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遠離胃腸道腫瘤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前6位高發癌症中,消化道係統癌症占4個(ge) 。近年來,胃腸道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如何預防胃腸道腫瘤?
近日,由中國抗癌協會(hui) 大腸癌專(zhuan) 委會(hui) 等聯合舉(ju) 辦的“逃不掉的腸胃鏡”科普活動上,多位專(zhuan) 家分享了遠離胃腸道腫瘤的門道。
息肉是癌症的“種子”
“息肉是癌症的種子,如果及時做腸鏡發現息肉,把它去掉,就把癌症扼殺在了搖籃裏。如果及時做腸癌早篩,有可能一輩子不得腸癌。”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結直腸專(zhuan) 業(ye) 組主任醫師林國樂(le) 說,從(cong) 腸道息肉變成腸癌一般需要5—10年時間。息肉是否會(hui) 發展成癌症與(yu) 它的大小有很大關(guan) 係,小於(yu) 1厘米的息肉,癌變幾率隻有1%左右;1—2厘米的息肉,癌變幾率約是5%;大於(yu) 2厘米的息肉,癌變幾率達到30%—40%。
林國樂(le) 介紹,息肉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非腫瘤性息肉,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另一種是腫瘤性息肉,臨(lin) 床也叫腺瘤,腺瘤分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型腺瘤。管狀腺瘤癌變幾率約是5%,絨毛狀腺瘤癌變幾率達到2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直徑超過1厘米的息肉和帶有絨毛成分的息肉屬於(yu) 進展期息肉。”林國樂(le) 說,腸鏡檢查後,如果結果正常,可以3—5年後再檢查,如果發現進展期息肉,應在切除後的半年至一年內(nei) 再進行腸鏡複查。
“腸癌的發生與(yu) 人的年齡、家族史、遺傳(chuan) 疾病、腸病病史、其他癌症病史、生活環境和習(xi) 慣等密切相關(guan) ,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林國樂(le) 說,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一般40歲或者最多不超過45歲就應該進行腸鏡檢查,尤其是以下人群:一級親(qin) 屬有結直腸癌病史;本人有癌症病史;本人有結直腸息肉病史;出現以下這6種情況中的2項者:慢性便秘的病史、慢性腹瀉病史、黏液血便、不良的生活事件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的病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的病史;糞便潛血或多靶點DNA檢測陽性等,應該及時做腸癌早篩。
根據《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得病前,超過一半(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85%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知識;97%的患者未做過腸鏡篩查,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腸鏡篩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腸鏡篩查;首次確診時,83%的結直腸癌患者處於(yu) 中晚期;僅(jin) 6.9%的患者是主動體(ti) 檢時發現。
“我特別理解大家為(wei) 什麽(me) 不願意做腸鏡:有的人怕疼,我也怕疼,但我做過腸鏡後感覺還可以,能耐受;同時,做腸鏡前吃瀉藥比較難受,我也是強忍著咽下去;有的人抱有僥(jiao) 幸心理,覺得癌症離自己很遠,實際上人人都可能得癌症;有人得知無痛腸鏡需要麻醉,擔心麻醉會(hui) 讓人變傻,這種擔心是多餘(yu) 的;有的人怕麻煩,一想到做腸鏡需要掛號、排隊就打退堂鼓;有的人怕花錢,但是如果得了癌以後再放療化療需要花更多的錢。”林國樂(le) 說,今天的早篩技術完全有可能幫助人們(men) 不得腸癌,建議公眾(zhong) 尤其是高危人群行動起來,積極預防腸癌。
預防消化係統癌症有“三忌”
