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勾勒農業未來
前不久,浙江省麗(li) 水市鬆陽縣完成了浙江省首單茶園碳匯交易,鬆陽縣李山頭村的3278畝(mu) 茶園累計產(chan) 生1416噸碳匯,實現交易額5萬(wan) 元人民幣;在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全球環境基金農(nong) 業(ye) 示範區內(nei) ,通過采取固碳、減排、氣候變化適應以及增效增收等技術,實現溫室氣體(ti) 排放減少15%至25%、固碳量增加12%至17%、作物單產(chan) 增加5%至10%的成效。
如今,在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2022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提出,發展生態低碳農(nong) 業(ye) 。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低碳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未來的發展路徑是什麽(me) ?記者采訪了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有關(guan) 專(zhuan) 家。
“農(nong) 業(ye) 既是我國溫室氣體(ti) 排放源之一,又是碳匯係統。在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的情況下,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減排固碳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減排增匯替代節能協同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黨(dang) 組成員、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院長吳孔明指出。
中國農(nong) 科院發布的《2023中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低碳發展報告》顯示,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以1/16的碳排放創造了1/10的GDP,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碳排放強度呈下降趨勢。我國基本建立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綠色低碳轉型戰略和政策體(ti) 係,國家重大農(nong) 業(ye) 綠色行動成效顯著。
“從(cong) 統計情況來看,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碳排放是基礎性、生存性排放。它是保障民生福祉和社會(hui) 經濟健康發展必需的排放,可以減少,但不可替代。同時,我國單位糧食生產(chan) 碳排放持續下降,萬(wan) 元農(nong) 業(ye) GDP碳排放、人均農(nong) 業(ye) 人口碳排放均遠低於(yu) 歐美等農(nong) 業(ye) 大國。”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指出。
據介紹,為(wei) 了發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低碳生產(chan) ,我國采取了一係列穩定糧食生產(chan) 的政策措施和專(zhuan) 項行動。其中包括每年投入1000億(yi) 元左右的資金支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既能提高節水灌溉等新技術采納率,又可以抑製碳排放強度,具有顯著的糧食增產(chan) 與(yu) 碳減排協同作用。多年數據分析表明,我國大豆、馬鈴薯、甘蔗等單位農(nong) 產(chan) 品的碳排放強度呈下降趨勢。
我國曆來重視農(nong) 業(ye)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近年來,在農(nong) 業(ye) 減排固碳戰略、政策和技術措施研發推廣等方麵取得顯著成效。2015年,我國向聯合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承諾推進農(nong) 業(ye) 低碳發展,同年頒布“一控兩(liang) 減三基本”政策,提出農(nong) 業(ye) 節水、化肥農(nong) 藥零增長、農(nong) 業(ye) 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措施;2017年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的通知》;2022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提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減排固碳“十大行動”,降低農(nong) 業(ye) 溫室氣體(ti) 排放強度,提高農(nong) 田土壤固碳能力,為(wei) 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
未來,我國低碳農(nong) 業(ye) 如何發展?梅旭榮認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低碳發展的主要路徑應該是減排優(you) 先、碳匯補償(chang) ,以及降低單位農(nong) 產(chan) 品強度。
具體(ti) 來看,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要主攻單產(chan) 穩定,提高總產(chan) 和資源利用率,盡可能做到降低碳排放;提升農(nong) 業(ye) 碳匯能力,推進農(nong) 業(ye) 生態價(jia) 值轉化。特別是要提升農(nong) 田土壤有機質含量,通過實施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有機無機肥配施、生物碳還田固碳配肥;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減汙降碳,發揮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通過發展智慧氣象、韌性管理,采用新型能源,培育智慧農(nong) 民來推動和發展韌性農(nong) 業(ye) 與(yu) 韌性農(nong) 村。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業(ye) 生態與(yu) 資源保護總站站長嚴(yan) 東(dong) 權認為(wei) ,要建立政府主導、社會(hui) 市場主體(ti) 和廣大農(nong) 民積極參與(yu) 的長效機製。既要加快技術研發,更要突出技術推廣應用。綠色產(chan) 品、綠色投入品、綠色農(nong) 機、綠色化肥農(nong) 藥等不僅(jin) 要研發出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推廣到基層,讓農(nong) 民用上,這樣才能讓減排降碳的潛力真正釋放出來。(記者常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