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規範打卡內容發布與傳播 別讓社交媒體平台成危險“秀場”

發布時間:2023-04-21 10:36:00來源: 科技日報

  網絡上的部分打卡行為(wei) 可能引起他人尤其是部分鑒別能力不強的群體(ti) 的模仿。對於(yu) 鑒別能力不強的群體(ti) 來說,社交媒體(ti) 平台上的主播或網紅就像“老師”一般,其行為(wei) 無論是否危險,都可能被視為(wei) 值得模仿的對象。

  ◎實習(xi) 記者 李詔宇

  在閑暇的周末或休假時間,人們(men) 往往願意離開喧囂的城市,前往各種旅遊景點放鬆身心。在旅遊過程中,前往一些在社交媒體(ti) 平台上熱度較高的“網紅”地點遊覽、拍照,完成“打卡”,成為(wei) 許多人的行程之一。

  然而,在這種打卡行為(wei) 背後,可能暗藏風險。

  前幾天,一塊石頭引起了網友們(men) 的關(guan) 注。據了解,該岩石位於(yu) 懸崖旁,因其位置險峻而被稱為(wei) “試膽石”。在某社交媒體(ti) 平台上被曝光後,它迅速成為(wei) 了知名網紅地點,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前來打卡。出於(yu) 安全考慮,當地有關(guan) 部門不得不將“試膽石”拆除。

  4月17日,有專(zhuan) 家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試膽石”本無罪,有關(guan) 社交媒體(ti) 平台應切實承擔起管理和監督義(yi) 務,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防範類似暗藏危險的網紅點打卡行為(wei) 帶來安全隱患。

  網紅打卡地或暗藏風險

  “當遊客在一些網紅景點遊玩時,可能隻顧拍攝(照)效果,而不顧安全風險,硬要去懸崖、河道、礦洞等一些危險的地方拍照打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陶盈表示。

  陶盈介紹,類似在“試膽石”上拍照的危險打卡行為(wei) 並非孤例。相比“試膽石”事件的有驚無險,有些危險行為(wei) 已經導致了悲劇性的後果。例如,2019年某網紅打卡地,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造成了13名進入峽穀的遊客遇難。

  一般來說,網友是為(wei) 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或提升自己在社交媒體(ti) 上的曝光率而在網紅點進行打卡。。“顯然,出於(yu) 這樣的目的而置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於(yu) 不顧,是絕對不應該提倡的。” 陶盈說。

  陶盈指出,在危險網紅點打卡有可能危害行為(wei) 者自己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造成財產(chan) 損失、受傷(shang) 乃至死亡等危害性後果。還有可能引起他人尤其是部分鑒別能力不強的群體(ti) 的模仿。對於(yu) 鑒別能力不強的群體(ti) 來說,社交媒體(ti) 平台上的主播或網紅就像“老師”一般,其行為(wei) 無論是否危險,都可能被視為(wei) 值得模仿的對象。

  在危險網紅點打卡不僅(jin) 可能對他人的生命產(chan) 生潛在性威脅,更有可能觸犯民法典等有關(guan) 法律。

  “治理此類危險打卡行為(wei) ,可充分利用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 陶盈表示。

  據了解,通過數據分析和監測技術,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ti) 平台收集相關(guan) 數據,並分析相關(guan) 規律和趨勢,可以有效地監測有關(guan) 危險打卡的內(nei) 容,提高監管的效率與(yu) 精確度;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開發網絡信息預警係統,可以在監測到相關(guan) 熱點事件後,及時向公眾(zhong) 發送警示信息,引導公眾(zhong) 遠離相關(guan) 危險行為(wei) 。

  社交媒體(ti) 平台應做好監管治理

  此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3年“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時指出,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也是管網治網的重要目標。危險網紅地點打卡作為(wei) 典型的互聯網不文明行為(wei) ,對其進行治理刻不容緩。

  “治理危險打卡,需要個(ge) 人、社交媒體(ti) 平台和監管部門共同發力。”陶盈說,“其中,社交媒體(ti) 平台作為(wei) 有關(guan) 網絡信息的重要發布平台,對於(yu) 危險打卡行為(wei) 的監管和治理當仁不讓。”

  社交媒體(ti) 平台對於(yu) 發布於(yu) 其上的危險打卡行為(wei) 負有審查的監管義(yi) 務。“這種審查不僅(jin) 包括發布流程、發布信息填報等形式上的審查,更應該是基於(yu) 高度注意義(yi) 務的全麵審查。”陶盈表示,“基於(yu) 報償(chang) 理論和危險控製理論,社交媒體(ti) 平台對於(yu) 危險打卡等具有危害性或潛在危害性的發布內(nei) 容負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義(yi) 務。對於(yu) 因為(wei) 怠於(yu) 履行監管責任而產(chan) 生的涉及危險網紅地點打卡的危害後果,社交媒體(ti) 平台應當基於(yu) 自身過錯承擔與(yu) 過錯程度和原因相應的責任。”

  陶盈指出,社交媒體(ti) 平台應該積極采取各種手段,為(wei) 危險打卡的治理貢獻獨特的平台力量。“對於(yu) 一些有可能具有危險性的內(nei) 容,比如在懸崖邊拍照、深入無人的森林等,平台應該在相應的發帖(視頻)中做好標識,提醒觀眾(zhong) 此行為(wei) 可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對於(yu) 上述行為(wei) ,平台還應該調整有關(guan) 算法,減少推薦的比重,避免過度傳(chuan) 播,造成不良的傳(chuan) 播導向;當危險打卡內(nei) 容受到用戶舉(ju) 報之後,平台應該在科學評估後及時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防止影響擴大。”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