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規範專升本招考秩序,宜早不宜遲
【閱讀提示】江西2021年專(zhuan) 升本考試舞弊事件處理結果:14名教師獲刑,處分118人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江西省教育廳公布了2021年江西專(zhuan) 升本考試作弊事件處理結果:涉事的兩(liang) 所高校共14名教師被判刑,118名相關(guan) 人員被處以黨(dang) 紀政紀處分。雖然針對的是時隔近兩(liang) 年的舊案,但因涉招考公平,這則消息仍在輿論場濺起不小的水花。
通報中所提及的考試舞弊事件發生在2021年6月5日,在江西省舉(ju) 行的2021年本省普通高校專(zhuan) 升本考試中,某教育谘詢公司的工作人員與(yu) 考點學校的監考人員包括招考工作人員勾結串通,利用後者監考之便偷拍試題,並將試題答案轉發至即時通訊工具的群聊,或抄寫(xie) 在考點廁所蹲位的門板上而造成傳(chuan) 播,每起案件中都有至少幾十位考生牽涉其中。
雖然官方的案情通報已十分客觀冷靜,但仍讓不少人感到震驚。匪夷所思的是,分別發生在兩(liang) 所高校中的舞弊事件,並沒有用到任何高科技設備,舞弊方式也相當原始,可以說既無科技含量也無想象力,但就這樣簡單粗暴、大搖大擺地發生了。
這背後當然有經濟利益的驅使。兩(liang) 起案件中都有教育谘詢公司的身影,且都是主要作祟者,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這是否是其所承諾提供的“保過”培訓服務的部分內(nei) 容。在競爭(zheng) 激烈的考試培訓服務市場,這已成為(wei) 不少機構博出位的選擇。而不少校內(nei) 工作人員亦參與(yu) 其中,很有可能是受到共享“蛋糕”的誘惑。
但同樣不容否認的是,這樣不加掩飾的考試舞弊,也是“條件反射”下的選擇。正是不夠嚴(yan) 密的預防舞弊細節設計、不夠嚴(yan) 苛的相關(guan) 政策安排,給了考試舞弊以騰挪操作的空間,也給了舞弊者本不該有的底氣,讓他們(men) 誤以為(wei) 會(hui) 萬(wan) 無一失。
更微妙但也更讓人如鯁在喉的是,前述在專(zhuan) 升本考試中上演的舞弊劇情,在考研考公等考試中卻幾乎沒有出現過。相較之下,考研考公等考試國民關(guan) 注度更高、人們(men) 對公平公正的期待值也更高,對任何觸碰這一紅線的行動的容忍度都更低。這種環境判斷連帶建立在這種判斷基礎上的一整套製度設計和安排,對蠢蠢欲動者構成一種有力的威懾,讓其不得不認真評估舞弊行為(wei) 的風險概率及後果。
輿論場上,人們(men) 熱烈討論考研“上岸”的種種,但卻鮮有談論升本攻略。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這種社會(hui) 無意識的忽視或漠視,都對專(zhuan) 升本考試的嚴(yan) 肅性構成了一定程度的消解,甚少設防的舞弊伎倆(lia) 恰部分折射了此種心理。
治理舞弊就該用重典。據通報,案件中所涉14名教師已被判刑,根據教師法等相關(guan) 規定,他們(men) 還將受到終身禁教的懲處。相信這樣的個(ge) 案,能樹立法律的權威性和威懾力,警示想要以身試法的僥(jiao) 幸舞弊者。人們(men) 更期待,借由這兩(liang) 起案件闖入輿論視野,專(zhuan) 科生群體(ti) 及專(zhuan) 升本考試能被更多“看見”。更多的“看見”意味著更完善細致的製度安排和更嚴(yan) 肅的政策保障,而這一切都最終指向更加如意的公平與(yu) 透明。隨著職教高考等的推行,專(zhuan) 升本考試作為(wei) 學曆提升通道將變得更為(wei) 火熱和擁擠,更嚴(yan) 格規範招考秩序,宜早不宜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