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在前頭 幹在實處——解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江蘇模式”
千帆競渡,奮楫者先。時至2023年,上一輪地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績單”悉數公布——
江蘇全麵完成三年改革任務,在地方國企改革階段性評估中連續兩(liang) 次獲評A級。2022年省市國有企業(ye) 營業(ye) 收入、利潤總額較2020年分別增長22.8%、5.3%,近三年全省國有企業(ye) 新增上市公司11戶,全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到67戶。
江蘇,在國企改革中先行一步,挑大梁、上台階,走在全國前列。
緊盯“一把手”
“改革舉(ju) 措要‘神形兼備’,這是難點,也是重點。”上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國務院國資委原秘書(shu) 長彭華崗曾指出,伴隨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挑戰更多、難度更大,且始終存在製約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江蘇的破題思路,是緊盯“一把手”,改革“動真格”,自上而下、壓力傳(chuan) 導,一級抓一級、層層推進,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一個(ge) 聲音喊到底”“一根竿子紮到底”。
盯住“一把手”這一關(guan) 鍵環節,江蘇省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了“每半年調度一次”“每月三次調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展工作機製。落實“一把手”親(qin) 自抓改革要求,項目式、清單式推動一批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以“關(guan) 鍵少數”的以上率下、真抓實幹,帶動“絕大多數”的履職盡責。
三年間,江蘇每次召開全省調度會(hui) ,安排4位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ye) “一把手”作交流發言,並組織市屬企業(ye) 、縣(市、區)國資監管機構及其監管企業(ye) 參加全省調度會(hui) 。同時,穿透式推進改革,要求各級子企業(ye) 將改革議題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上下聯動、統籌推進,逐步形成覆蓋各級子企業(ye) “一企一策”改革任務清單,打通改革任務推進落實的“最後一公裏”。
一份麵向江蘇全省國資國企係統的問卷調查顯示,企業(ye) 員工普遍了解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及本企業(ye) 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點任務。
“改革要見效,就要一脈相承、一以貫之、一抓到底,以釘釘子精神往下釘。”江蘇省國資委副主任李秀斌說,要使得各個(ge) 層麵的人,都知道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當中,自己的責任在哪裏。責任傳(chuan) 遞到位,改革就能落實到位。
“自選動作”敢為(wei) 先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江蘇始終是先行者。按照“緊在前頭”原則,江蘇將實施方案細化為(wei) 138項改革任務,要求各設區市、各省屬企業(ye) 2021年底前完成三年改革任務的80%以上,2022年6月底之前全麵完成,按提前半年倒排進度。
2020年至2022年,江蘇全省13個(ge) 設區市、23戶省屬企業(ye) 列入工作台賬的1626項、2998項改革任務全麵完成,並布局了一係列具有針對性的改革舉(ju) 措,解決(jue) 了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問題。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高質量完成,“自選動作”有特色、敢為(wei) 人先。
敢為(wei) 先,是對曆史遺留問題不回避,啃下“最難啃的骨頭”。三年間,江蘇省屬國有企業(ye) 累計清理“兩(liang) 非”(非主業(ye) 、非優(you) 勢)“兩(liang) 資”(低效資產(chan) 、無效資產(chan) )1512戶、處置“僵屍企業(ye) ”196戶,開展重點虧(kui) 損子企業(ye) 專(zhuan) 項治理,對省屬國有企業(ye) 子企業(ye) 虧(kui) 損金額壓降54.48%,累計接收國有企業(ye) 退休人員42.9萬(wan) 人,完成廠辦大集體(ti) 改革70戶,實現“僵屍企業(ye) ”全部動態清零,“老國企”全部改製完畢。
敢為(wei) 先,是為(wei) 全國全省先行探路,為(wei) 發展闖關(guan) 。在製度設計上,去年由江蘇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國有企業(ye) 監管的意見》重磅出爐,填補了江蘇省國資監管曆史上的空白,在全國地方國資委中也是“第一”,初步形成了全麵加強國有企業(ye) 監管的“1+N”製度體(ti) 係。
同時,江蘇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省屬企業(ye) “1+N”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體(ti) 係,在省級國資係統中,首次將原先相互分離的經營業(ye) 績考核、黨(dang) 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考核“三張考卷”合而為(wei) 一。江蘇在全國率先全麵參照“雙百企業(ye) ”“科改示範企業(ye) ”實施綜合改革,形成改革專(zhuan) 項工程梯次拓圍擴麵的格局,打造一批改革尖兵。
敢為(wei) 先,是心懷“國之大者”勇挑大梁,實現改革質效雙贏。江蘇推動“混改”以上市為(wei) 主,隨著後備資源庫的建立,“江蘇板塊”上市步伐再提速,三年間全省國有企業(ye) 新增上市公司11戶。江蘇交控通行寶公司、蘇豪控股集團弘業(ye) 期貨、徐礦能源股份……多戶國企在各自板塊成為(wei) 龍頭、創出第一。此外,江蘇鐵路集團、國信集團、江蘇交控、港口集團、東(dong) 部機場集團等省屬國資國企重大項目的建設投資取得曆史性突破。三年來省屬企業(ye) 新增投資3739.83億(yi) 元,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現代服務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重要領域。
成果“叫得響、可借鑒”
改革永遠在路上。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拉開序幕。在過往國企改革的關(guan) 鍵節點,江蘇都走在了全國前列,為(wei) 江蘇的國企改革發展打開了局麵,奠定了基礎。
“2023年一開年,我們(men) 就喊出發展的口號、舉(ju) 起發展的旗幟、釋放發展的信號。”李秀斌說,全國各地開年“拚經濟”,江蘇經濟率先好轉,江蘇的國資國企也要率先高質量發展。
李秀斌說,江蘇在全國經濟大盤裏作用大、分量重,尤其在關(guan) 鍵時刻發揮了穩投資、促增長“壓艙石”“助推器”作用。新一輪國企改革,江蘇國資國企仍然要“挑大梁”“勇立潮頭”,為(wei) 地方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大局做貢獻。
上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恰逢疫情期間,江蘇省屬國資國企重任於(yu) 肩、衝(chong) 鋒向前,在疫情防控、能源保供、糧食安全、水安全等方麵彰顯“硬核”擔當。2022年,國信、徐礦、蘇豪、惠隆以300萬(wan) 噸儲(chu) 備量,超額完成應急煤炭儲(chu) 備任務。農(nong) 墾集團夏糧總產(chan) 連續四年超11億(yi) 斤,省內(nei) 良種市場貢獻率超50%。中歐班列克服不利影響實現全年開行1973列,同比增長9.6%,再創新高。
極為(wei) 不易的三年間,江蘇國資係統依然產(chan) 生了一批叫得響、可借鑒的成果和經驗。江蘇交控、省國信集團、華泰證券、省高投集團、金陵飯店集團、徐工集團、南京工裝等一批省市國企躋身全國同行業(ye) 前列,其中,徐工集團在工程機械行業(ye) 連續32年位居國內(nei) 第一,穩居全球前三;江蘇交控、徐礦集團、蘇州軸承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全國重點國有企業(ye) 標杆企業(ye) ;江蘇交控被推薦為(wei) 全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綜合典型。
李秀斌說,國有企業(ye) 在大考中經受住考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yu)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活力,增強了競爭(zheng) 力、創新力、控製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新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江蘇正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持續發力,奮勇爭(zheng) 先。記者 潘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