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財政廳多措並舉助力科技創新發展
2023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科技興(xing) 蒙”行動和研發投入攻堅行動,繼續增加財政科技投入,不斷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有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加快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
據記者了解,內(nei) 蒙古財政廳抓好“三個(ge) 落實”,推動財政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階。落實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投入再加大”要求。2023年,自治區本級預算安排科技專(zhuan) 項資金28.8億(yi) 元,同比增長20%;落實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平台要再加碼”要求。安排8億(yi) 元以上專(zhuan) 項資金,重點支持乳業(ye) 、稀土、草業(ye) 技術創新中心和鄂爾多斯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巴彥淖爾國家農(nong) 業(ye) 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落實自治區政府報告中“創新鏈布局要再加力”要求。安排科技重大專(zhuan) 項資金和應用技術研究與(yu) 開發資金6.13億(yi) 元,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布局創新鏈,在奶業(ye) 、種業(ye) 、稀土、新能源等領域開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guan) 。
同時,內(nei) 蒙古財政廳利用“四項製度”,推進科研經費改革再加強。一是減負鬆綁,激發創新活力。提請自治區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改革完善內(nei) 蒙古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從(cong) 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製入手,切實為(wei) 科研人員“減負”“鬆綁”,充分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二是充分賦權,增強科研人員自主性。配套出台《內(nei) 蒙古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幹製+負麵清單”管理辦法(試行)》,在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才類科研項目和軟科學研究項目中實行“包幹製+負麵清單”管理。製定《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使用負麵清單》和《新型研發機構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使用負麵清單》,負麵清單之外無禁區,進一步擴大科研人員經費管理自主權;三是創新模式,規範資金使用。適應現行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方式,規範和加強自治區本級科技專(zhuan) 項資金管理,出台《內(nei) 蒙古自治區本級科技專(zhuan) 項資金管理辦法》。在各級財政部門設立科研資金專(zhuan) 戶,實行對下轉移支付科研資金專(zhuan) 戶管理、封閉運行,防止科研資金被擠占、挪用。允許項目承擔單位將“科研項目資金”撥付至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四是積極溝通,提升服務質量。此前,內(nei) 蒙古財政廳召開了區直財政科技及人才資金管理座談會(hui) ,宣傳(chuan) 解讀有關(guan) 財政科技及人才資金管理政策,解答各部門(單位)關(guan) 心的問題,聽取有關(guan) 部門(單位)對改進科研資金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為(wei) 進一步提升財政服務保障水平把脈定向。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一季度,全區財政科技支出15.8億(yi) 元,同比增長284.1%。內(nei) 蒙古自治區財政廳科技文化處負責人表示,今後,自治區財政廳將繼續認真落實政府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製要求,把科技支出作為(wei) 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優(you) 先保障,督促盟市落實研發投入主體(ti) 責任。強化預算單位主體(ti) 責任意識,在保證財政科技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切實加快預算支出進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逐步解決(jue) 結轉結餘(yu) 規模大問題。同時,加強對科技資金使用財會(hui) 監督和績效評價(jia) ,指導部門、單位健全內(nei) 部財務管理製度,確保下放的權力能夠“接得住”“用得好”。(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