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住傳統 跟得上新潮
核心閱讀
創新傳(chuan) 統工藝,延展產(chan) 品的功能屬性;開發潮流玩具,發掘古老非遺的青春模樣;走進日常生活,帶來更多沉浸式體(ti) 驗……作為(wei) 首批國家級非遺,無錫惠山泥人已有400多年曆史。如今,惠山泥人創新呈現形式、融合現代生活,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下去。
當傳(chuan) 統泥塑藝術遇到現代金屬製品,會(hui) 發生什麽(me) ?
今年春節期間,在江蘇省無錫市舉(ju) 辦的“美好生活登山節”上,完賽的選手們(men) 驚喜地領到一份特殊獎品——“惠山泥人獎牌”。彩繪著惠山古鎮的鋁合金材質獎牌上,鑲嵌有小巧精致的傳(chuan) 統惠山泥人“阿喜”,吸引了許多目光。
“這一獎牌是為(wei) 登山活動定製的,我們(men) 對‘阿喜’形象進行了創新:臉蛋更圓、眉眼含笑,與(yu) 金屬質地相得益彰,也與(yu) 惠山古鎮渾然一體(ti) 。”獎牌設計者、無錫市惠山泥人廠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漢慶介紹,將傳(chuan) 統泥塑藝術與(yu) 現代金屬製品相結合,讓獎牌既美觀又實用,兼具紀念意義(yi) 和收藏價(jia) 值。
獎牌的“出圈”,離不開惠山泥人手藝人和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者的不斷努力。文創台燈、潮玩盲盒、非遺主題咖啡館……作為(wei) 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惠山泥人正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路上越走越遠。
傳(chuan) 統工藝“牽手”金屬材料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黑泥製作的彩色泥塑,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其中“阿福阿喜”憨態可掬的形象十分經典。清朝時期曾有相關(guan) 大小作坊40多家,而後許多作坊一度倒閉。1954年,地方政府將藝人與(yu) 作坊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進行生產(chan) ,1958年更名為(wei) “惠山泥人廠”,2012年成為(wei) 中華老字號企業(ye) 。
然而,非遺傳(chuan) 承又遇到了新的難題。
“隨著市場變化,傳(chuan) 統的‘阿福阿喜’漸漸被各類新潮玩具比下去。”惠山泥人廠常務副總經理夏征介紹,廠裏最少時僅(jin) 20個(ge) 師傅,2019年之前連續多年虧(kui) 損,陷入生存困境。其實,2002年變更為(wei) 股份製公司後,泥人廠也曾嚐試創新,但產(chan) 品設計受傳(chuan) 統思路局限,仍以“阿福阿喜”和戲曲人物等經典形象為(wei) 主,創新始終“小打小鬧”,開發出的文創產(chan) 品大多也未離開擺件這一傳(chuan) 統功能。
創新,迫在眉睫。
2020年,惠山泥人廠開始結合節慶活動、傳(chuan) 統民俗等探索非遺保護與(yu) 創新的新路徑。
延展產(chan) 品的功能屬性是第一步。以獎牌的創製為(wei) 例,周漢慶介紹,惠山周圍的稻田中,有種“搓而不紋,彎而不斷,幹而不裂”的黑色黏土。團隊延續這一原料,用黑泥手工捏出4寸大小的“阿喜”後,開模“複刻”出尺寸統一的泥坯。兩(liang) 種材料的融合如何實現?為(wei) 了泥人與(yu) 金屬的第一次“牽手”,周漢慶和同事們(men) 嚐試了近10種膠水,在半個(ge) 月內(nei) 趕製出1200枚獎牌。
此外,工藝師們(men) 還研發出一係列美觀又實用的物件:一輪印著水墨畫的皎潔圓月前,用泥塑製成的“嫦娥”獨倚欄杆,按下開關(guan) ,點亮“圓月”,中秋定製款台燈展現眼前;一隻紅色泥塑小兔在球形的玻璃罩中,它不僅(jin) 是八音盒、小夜燈,還是一個(ge) “大展宏兔”加濕器……這些巧思,出自惠山泥人廠44歲的高級工藝美術師周璐之手。
“靈感源於(yu) 日常生活,隻要找到連接點,傳(chuan) 統泥人也可以與(yu) 現代生活相結合。”周璐說。
