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2年)》——全國法院去年新收知識產權案件超52萬件
在第二十三個(ge) “世界知識產(chan) 權日”來臨(lin) 之際,最高人民法院20日召開發布會(hui) ,發布《中國法院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狀況(2022年)》,介紹中國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的新進展。
“2022年,人民法院持續加大對重點領域關(guan) 鍵技術知識產(chan) 權的司法保護力度,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助力品牌建設,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秩序,促進文化繁榮發展,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保護水平進一步提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介紹。
全國具有知識產(chan) 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法院已達558家
《中國法院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狀況(2022年)》顯示,全國法院2022年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等各類知識產(chan) 權案件526165件,審結543379件(含舊存)。
陶凱元介紹,知識產(chan) 權案件呈現四大特點:一是技術類案件持續上升,中西部等地知識產(chan) 權保護需求強勁,知識產(chan) 權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二是互聯網審判機製不斷創新,智慧法院建設深入推進,司法便民利民機製持續健全;三是糾紛實質性化解持續加強,權益保障更加全麵,人民群眾(zhong) 司法獲得感日益增強;四是審判重心有序下沉,法院管轄分工更加完善,知識產(chan) 權案件審判質效穩步提升。
目前,全國具有知識產(chan) 權民事案件管轄權的基層法院已達558家,基層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的重要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
“最高人民法院不斷完善國家層麵知識產(chan) 權案件上訴審理機製,優(you) 化申請再審案件辦理流程,加強監督指導,確保法律適用正確統一。”陶凱元介紹,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批複設立無錫、徐州、泉州知識產(chan) 權法庭,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an) 權審判部門為(wei) 牽引、4個(ge) 知識產(chan) 權法院為(wei) 示範、27個(ge) 地方知識產(chan) 權法庭為(wei) 重點、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知識產(chan) 權審判庭為(wei) 支撐的專(zhuan) 業(ye) 化體(ti) 係進一步完善。
重點領域關(guan) 鍵技術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2022年,人民法院聚焦重點領域關(guan) 鍵技術,持續加大對原始創新技術、種業(ye) 種源等重點領域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力度,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
“近年來,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裁判規則引領和價(jia) 值導向作用,堅持發展和規範並重。”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林廣海介紹,通過妥善審理數據確權、交易、服務、隱私保護等案件,探索完善數據知識產(chan) 權保護規則,推動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切實維護數據安全。
例如,審理“群控軟件”數據權益不正當競爭(zheng) 案,認定被告通過“群控軟件”“外掛技術”收集並存儲(chu) 用戶數據的行為(wei) ,危及數據安全,也對網絡平台基於(yu) 數據資源整體(ti) 獲得的競爭(zheng) 權益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構成不正當競爭(zheng) ;審理“關(guan) 鍵詞搜索”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zheng) 案,有力打擊利用數據攀附他人商業(ye) 信譽的不誠信行為(wei) 。
與(yu) 此同時,不斷完善數據糾紛裁判規則。例如,2021年10月,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知識產(chan) 權審判工作為(wei) 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全麵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大力加強互聯網領域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ye) 態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積極回應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知識產(chan) 權保護司法需求,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人民法院將積極探索完善數據產(chan) 權司法保護規則,為(wei) 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提高數據要素治理效能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林廣海說。
我國日益成為(wei) 國際知識產(chan) 權訴訟優(you) 選地之一
《中國法院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狀況(2022年)》顯示,全國30個(ge) 地區實現知識產(chan) 權調解組織全覆蓋,入駐調解組織、調解員持續增長,人民法院委派訴前調解糾紛9萬(wan) 餘(yu) 件,調解成功率超過80%,有效化解知識產(chan) 權糾紛。
“人民法院持續加強與(yu) 行政機關(guan) 協同配合,推動形成知識產(chan) 權保護合力。充分發揮司法審查監督職能,加強司法審判與(yu) 行政執法銜接協作,促進行政執法標準與(yu) 司法裁判標準統一。”陶凱元介紹,最高人民法院與(yu) 國家版權局建立版權保護領域“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製,地方法院與(yu) 行政機關(guan) 開展訴調對接及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有效化解知識產(chan) 權糾紛。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強化知識產(chan) 權協同保護的意見》。“下一步,圍繞該意見的貫徹落實,我們(men) 將積極參與(yu) 商標、地理標誌等知識產(chan) 權法律法規的製定修改,研究推動符合知識產(chan) 權特點的法律規範完善;依法加強對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作品名稱、作品中的角色名稱等合法權益的保護;推動完善知識產(chan) 權侵權民事訴訟與(yu) 授權確權行政程序銜接機製,構建協作聯動、快速高效的協同保護機製。”林廣海表示。
據介紹,人民法院著力加強知識產(chan) 權國際司法交流與(yu) 合作,依法公正審理涉外知識產(chan) 權案件,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深入推進國際知識產(chan) 權訴訟優(you) 選地建設,我國知識產(chan) 權司法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持續參與(yu) 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WIPO)等多雙邊交流合作,上海、福建、海南三地法院與(yu) WIPO仲裁與(yu) 調解中心建立合作關(guan) 係,為(wei) 快速解決(jue) 涉外知識產(chan) 權爭(zheng) 議提供便利。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an) 權法庭成立4年來,共受理當事人一方為(wei) 外國主體(ti) 的涉外案件1257件、審結864件,約占法庭全部案件的1/10;其中,當事人均為(wei) 外國主體(ti) 的案件數量不斷增多,約占法庭全部涉外案件的4%。”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an) 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表示,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ye) 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jue) 糾紛,我國日益成為(wei) 國際知識產(chan) 權訴訟優(you) 選地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