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望壇棚改項目順利完成首批回遷入住
提供回遷手續“一站式”辦理服務 2268戶居民順利入住新居
望壇棚改項目順利完成首批回遷入住
昨日,首都核心區體(ti) 量最大的望壇棚改項目順利完成首批回遷,2268戶居民陸續辦完手續,入住位於(yu) 東(dong) 城區永外街道的望壇新苑小區。自此,居民們(men) 徹底告別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風的“老破小”,住進了環境優(you) 美、設施便利的新樓房。
服務居民回遷辦手續 現場設置“一站式”服務區
穿過赤紅色回遷門,走進望壇新苑小區,寬敞平整的道路兩(liang) 旁,綻放笑顏的桃花彰顯濃濃春意,磚紅與(yu) 灰白相間的簡約式現代化住宅樓佇(zhu) 立左右,口袋公園的花草芬芳沁入鼻息。在現場,永外街道工作人員的一聲聲“歡迎回家”,與(yu) 居民拍攝全家福留念的陣陣歡呼交織傳(chuan) 來,處處洋溢著熱烈、祥和的幸福氛圍。“原來我們(men) 一家五口擠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平房裏,最怕的就是下雨,外頭下大雨、屋裏下小雨,胡同裏全是泥巴,根本走不出去。”居民竇淑敏向記者描述曾經的老房子。見證家園翻天覆地的變化,老街坊們(men) 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作為(wei) 首都功能核心區體(ti) 量最大的棚改項目,望壇項目涉及的總麵積達40餘(yu) 公頃,在2017年4月正式啟動預簽約。東(dong) 城區委、區政府加速“崇文爭(zheng) 先”,做實“六字文章”,將百姓安居作為(wei) 頭等大事,統籌謀劃、周密部署。永外街道工委、辦事處堅持圍繞項目抓黨(dang) 建,抓好黨(dang) 建促項目,躬身推進建設與(yu) 回遷事宜,不斷創新群眾(zhong) 工作法,構建黨(dang) 建引領的群眾(zhong) 工作體(ti) 係,切實把黨(dang) 的政治和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推動棚改的強大力量,終圓2268戶安居夢。現場,居民朋友自發向永外街道和北京城建集團贈送錦旗。
永外街道工委副書(shu) 記高鵬介紹,為(wei) 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回遷現場劃分了等候、辦理、便民服務等功能區,設置供暖辦理、公維核驗、物業(ye) 繳費等全流程服務環節,配備養(yang) 老、就業(ye) 、銀行、醫院等相關(guan) 的谘詢服務台,工作人員在谘詢台前幫助居民答疑解惑,現場能辦的手續當場就可辦理。
高鵬表示,除了在硬件服務下足功夫外,街道充分發揚永外溫度,留住望壇老街坊的“濃濃鄉(xiang) 愁”,在小區內(nei) 設置了“新苑照相館”“印象望壇”“同心築夢”等四個(ge) 打卡地,吸引了眾(zhong) 多居民打卡留念。
小區設8個(ge) 便民愛心驛站 6個(ge) 口袋公園各具特色
據了解,望壇新苑小區就坐落在永定門外地鐵站的東(dong) 北角,地鐵步行200米左右即可到達,交通十分方便。本次涉及回遷的居民分布在10棟樓,分屬三個(ge) 大院,房屋麵積最大的108平方米,最小的54平方米。居民們(men) 從(cong) 4月11日至17日期間辦理回遷入住手續,從(cong) 4月18日起陸續開始啟動搬家。
小區內(nei) ,齊全的配套設施也讓不少居民伸出了大拇指。據小區物業(ye) 方、城承物業(ye) 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張軍(jun) 樺介紹,小區內(nei) 共設置了8個(ge) 崗亭作為(wei) 愛心驛站,其中配齊了各類便民設施,包括打氣筒、針線包、小推車、雨傘(san) 等,打造便民服務點位,拉近與(yu) 業(ye) 主之間的距離。樓底一層還有不少商鋪空間,未來將引進便民菜店,方便居民生活。
同時,小區內(nei) 建有6個(ge) 口袋公園,且每個(ge) 公園各具特色,有的是兒(er) 童專(zhuan) 屬區,專(zhuan) 門鋪設了塑膠,方便兒(er) 童嬉戲玩耍;有的則是老年人休閑場所,未來將增設老年健身器材。
告別11平方米“老破小” 老兩(liang) 口即將住上新房
剛辦完車位的手續,曹女士和唐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新房子裏轉一圈。他們(men) 的新家就在望壇新苑小區4號樓。拿出鑰匙,打開房門,曹女士的心裏別提有多興(xing) 奮了:“總算住上了我們(men) 夢寐已求的房子,真是了卻我們(men) 一樁心願。”
隻見這個(ge) 精裝修的新家是個(ge) 兩(liang) 室一廳,共計75平方米,衛生間裏頭的衛浴、廚房裏的廚具等基礎設施都已經配備齊全,南向的房子采光格外好,客廳南側(ce) ,寬敞的陽台上透著暖陽,一間臥室朝南、一間臥室朝西。曹女士已經初步設計好了房屋的規劃,她興(xing) 奮地告訴北青報記者:“我想在客廳放一個(ge) 沙發、一台電視,餐廳就在廚房門口的位置,我和老伴兒(er) 一個(ge) 臥室,我女兒(er) 一家三口一間臥室,可以互不打擾。”
回想起以前住的老房子,再看看眼前的新家,曹女士感慨不已:“以前我們(men) 住的就是排子房,一家三口擠在一個(ge) 11平方米的小屋裏,我在那兒(er) 住了大半輩子。老房子沒有廁所,沒有上下水,冬天冷,一到下雨屋子還漏水,我愛人總得爬上屋頂去檢查,跟現在這個(ge) 房子真是沒法比。”曹女士計劃再過一陣子就全家搬進新房,開始新的生活。(記者 蔣若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