時尚元素“碰撞”非遺文化
嘟嘟臉、背帶褲,這是大阿福?不,這是潮流玩具“倷泥摩摩”。
“在傳(chuan) 承經典形象的同時,我們(men) 也想做一款年輕人喜愛的潮玩盲盒。”惠山泥人廠的文創團隊經過調研,了解到90後、00後年輕人更喜歡具有時尚氣息、個(ge) 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便與(yu) 一家設計公司合作,對“阿福阿喜”進行挖掘,前後修改了數十版方案。
惠山泥人廠副總經理王傑拿出當時的設計圖紙:“最終提取出圓臉、發髻、肚兜這3個(ge) 有辨識度的元素加以二次創新——女孩發髻上增加發帶、男孩穿著時尚的背帶褲。
潮玩的名字來自一名本土音樂(le) 人為(wei) 泥人創作的主題曲,團隊發現用無錫話講惠山泥人時發音像NANIMOMO,節奏輕快又有潮流感。經過討論,潮玩的新形象取名為(wei) 倷泥摩摩(NANIMOMO)。
團隊結合無錫本土美食設計係列主題盲盒,一經推出,便在線上線下受到歡迎,月銷量最高時達1萬(wan) 盒。
開發文創,一度也麵臨(lin) 不同聲音。“我擔心這一步邁得太大。”夏征是從(cong) 業(ye) 30多年的高級工藝美術師,使用PVC新材料、進行3D打印批量生產(chan) 的潮玩,是否會(hui) 超越傳(chuan) 統的邊界?迎合市場是否會(hui) “拉低”惠山泥人的品質和文化定位?夏征等從(cong) 業(ye) 者在思考。
然而,老師傅們(men) 的看法也在逐漸發生改變。“以前,惠山泥人的訂單每月一兩(liang) 萬(wan) 元,2020年以來逐步增加,現在穩定在每月20萬(wan) 元。”夏征了解到,許多年輕人、外地遊客在買(mai) 了盲盒後,開始好奇和關(guan) 注其背後的非遺文化:“原來這就是惠山泥人。”
王傑坦言,從(cong) 實踐來看,惠山泥人給了潮玩產(chan) 品文化底蘊,而網紅產(chan) 品又讓非遺煥發活力,兩(liang) 者互為(wei) 支撐、互相反哺。現在,惠山泥人廠扭虧(kui) 為(wei) 盈,去年還新招了4名00後學徒,非遺技藝後繼有人。“我們(men) 要守得住傳(chuan) 統,也能跟得上新潮。”夏征說,如今,傳(chuan) 統惠山泥人與(yu) 倷泥摩摩在產(chan) 品設計上互相啟發借鑒,讓老技藝煥發新活力。
沉浸體(ti) 驗“解鎖”消費場景
周末,無錫南長街一間緊鄰古運河的咖啡店。顧客趙女士翻開菜單,上麵羅列著“阿福摩卡”“阿喜拿鐵”“泥人美式”……店長馬柯熱情地介紹:“我們(men) 是‘倷泥摩摩’咖啡店。”
“惠山泥人,以前我隻在圖片上看過,沒想到還能跟咖啡結合。”在店長的提示下,趙女士注意到,這間咖啡店的與(yu) 眾(zhong) 不同:江南園林式的門窗下,擺放著一排“大阿福”;地板和桌布的顏色,都是經典的“泥人紅”;桌椅左側(ce) 是一排排倷泥摩摩文創專(zhuan) 櫃;對麵的展示區,還有一名老師正在現場捏泥人。
趙女士選擇了“咖啡+體(ti) 驗”套餐:除了喝咖啡,還能學習(xi) “捏泥人”的簡單操作。
“我叫朱雪琴,來自惠山泥人廠,從(cong) 事這項工作30年。現在我一邊在咖啡店教捏泥人,一邊趕製廠裏訂單。這些大大小小的泥人,就是客人訂購的產(chan) 品。”現場老師這樣介紹自己。
“好酒也怕巷子深。非遺的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除了將人請進來,也要主動走出去。”王傑說,嚐試“咖啡館+泥人體(ti) 驗店”,不僅(jin) 因為(wei) 咖啡館氛圍輕鬆休閑,客人停留的時間更充裕,還考慮到業(ye) 態模式的可複製性。
馬柯介紹,對於(yu) 這一非遺項目的開發,無錫市政府還給予專(zhuan) 項補貼,店鋪租金低於(yu) 周邊價(jia) 格一半以上。目前,每天店裏客流約200人次,周末、節假日可達500人次。在無錫,“倷泥摩摩”咖啡店已經陸續開了10家,分布在曆史文化街區、公園等多個(ge) 場所。
“從(cong) 拓展功能性,到解鎖新材料新工藝,再到走進人們(men) 的生活,惠山泥人的非遺創新始終在路上。”王傑說,下一步還將與(yu) 食品、文創、服裝類大型連鎖品牌合作,以傳(chuan) 統又現代的麵貌、豐(feng) 富且沉浸的體(ti) 驗,讓更多人了解泥人、傳(chuan) 承非遺。(本報記者 姚雪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