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人間】春天的茶訊
【煙火人間】
作者:葉辛(中國作家協會(hui) 原副主席)
春天來了,春茶上市,我半個(ge) 世紀前插隊落戶的安順,友人汪海又和往常一樣,把春茶寄到了上海。是考慮方便吧,他照例把散發著清香的茶葉,寄到當年和我在同一公社的炳曜那裏,炳曜頭天收到,第二天就送到了我家裏。我當即衝(chong) 泡了一杯,端起玻璃杯,茶色碧綠生青,茶湯清澄如許,無一絲(si) 雜質,縷縷清馨,讓我仿佛又回到了知青年代早春時節的山野。
隨後幾日,黔東(dong) 南雷公山麓雷山縣的熟人,趁來上海出差之際,送來兩(liang) 盒雷山的銀球茶。這茶的特點是回味甘爽,喝了還想喝,還想喝。
幾乎是同時,梵淨山下的白茶、翠芽也寄到了。
如果說往年春天,我收到貴州鄉(xiang) 間茶農(nong) 們(men) 寄來的茶都很高興(xing) 的話,那麽(me) ,今年的我,在一一收到友人們(men) 寄來的春茶時,分外地、出奇地高興(xing) 。
為(wei) 啥子呢?
隻因往年我在答謝他們(men) 時,總是不忘提醒和“批評”他們(men) ,茶葉很好,我這個(ge) 和貴州結緣55年的老人,喝來也很有感覺,隻是,時令過了,節氣不對,你們(men) 得想方設法、千方百計,把春茶上市的時間提前、再提前,提到清明節到來之前,提到春雨遍灑下來之前。要做雨前茶,至少做出明前茶來。
江南文人,讀書(shu) 也好,癡坐書(shu) 房凝思也好,三五知己品茗縱談也好,講究個(ge) 喝茶的時節。有了清明節之前的春茶,總會(hui) 興(xing) 奮地邀約好友,小聚一番。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作為(wei) 江南核心地域的上海,更是如此。到了春天,就盼著明前茶上市,饞一口清明之前的春茶喝。
同樣是天下聞名的龍井茶,清明前後的價(jia) 格,相距甚大。出名的獅峰龍井、梅家塢龍井,明前價(jia) 格最高。而同一地塊山坡產(chan) 出的茶,炒得再香,一過清明,價(jia) 格便驟降。
這便是江南茶葉的春訊。
貴州省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多年裏,不斷發展茶業(ye) ,如今栽種了700萬(wan) 畝(mu) 茶,成為(wei) 全中國21個(ge) 產(chan) 茶省裏栽種茶葉最多的省份。茶產(chan) 業(ye) 為(wei) 貴州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貴州,綠茶中的都勻毛尖、湄潭翠芽和鋅硒茶,紅茶中的遵義(yi) 紅、普安紅,都是上口喝過之後就能讓人留下記憶的好茶。
在貴州山鄉(xiang) 勞動時,在文化部門工作時,回上海以後,我之所以年年在報紙上寫(xie) 一點喝貴州茶的小文,就是強調,好茶也要勤吆喝,讓世人知曉,讓喝茶人士關(guan) 注。近年來我更是直截了當地在貴州說,在上海也說,所謂春茶的訊息,就是要搶節氣、搶時令,把開春的好茶送進市場。隨著春天的腳步走近,隨著祖國由南而北地天暖花開,讓散發著蘭(lan) 花香、玫瑰香、栗香氣息的春茶,走進千家萬(wan) 戶,擱在所有人的案頭。哪怕是在不出太陽的多雲(yun) 天、陰天甚至雨天,也能透過玻璃杯,看著片片芽尖在開水衝(chong) 泡後逐漸舒展、翻滾開來,感覺到那股來自大自然的春天的氣息。
之所以這麽(me) 關(guan) 注春茶的訊息,隻因我在當知青的青春歲月中,和貴州山鄉(xiang) 的各族農(nong) 民一起,種過茶,采過茶。晨霧繚繞的清晨,和男女老少鄉(xiang) 親(qin) 們(men) 相互招呼著上坡采早茶的畫麵,至今曆曆在目。那呼群結伴的熱鬧勁兒(er) 和歡聲笑語,永遠難以在記憶裏抹去。
