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信用卡行業邁入存量競爭階段

發布時間:2023-04-12 09:58: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支付體(ti) 係運行總體(ti) 情況。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支付體(ti) 係運行平穩,銀行賬戶數量、非現金支付業(ye) 務量、支付係統業(ye) 務量等總體(ti) 保持增長。

  “支付體(ti) 係是資金循環的中央樞紐,是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設施,打造安全高效、為(wei) 民便民、國際領先支付體(ti) 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馬天嬌表示,支付體(ti) 係運行總體(ti) 情況彰顯了我國正在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體(ti) 係,以此推動實體(ti) 經濟快速發展。

  2022年,支付係統共處理支付業(ye) 務1.06萬(wan) 億(yi) 筆,金額10877.24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3.85%和15.09%。總的來看,2022年支付體(ti) 係運行總體(ti) 情況的特點還有以下兩(liang) 點:一是銀行賬戶數量小幅增長。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開立銀行賬戶141.67億(yi) 戶,同比增長3.68%。二是非現金業(ye) 務向存量經營過渡,包括銀行卡、電子支付等業(ye) 務。2022年,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ye) 務4626.49億(yi) 筆,金額4805.77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5.27%和8.84%。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我國信用卡行業(ye) 已從(cong) 高速增長模式轉入高質量發展模式。2017年至2019年,信用卡業(ye) 務高速增長,發卡數量年均增長在8%以上,2021年及2022年信用卡數量基本穩定,人均持卡量保持0.57張,說明粗放式拓展模式已接近尾聲。當前,監管部門積極推動信用卡業(ye) 務轉型升級,2022年7月,銀保監會(hui) 、人民銀行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ye) 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要強化信用卡業(ye) 務經營管理、嚴(yan) 格規範發卡營銷行為(wei) 、嚴(yan) 格授信管理和風險管控、嚴(yan) 格管控資金流向等,旨在重拳整治信用卡經營亂(luan) 象,提高信用卡服務質效。

  “商業(ye) 銀行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之路,依托客戶信息數據庫和人工智能,篩選優(you) 質客戶精準營銷,實現授信智能化管理。今年伊始,30多家商業(ye) 銀行陸續發布公告,對長期睡眠信用卡分階段進行信用卡降額、停用或銷卡等相關(guan) 處理。”馬天嬌表示,目前,信用卡業(ye) 務轉型已見成效,疊加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拉動消費意願、提振消費預期,居民還款能力和意願提升,信用卡不良餘(yu) 額增速下降,不良率基本穩定。截至2022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chang) 信貸總額為(wei) 865.80億(yi) 元,占信用卡應償(chang) 信貸餘(yu) 額的1%,同比增速由2021年的2.59%下降至0.63%。

  隨著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我國支付交易規模逐漸擴大,支付體(ti) 係運行效率不斷提升。2022年,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ye) 務2789.65億(yi) 筆,金額3110.13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1.45%和4.5%,銀行電子支付總量小幅增長。其中,移動支付業(ye) 務1585.07億(yi) 筆,同比增長4.81%,金額499.62萬(wan) 億(yi) 元,同比下降5.19%。“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技術,加速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這也讓整個(ge) 金融行業(ye) 的服務效率更加高效,並且金融機構在推進數字化的過程中,還在不斷探索更廣的應用場景,包含交通出行、智慧零售、民生繳費等多個(ge) 社會(hui) 領域,這些也更有利於(yu) 多元化支付體(ti) 係建設,助推金融科技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許澤瑋認為(wei) 。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支付體(ti) 係是金融活水流動的渠道,銀行業(ye) 應進一步強化支付體(ti) 係建設,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網絡體(ti) 係。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接下來,需要不斷完善支付結算的監管製度和法律,加強市場監管,強化市場主體(ti) 合規運行,提升監管效率,促進市場規範健康發展;完善支付清算基礎設施,提升支付體(ti) 係抗風險能力;擴大支付業(ye) 務的覆蓋麵,支持行業(ye) 創新,滿足人民多層次、多元化和體(ti) 驗式支付需求,並促進支付業(ye) 務普惠發展;持續加強電信詐騙、非法支付違法犯罪活動治理;加強跨境支付風險防範能力建設,穩步推進跨境支付係統建設與(yu) 國際合作。(記者王寶會(hui) )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