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所高校、科研機構連日來取得突破性科研進展 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我國多所高校、科研機構連日來取得突破性科研進展,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通報,近日,科研團隊利用全超導托卡馬克衍生技術,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目前最高摻氨比的燃煤發電機組清潔高效燃燒。這標誌著我國在氨能清潔燃燒發電領域領先國際同行,率先進入工業(ye) 應用階段,為(wei) 燃煤電廠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開辟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全新路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建剛:用氨作為(wei) 未來的能源的一種補充,摻到電站裏麵。這次是世界上首次在銅陵電站做到了工業(ye) 級的最長時間、最大規模、最高比例的參數,各方麵都做到了國際上的最好水平。既安全又清潔,所有的排放都能夠做到可控。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作物遺傳(chuan) 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張建偉(wei) 教授課題組近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men) 已建成世界上首個(ge) 基於(yu) 同源基因的水稻泛基因組綜合數據庫——水稻基因索引數據庫。張建偉(wei) 介紹,在數據庫裏,亞(ya) 洲稻的每一個(ge) 基因都能輕鬆找到同源或相近的基因,以及其演變曆史。目前,數據庫已向全球開放並免費使用。
張建偉(wei) :從(cong) 13萬(wan) 多份亞(ya) 洲稻中選取具有遺傳(chuan) 多樣性的3000份核心材料,再從(cong) 3000份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16份,完成全基因組測序及基因注釋,用來作為(wei) 數據庫的基本數據信息。很大程度上把亞(ya) 洲稻種群的基因信息都囊括了。
近日,在青海冷湖天文觀測基地,世界首台用於(yu) 太陽磁場精確測量的中紅外波段望遠鏡觀測係統進入調試安裝階段,預計將於(yu) 明年投入觀測使用。該項目是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已落地的9個(ge) 天文望遠鏡項目之一。目前,9個(ge) 項目總投資近20億(yi) 元人民幣,共有35台天文望遠鏡,全部投入使用後,這裏將成為(wei) 亞(ya) 洲最大的天文觀測基地。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工作人員佟立越:望遠鏡可以從(cong) 間接觀測跨越到直接觀測,從(cong) 以前看得清磁場,到現在量得準磁場,獲得更高分辨率、更精確的磁場研究數據,對於(yu) 我國太陽物理研究,以及後期太陽風暴預測具有重大科研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