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不該千篇一律
近期,“各地古鎮相似度高達99%”成為(wei) 網絡熱門話題。從(cong) 初代網紅平遙、周莊,到時下熱門的鳳凰、大理,古鎮一直是旅遊愛好者追逐的“詩和遠方”。然而,不少遊客對古鎮似乎進入了審美疲勞期。
一些古鎮難尋古跡。遊客到古鎮旅遊,是為(wei) 了獲得不同於(yu) 現代都市的生活體(ti) 驗。這有賴於(yu) 地方風土人情、文化習(xi) 俗的共同營造。然而,部分“古鎮”實為(wei) 無中生有,仿古而建。一些曆史悠久古鎮雖保持了建築原有風貌,但喪(sang) 失了居住生活功能,煙火氣息盡失,淪為(wei) 僅(jin) 剩古建外殼的度假村、商業(ye) 街。靠“扮古”“裝古”注定難以營造良好體(ti) 驗。
一些古鎮缺乏特色。不同古鎮的曆史傳(chuan) 統、地域文化不盡相同,但大量古鎮在景觀、遊覽內(nei) 容乃至格調氣質上卻似簡單地複製粘貼。它們(men) 多被直接命名為(wei) 某某古鎮或古城,建築規模宏大,欠缺辨識度;底商繁多,充斥著美食街、酒吧、網紅雜貨鋪等業(ye) 態;廣告營銷則突出“文藝”“慢節奏”“歲月靜好”等標簽。這導致遊客“審古疲勞”,景區吸引力減弱。
還有一些古鎮創新不足。古鎮的吸引力在於(yu) 其古的建築、古的曆史、古的文化與(yu) 氛圍,雖追求原汁原味,但對其闡述與(yu) 表現形式也要跟上時代要求。一些古鎮曆經多年發展,景區遊覽項目、文化內(nei) 涵、經營理念一成不變,仍處於(yu) 建好房子等客來,靠門票、租金維係經營的粗放階段,缺乏創意性、交互性、趣味性,難以吸引新遊客。
高質量商業(ye) 開發須以滿足市場需求、創造價(jia) 值為(wei) 要義(yi) 。古鎮趨於(yu) 同質化,是低質量開發的後果。保護性開發、高質量開發古鎮,應圍繞當地文化、曆史、區位、氣候、產(chan) 業(ye) 等發揚古鎮獨特性,做好通盤規劃與(yu) 後續開發,滿足遊客的沉浸式體(ti) 驗、個(ge) 性化品位、差異化需求。同時,要促進古鎮生活、商業(ye) 、旅遊功能平衡發展,既延續古鎮內(nei) 生文化脈絡,又創新旅遊產(chan) 品形式,還可以通過非遺周、電影節、藝術展、文化論壇等活動賦予古鎮新生機,以高質量開發推動古鎮旅遊百花齊放。(史書(shu) 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