那時回上海探親(qin) ,帶上一點村寨上分的茶,請上海的同學們(men) 喝,大家都說這茶好,問是什麽(me) 茶。我隻能照實說,是鄉(xiang) 間的土茶,便宜得很,趕場天隻賣4角錢一斤。
那年頭沒啥商品意識,隻是帶點茶給家人同學表示一下心意。心裏其實認定了,山鄉(xiang) 裏出產(chan) 的茶,其中也有我的一分勞動,實實在在的,是湯色澄明的好茶。
改革開放40多年了,山鄉(xiang) 裏的土茶產(chan) 生了效應和影響,逐漸為(wei) 外省人、為(wei) 精明的茶商、為(wei) 世人所知,我愈加覺得,該重視春天裏的茶訊。
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今年的三月,收到貴州山鄉(xiang) 的春茶,我格外興(xing) 奮和喜悅。
稿子寫(xie) 到這裏,快遞員敲門,原來是黔北老鄉(xiang) 的野鹿蓋茶寄來了。這地方我去過,大山深處漫山遍野的青草叢(cong) 中,時有野鹿出沒,故此茶名“野鹿蓋”,喝來不僅(jin) 湯色鮮、美,而且提神。
收到從(cong) 貴州東(dong) 、南、西、北各個(ge) 山鄉(xiang) 寄來的茶後,我還做了一件事情:把這些雲(yun) 貴高原上產(chan) 的茶,和江南出產(chan) 的名茶作對比。
有句話說:“秀才人情書(shu) 一本。”文人之間交往,會(hui) 把自己的近作,送給友人。有人問過我,你們(men) 難道隻是送本書(shu) ?我往往笑道,有時候也送禮,離得遠的朋友,那就是“秀才人情茶一包”。從(cong) 黃山來上海的老知青,會(hui) 攜來黃山毛峰。蘇州家鄉(xiang) 親(qin) 屬,帶的是太湖邊的碧螺春。江西的文友,會(hui) 把廬山雲(yun) 霧茶、狗牯腦茶裝在景德鎮瓷罐裏寄來。杭州的親(qin) 戚朋友,當然早早會(hui) 把龍井茶捎到。
這些都是名茶了,我把這幾種茶,和貴州山鄉(xiang) 茶農(nong) 產(chan) 的新茶泡來對比,比湯色,比香氣,比滋味,也比每一瓣芽尖、芽片的綠。對比完了,我讓這些茶泡在玻璃杯中過夜。第二天早上起床,我會(hui) 走到這一排杯子前觀察,不用細看,茶葉的色彩、鮮麗(li) 度,茶葉有沒有變褐、變灰,可以說一目了然。
我得說一句大實話,出自貴州遠遠近近山嶺中的茶,絲(si) 毫也不比這些個(ge) 全國名茶遜色。
我把這個(ge) 體(ti) 會(hui) 說給上海的茶客,上海的茶客不服氣,說我是帶著偏向評茶。“這些全國名茶,標價(jia) 往往高得令人咋舌啊!不比你茶農(nong) 在山寨上自產(chan) 自銷的茶好嗎?”於(yu) 是就會(hui) 發生爭(zheng) 論,甚至會(hui) 爭(zheng) 得麵紅耳赤。當然,既然是能坐到一起品春茶的茶友,我們(men) 爭(zheng) 得再激烈,也是不傷(shang) 和氣的。相反,隻會(hui) 越爭(zheng) 越親(qin) 熱,越爭(zheng) 越願意坐在一起品茶、論茶、鬥茶,增進我們(men) 的友誼和感情。
讀者朋友一定看得出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的每一個(ge) 早晨,都是從(cong) 泡一杯來自貴州山鄉(xiang) 的早茶開始的。
“茶葉當年是個(ge) 寶,茶葉隔年是包草。”這是古來關(guan) 於(yu) 綠茶的諺語。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早春時節收到貴州的茶訊,遙想“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我怎能不興(xing) 高采烈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