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雄安新區:“低碳成長” 向綠而生

發布時間:2023-04-12 09:57: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春風送暖,雄安新區千年秀林萌發新綠,“華北明珠”白洋澱碧波萬(wan) 頃,“未來之城”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之中。

  目前,雄安新區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階段,不少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建設,各類綠色建築新技術在此廣泛應用,積極布局和利用地熱能、綠電等新型能源。低碳,正在成為(wei) 雄安新區的新名片。

  先植綠後建城

  水天一色,鳥翔魚躍,新葦吐綠,春日的白洋澱宛如一幅美麗(li) 畫卷,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大家紛紛感歎:白洋澱水麵看上去更寬闊了。

  這樣的變化源自於(yu) 白洋澱“百澱聯通”工程,通過疏浚水流通道、拆除阻水堤墊,增加水係連通,擴增澱泊水麵。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白洋澱的燒車澱麵積1.67萬(wan) 畝(mu) ,目前已經基本和周圍水麵聯通,生態環境支撐作用較之前有了較大提高。

  先植綠、後建城,千年大計從(cong) 千年秀林開始。記者了解到,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計造林47萬(wan) 畝(mu) ,悅容公園、金湖公園等一批高品質休閑設施投用,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4%,營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千年秀林中的大部分樹木,都有一個(ge) 二維碼“身份證”,記錄這棵樹的地理位置坐標、胸徑、冠幅、樹高,以及植樹者、管護者的名字。樹木從(cong) 孕育到出生到長大的每一個(ge) 過程信息,都將記錄在這個(ge) 二維碼裏麵。

  “我2020年來到雄安,感覺這幾年無論是工作單位還是居住的地方,都新增了不少綠地,在這裏生活很舒服。”中鐵建雄安城市建設公司黨(dang) 群工作部部長趙璨說,千年秀林的樹種千挑萬(wan) 選,栽植精心嗬護,栽下的樹木都是樹冠齊全的全冠苗,采用散點式栽植,苗木的行列多呈弧線,同時一個(ge) 地塊會(hui) 栽植下不同品種、不同苗齡的樹木,參差有致。

  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未來之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綠色建築成主流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被稱為(wei) “001大廈”的中國中化總部基地建設如火如荼。這個(ge) 項目根據“被動優(you) 先,主動優(you) 化,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原則,獲得了2022年度雄安新區綠色建築示範項目稱號。

  “001大廈”項目在建築技術上,采用高保溫隔熱性能和建築氣密性更佳的維護結構,運用高效新風熱回收技術,大幅度降低建築供暖供冷需求。項目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局部固定遮陽設計,夏季降低空調負荷;選用高效LED燈具及智能控製;利用建築立麵、裙樓屋麵和廊架空間鋪設麵積近5000平方米光伏發電板,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雄安新區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占比100%,建成了雄安高鐵站、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雄安設計中心等一批高質量的“綠色建築+”示範項目。

  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新區新建城鎮建築執行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築執行綠色建築三星標準。同時,雄安出台係列金融措施,保證綠色建築項目及時享受綠色信貸差異化優(you) 惠政策。2022年共有14個(ge) 綠色建築項目獲得296億(yi) 多綠色建築信貸支持。

  雄安新區的建材生產(chan) 也實現了“綠色化”。在雄安新區容西1號混凝土攪拌站生產(chan) 車間,隻見設備不見人。攪拌站負責人安華傑說,他們(men) 這裏實現全封閉生產(chan) ,係統接單後,可以根據訂單,自動對混凝土原材料進行配比,實現產(chan) 線自動匹配、生產(chan) ,並自動分配車輛灌裝,工作人員隻需在智慧建造平台用電腦對生產(chan) 線進行控製即可。

  安華傑說,他們(men) 通過采用集中除塵、清潔能源、地源熱泵等國內(nei) 先進設備及工藝,打造了抑塵、中水處理、雨水收集、砂石分離、地源熱泵、除塵等6大係統,達到瀝青煙氣全分解、廢水廢料全回收、生產(chan) 噪聲全隔離,實現固廢、廢氣、汙水“零排放”。

  探索清潔能源全鏈應用

  不久前,中化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舉(ju) 行揭牌儀(yi) 式。作為(wei) 中國中化在雄安新區成立的首家新能源相關(guan) 業(ye) 務企業(ye) ,中化新能源以充換電、光伏、氫能等業(ye) 務為(wei) 發展方向,持續開展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探索。

  在雄縣昝崗組團的科創中心中試基地,一期4座標準化廠房、1棟生活配套中心已經建成,可滿足企業(ye) 研發、中試、成果轉化需求,吸引了一批有望成為(wei) “獨角獸(shou) ”的企業(ye) 入駐。科創中心中試基地相關(guan) 負責人說,這個(ge) 集研發、製造於(yu) 一體(ti) 的園區,通過地源熱泵製冷取暖、光伏屋頂發電等係統,實現了“近零碳”發展。

  中試基地的能源供應係統設計、建設、運行工作由中國石化集團新星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目前為(wei) 園區提供製冷、供熱、電能供給及熱水服務。新星公司綠源地熱能公司總經理高小榮說,公司將最先進的技術運用到雄安,並為(wei) 中試基地打造了數字孿生空間,通過實時數據采集,確保園區綠色用能。

  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稱新區淺層地熱能供1億(yi) 平方米建築物供暖、製冷。

  高小榮說,這樣的數據令人興(xing) 奮。目前公司已經在雄安新區建成清潔供暖供熱站100餘(yu) 座,鋪設供熱管網近600公裏,供暖能力超1000萬(wan) 平方米,年可替代標準煤24萬(wan) 噸。

  “以前在村裏住時,冬天取暖靠燒煤,經常夜裏要起來添煤。”雄安新區雄縣鑫城小區居民崔文秀說,現在用地熱,既暖和又幹淨,費用也不高。

  不僅(jin) 日常用能清潔化,雄安新區的電力供應也在綠色化。2020年,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正式投入商業(ye) 運營。張家口市風能、太陽能資源豐(feng) 富,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示範區,這條輸電大通道每年可為(wei) 雄安新區輸送70億(yi) 千瓦時以上的綠色電能。(記者齊雷傑 趙鴻宇 劉桃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