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打造“文化+”產業新引擎
【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思琦
在胡同裏欣賞意大利文藝複興(xing) 時期的繪畫作品,登上古色古香的隆福文化中心俯瞰老城,在特色閱讀空間安靜看書(shu) ……隆福寺,曾經繁華近600年的北京“旺地”,沉寂多年後,變身京城最有流量的打卡地之一。
“隆福寺文化街區將成為(wei) ‘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文化交相輝映、中華與(yu) 世界文明協調共融的世界級文化藝術消費目的地’。同時,隆福寺還將聯動周邊資源,共同打造故宮—王府井—隆福寺地區‘文化金三角’。”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介紹,目前,“數字隆福寺”線上係統已完成3D數字底座、App載體(ti) 、AR隆福宇宙技術平台搭建。2023年隆福寺還將打造裸眼3D屏幕、VR虛擬街區等文化消費新體(ti) 驗項目。未來消費者可以打開隆福寺App瀏覽展覽信息,到“環遊天地巨幕飛行影院”觀看沉浸式影片,享受科技與(yu) 文化深度融合的樂(le) 趣。
隆福寺文創園隻是北京市東(dong) 城區求發展、謀轉型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利用疏解騰退的老舊廠房,東(dong) 城區引入空間占用少、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的文創企業(ye) ,“騰籠換鳥”,培育出42處“胡同裏的創意工廠”,總麵積超過73萬(wan) 平方米,入駐企業(ye) 超過5000家。
百年金街在數字虛擬世界如何存在?王府井商圈給出了新答案。
在工美大廈一層,占地近100平方米的“王府井——中華文明數字體(ti) 驗館(一期)”項目,正如火如荼推進中。
“我們(men) 希望在王府井打造麵向世界的中華文明元宇宙科技體(ti) 驗窗口。數字資產(chan) CHIM格式標準、先進的文博大數據相關(guan) 技術體(ti) 係,都將應用於(yu) 數字體(ti) 驗館建設,最終借助科技力量完成傳(chuan) 統文化的潮流化展示。”王府井管委會(hui) 主任宋敘說,王府井商圈正積極布局“元宇宙”,推動王府井數字虛擬形象及其衍生品研發,打造“王府井禮物”。他表示,不同領域、不同方式的數字經濟形式都將為(wei) 傳(chuan) 統商圈及老街注入新的經濟“引擎”。
不僅(jin) 百年金街在經曆數字化蝶變,走在東(dong) 城區的傳(chuan) 統老街區,數字化經營方式也隨處可見:“故宮以東(dong) ”IP形象機器人“麒東(dong) 東(dong) ”亮相前門大街成為(wei) “團寵”;方便快捷的“出餐寶”等智能設備助力簋街數字化餐飲街區發展;傳(chuan) 統老字號“觸網”直播銷售……
據統計,2022年東(dong) 城區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累計實現收入3219.4億(yi) 元,同比增長9.2%。其中,數字產(chan) 品服務業(ye) 實現收入1927.6億(yi) 元,數字技術應用業(ye) 實現收入916.2億(yi) 元,數字產(chan) 品製造業(ye) 和數字要素驅動業(ye) 分別實現收入4.2億(yi) 元和371.4億(yi) 元。
文化產(chan) 業(ye) 屬於(yu) 輕資產(chan) 行業(ye) ,一直以來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東(dong) 城區用真金白銀為(wei) 文化企業(ye) “破題”,並積極引導“科技回歸都市”。東(dong) 城區組建總規模為(wei) 10億(yi) 元、首期規模為(wei) 4億(yi) 元的“文菁”文化+產(chan) 業(ye) 基金,主要投向成長期、成熟期的“文化+科技”企業(ye) ;在中關(guan) 村東(dong) 城園發布首個(ge) 專(zhuan) 屬園區政策“科創十七條”,配套4000萬(wan) 財政專(zhuan) 項資金;出台高成長性科技企業(ye) 培育“紫金計劃”,為(wei) 創新創業(ye) 企業(ye) 提供發展沃土。
近年來,東(dong) 城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文化與(yu) 金融合作示範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等文化產(chan) 業(ye) 建設培育出了“文化+”新模式,打通了文化鏈與(yu) 價(jia) 值鏈。2022年,東(dong) 城區規模以上文化產(chan) 業(ye) 法人單位從(cong) 業(ye) 人員平均人數達5.4萬(wan) 人,累計實現收入1117.3億(yi) 元,收入總量保持北京市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