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競爭力 國企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發布時間:2023-04-14 10:1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構築5G、北鬥導航係統等一批世界級數字基礎設施;打造無人車、無人船、無人機等一批智能產(chan) 品;培育智慧能源、智能建造等一批引領性新模式新業(ye) 態……國企數字化轉型湧現豐(feng) 碩成果、跑出加速度。國務院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科技創新局負責人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介紹,國資委全麵實施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形成了良好局麵,取得積極成效。

  數字員工“上崗”

  十多張表格快速切換,無數串數字在麵前跳動……在位於(yu) 浙江省的三門核電站,“周美翊”正精準執行著一條條指令,製作財務賬目報表。

  作為(wei) 中國核電領域的首位人工智能數字員工,自2022年11月9日“上崗”以來,“周美翊”表現出了超群的工作能力。它能輕鬆勝任12項業(ye) 務,包括備用金催繳、進項稅核驗、預算報表等。經評測,“周美翊”工作效率相較傳(chuan) 統模式提升840倍。數字人的加入,讓一線財務員工充分釋放精力,專(zhuan) 注於(yu) 更具創造性的工作。

  引入數字員工,是中核集團數字化轉型的一個(ge) 案例。去年底,中核集團建成投用核工業(ye) 數據中心,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核+北鬥等先進技術,構建“中核雲(yun) ”平台,形成了“數字核工業(ye) ”的基礎和底座。在充分挖掘中國核電三十年從(cong) “跟跑”到“領跑”的運行經驗上,中核集團還建成中國核電安全生產(chan) 管理平台,實現“管理流程化、流程表單化、表單數字化”,為(wei) 核電的標準化管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字化轉型就是要通過整合企業(ye) 內(nei) 外部資源,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圍繞數據、業(ye) 務流程、組織機構的互動創新,持續提升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構建可持續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中核集團董事長餘(yu) 劍鋒表示,中核集團將持續推動核工業(ye) 數字化建設,推動中國核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像中核集團一樣,不少國有企業(ye) 開啟數字化轉型進程,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推進生產(chan) 經營數字化,著力培育數字新模式新業(ye) 態。例如填補智能交換芯片、通用圖形處理器等一批短板空白,建設南網智瞰、中電互聯等一批高水平工業(ye) 互聯網平台。

  聚焦重點行業(ye) 領域

  早在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動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做出全麵部署。國務院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科技創新局負責人王曉亮近日介紹,通過政策驅動、組織推動、示範帶動、平台聯動,國資委統籌推進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作,形成了良好局麵,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方麵,積極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例如,聚焦核心電子元器件、工業(ye) 軟件等關(guan) 鍵領域,國有企業(ye) 加快5G光收發芯片、國產(chan) BIM(建築信息模型)軟件平台等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相關(guan) 中央企業(ye) 加大下一代移動通信、雲(yun) 計算等領域的布局力度,加快6G網絡架構等前沿技術突破。在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ye) 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中,數字技術成果達150多項。

  在推進重點領域智能化升級方麵,國資委聚焦製造、能源、建築等重點行業(ye) 領域,加速數字技術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據統計,2022年中央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3%,中央企業(ye) 成立數字科技類公司近500家。國資委充分發揮5G等7個(ge) 中央企業(ye) 創新聯合體(ti) 行業(ye) 龍頭作用,通過這7個(ge) 聯合體(ti) ,匯聚央企60多家,高等院所和民企近200家,深化項目合作300餘(yu) 個(ge) ,營造良好生態。

  在提升數字服務保障能力上,國有企業(ye) 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累計開通5G基站238萬(wan) 個(ge) ,促進5G融合應用,建成了一批5G全連接工廠;加快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建設,提供北鬥三號短報文通信大眾(zhong) 服務。數據顯示,中央企業(ye) 擁有科技活動人才近200萬(wan) 、研發人員超過100萬(wan) ,各類研發機構5000多個(ge) 。創新要素的集聚,有利於(yu) 人才、平台優(you) 勢充分發揮。

  關(guan) 乎企業(ye) 生存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有經濟研究院教授楊繼東(dong) 認為(wei) ,國有企業(ye) 肩負著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hui) 責任,同時擁有充足持續的內(nei) 外部資源和多層次全流程的核心能力,這些為(wei) 其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動力和保障。

  騰訊研究院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央企、國企開展數字化轉型是內(nei) 外驅動的共同結果。具體(ti) 來看,“利用新的生產(chan) 要素”“響應國家號召、服務國家戰略”成為(wei) 推動央企、國企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nei) 外部力量。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應對同業(ye) 競爭(zheng) 、連接生態企業(ye) 、抓住時代機會(hui) 、適應消費新方向等。

  在數字經濟大潮中,數字化轉型已不是企業(ye) 的“選修課”,而是關(guan) 乎企業(ye) 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專(zhuan) 家認為(wei)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有效路徑,也是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的有力抓手。國有企業(ye) 應增強推動數字化轉型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凝聚共識、多措並舉(ju)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曉亮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深入實施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加強數字技術攻關(guan) ,深化數字技術與(yu) 生產(chan) 經營融合,進一步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為(wei) 數字中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記者葉子)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