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拿生命開玩笑不該成為流量密碼

發布時間:2023-04-19 10:1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朱昌俊

  4月13日,雲(yun) 南昆明16歲女網紅“安安”無證駕駛摩托車,載著21歲網紅“小嬌妻”,撞上馬路中央的隔離帶花台,兩(liang) 人現場搶救無效身亡。近年來,摩托車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出現了不少機車網紅。與(yu) 此同時,機車網紅因車禍殞命的消息不絕於(yu) 耳。據不完全統計,從(cong) 去年10月至今,已經有6名機車網紅因車禍離世,最小的16歲,最大的也僅(jin) 23歲。

  短短半年時間,6名機車網紅因車禍離世,其中還包括未成年人。這樣的結果讓人無比唏噓,但它們(men) 看似意外,又不僅(jin) 僅(jin) 是意外。那樣的“速度與(yu) 激情”,盡管意在展示技巧、酷炫,但給多數圍觀者的第一感覺其實就是危險,是在拿生命開玩笑。比如,不少網紅發布的視頻下,都有網友注意安全的提醒。現在的結果,可謂殘酷而沉重。

  結合大量的背景信息來看,與(yu) 其說他們(men) 酷愛機車這項運動,不若說是喜歡騎上機車“狂飆”所帶來的流量。因為(wei) 在專(zhuan) 業(ye) 騎手看來,那些視頻中記錄的“極限”操作,很多都是不專(zhuan) 業(ye) 的、危險的。比如,有的“三番五次超速開車,甚至頻繁彎道壓線逆行”,不少在騎行中的個(ge) 人保護措施也嚴(yan) 重不足。但是,這樣在危險邊緣瘋狂試探的行為(wei) ,可能恰恰利於(yu) 流量的最大化。很大程度上說,這般高度危險,甚至違法的行為(wei) ,在互聯網平台上被大量公開展示,還讓一些人因此成為(wei) 被追逐的網紅,本質上其實屬於(yu) 一種“病態”的流量,當其中還有未成年人參與(yu) 時,就更顯扭曲與(yu) 畸形。

  事實上,如此危險的展示,並不隻是關(guan) 涉個(ge) 人的安危,也還涉及道路公共安全,引誘低齡粉絲(si) 盲目模仿之類的問題。可以說,縱容這樣的網紅行為(wei) ,其實就是縱容違法,縱容不良誘導。在這個(ge) 問題上,當然不能把責任推給騎機車這項行為(wei) 本身,但當危險駕駛行為(wei) 不斷被網絡圍觀,甚至發展為(wei) 一種網紅類型,它顯然就不宜被劃入到“個(ge) 人自由”的範疇。相關(guan) 平台在這方麵,應該有起碼的安全把關(guan) 意識。

  流量經濟和網紅效應給了很多普通人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hui) ,同時也放大了一些“走極端”的傾(qing) 向。如果沒有合理的底線設置,“越軌”“超速”就是大概率發生的結局。其實,到底哪些是危險的,哪些是不值得倡導的,本身並不難判斷。個(ge) 人或許會(hui) 因為(wei) 流量的誘惑而放大僥(jiao) 幸心理,但平台沒有理由對問題和風險選擇無視,不能出事了才後知後覺,更不能認為(wei) ,一件事隻要“火”了,有人圍觀,就是“存在即合理”。

  道路千萬(wan) 條,安全第一條。這樣的話早已是常識。但在網絡世界中,我們(men) 往往能夠發現一種普遍存在的“現實扭曲力場”,即仿佛隻要能夠帶來流量,能夠引發圍觀,安全似乎可以是讓渡的,冒險似乎是值得的,規則和是非都是有可能被突破的。這些年,部分網紅在直播中無所不用其極,其實都在證明這一點。隻不過,“機車網紅”們(men) 選擇的是一條更危險的道路。

  “速度與(yu) 激情”帶來的誘惑,是很多年輕人無法抗拒的。如何玩機車,如何在安全與(yu) 刺激之間找到一種底線之上的平衡,也注定是所有人都需要學習(xi) 的。然而,在流量光圈之下,這種學習(xi) 和思考的時間被大大壓縮,安全上的“裸奔”也就成了常態。這更加證明,外部幹預,從(cong) 家庭、學校的規則、安全教育,到平台的流量引導等,都極其重要。

  網絡世界打開了很多扇大門,但同時也放大了人的原始衝(chong) 動。無論如何,拿生命開玩笑都不該成為(wei) 一種流量密碼。為(wei) 何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中喪(sang) 失了起碼的分寸感,對危險視而不見?這個(ge) 問題,值得所有人深思。(朱昌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