩子高興(xing) 一晚上,我的童年是很美的”。
能夠提供鬆弛感的父母或者老師,必定是有招兒(er) 的,也必定是有愛的。對美食的讚美,對家庭親(qin) 情的嗬護,以及快樂(le) 的童年生活,孩子與(yu) 生活的關(guan) 聯就這樣建立起來了。而這或將成為(wei) 孩子價(jia) 值觀與(yu) 世界觀的一部分,與(yu) 孩子一起倔強卻持續地成長著,對抗來自現實生活的種種壓力。
當然,鬆弛要有度,徹底的鬆弛便成了躺平。在鬆弛中,給孩子空間,引導他們(men) 靜下來思考學習(xi) 與(yu) 生活的意義(yi) ,不放棄對生活的追求和奮鬥,在平衡自我需求和外界要求的基礎上,真正尋找到一種積極向上、享受生活並改變生活的狀態,教育的目的便達成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