北京醫院老年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齊海梅接診過一對老年夫妻,經過檢查診斷,兩(liang) 位老人雙雙得了早癌。“一個(ge) 屋簷下、一張餐桌上,兩(liang) 人一起共同生活了幾十年,應該是有共同的因素導致他們(men) 患癌。”齊海梅詢問後發現,老兩(liang) 口都嗜鹹,每天鹹菜不離桌、不能沒有鹹魚幹,還喜歡羊肉串等燒烤食物和油炸食物;由於(yu) 怕胖、怕得糖尿病,老兩(liang) 口很少吃碳水化合物;由於(yu) 怕塞牙,老兩(liang) 口也較少吃蔬菜和粗糧。“老兩(liang) 口和孩子一起吃飯,每天晚上做很多菜,吃不完的飯菜,老兩(liang) 口就留到第二天中午吃,經常吃隔夜菜、剩菜,也是致癌因素之一。”
“預防消化係統癌症有‘三忌’:預防胃癌要忌‘鹹’,預防腸癌要忌‘膩’,預防食道癌要忌‘燙’。”在齊海梅看來,癌症很大程度上來源於(yu) “吃”,結直腸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就是“三高一少”的飲食習(xi) 慣。“三高”即高鹽、高脂肪、高蛋白,“一少”是少膳食纖維。“我和老兩(liang) 口做了複盤,他們(men) 說回去以後一定遠離‘三高一少’的飲食習(xi) 慣,努力避免再次發生癌症。”齊海梅說。
“腸鏡被稱為(wei) 腸癌篩查的‘金標準’,預防腸癌應從(cong) 年輕時開始,一般來說,從(cong) 40歲開始就要進行癌症篩查。有一位中年男性看門診時說,他的父親(qin) 53歲時由於(yu) 直腸癌去世了,他自己53歲時也查出患有直腸癌,他擔心自己的孩子在53歲時也會(hui) 落入直腸癌的魔掌。”齊海梅說,“有家族史的人需要更早預防癌症,一般要在發病年齡前10年就開始篩查。例如家族裏第一個(ge) 腸癌患者發病時是45歲,則其一級親(qin) 屬應該在35歲時開始篩查。”
慢性疾病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突然發現的
“我的病人常問我一句話,大夫,我這人平時身體(ti) 特別健康,為(wei) 什麽(me) 突然之間就得了這麽(me) 重的病呢?我跟他們(men) 說,所有的慢性疾病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突然發現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薄世寧表示,人之所以會(hui) 得癌症,有兩(liang) 個(ge) 核心原因:一是基因突變,二是免疫逃逸。
“衰老是癌症的最高危因素。理論上,隻要活著,每個(ge) 人都可能得癌症。”薄世寧說,美國研究數據顯示,從(cong) 40歲左右開始,癌症發病率突呈指數倍增長,癌症發病的終身風險是41%—42%,“生命如此美好,每個(ge) 人都想好好活著,主動定期篩查才是對生命最好的保護。”
“為(wei) 什麽(me) 要做胃腸鏡檢查?消化界有一句話,叫‘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個(ge) 生命,幸福一個(ge) 家庭’。胃腸道癌症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而早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過90%,這就是發現早癌的意義(yi)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nei) 科、消化內(nei) 鏡診治部副主任醫師張毅說,臨(lin) 床對於(yu) 早癌的定義(yi) 是病變隻侵犯黏膜和黏膜下層,而沒有到達肌層。早癌時期,可以采用內(nei) 鏡黏膜下剝離術,不需要外科開刀手術治療,便可治愈病人。
“胃腸道腫瘤篩查在常規體(ti) 檢中容易被忽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指出,對於(yu) 健康的高危人群來說,胃腸鏡不是剛需,因此經常被人們(men) 忽視。他建議在胃腸鏡之前,引進無創初篩技術。
鑒於(yu) 腸鏡檢查供給相對不足,有些癌症篩查機構和人群選擇了常衛清,這是一種通過檢測大便來進行結直腸癌篩查的方法,在家裏就可以自己取樣送檢。
“以前有的病人想做胃腸鏡,由於(yu) 喝不了瀉藥而沒做成。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有一個(ge) 像篩查早孕的東(dong) 西就好了。”齊海梅說,現在有了常衛清之類的早篩產(chan) 品,人們(men) 居家就可以根據說明對糞便進行采樣,將樣本寄出去,不久後用手機就可以看到結果,對老年人群來說比較方便。(記者 王美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