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實耕地保護主體責任
自然資源部近日公開通報67起耕地保護督察發現的重大典型問題,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也正對部分違法違規嚴(yan) 重的地市政府進行約談。
仔細梳理發現,很多違法違規事件的發生,與(yu) 地方政府有很大關(guan) 係。例如,部分地方“頂風”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標準建設綠化帶和綠色通道;一些市縣政府非法批地、違法征地,主導推動違法占地;一些地方補充耕地不實,甚至弄虛作假等。
今年是全麵落實耕地保護黨(dang) 政同責的第一年,有必要深入分析地方違法違規用地的內(nei) 在原因,有的放矢出台製度,防患於(yu) 未然。
分析來看,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一個(ge) 重要原因是“以GDP論英雄”的舊觀念依然在作祟。我國經濟總量已突破120萬(wan) 億(yi) 元,穩居世界第二。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曆程中,與(yu) 土地相關(guan) 的財政收入推動了工業(ye) 化、城鎮化進程,是基礎設施超常供給能力形成的關(guan) 鍵。與(yu) 此同時,經濟發展對土地的巨大需求和土地供應硬約束之間的矛盾愈加凸顯,在耕地保護和用地指標趨緊的情況下,一些地方仍沿襲以往思維慣性,為(wei) 追求經濟增長,不顧用地是否合法合規。這在不同土地用途產(chan) 生巨大級差地租,且地方財政仍較大程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情況下,尤其突出。
這一現象反映了有的地方大局觀和係統思維有待提升。隻看到土地投入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卻沒有考慮耕地保護是“國之大者”,是關(guan) 係14億(yi) 多人吃飯問題的大事要事。
我國糧食生產(chan) 已經實現了“十九連豐(feng) ”,糧食產(chan) 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不過,在外部形勢波譎雲(yun) 詭、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頻繁波動,且國內(nei) 糧食產(chan) 需仍處於(yu) “緊平衡”的情況下,耕地問題再怎麽(me) 重視都不為(wei) 過。
最新發布的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耕地淨增130萬(wan) 畝(mu) ,是繼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增長後再次實現淨增,多年來耕地總量減少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製。
這一成績的取得,與(yu) 我國不斷壓實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實行黨(dang) 政同責,從(cong) 嚴(yan) 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wei)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嚴(yan) 格管控“非糧化”有很大關(guan) 係。為(wei) 此,要繼續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麵壓實各級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逐級簽訂耕地保護“軍(jun) 令狀”,嚴(yan) 格考核、終身追責,確保18億(yi) 畝(mu) 耕地實至名歸。
當前,各地正摩拳擦掌“拚經濟”。這個(ge) 時候,更要有全局觀和係統思維,在全力推動經濟逐步好轉的同時,繼續推進耕地保護等工作。去年,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了2035年前全國18.65億(yi) 畝(mu) 耕地和15.46億(yi)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目標。各地各部門要將這些保護目標任務分解下達,落實到圖斑和地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對在耕地保護方麵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嚴(yan) 肅追責。同時,優(you) 化布局,采取經濟獎懲措施,使耕地下降比較嚴(yan) 重的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複部分流失的優(you) 質耕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作者:金觀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