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算命大師倒下了,不能讓算命網站繼續大行其道

發布時間:2023-04-28 10:21: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趙誌疆

  日前,安徽阜陽算命博主“宜和寬哥”劉某柱因在社交平台宣傳(chuan) 封建迷信內(nei) 容、擾亂(luan) 社會(hui) 秩序,被行政拘留15天。當民警問劉某柱是否算到自己會(hui) 被抓時,劉某柱稱:“算命都是騙人的,主要依靠揣摩客戶的心理,按照客戶的需求看單下菜。如果算命真準,自己就不會(hui) 被抓了。”

  據報道,劉某柱2020年前後開始通過社交平台幫助客戶看運勢、姻緣、驅邪、看病、給逝去的親(qin) 人超度等,在網絡上逐漸小有名氣,目前擁有3.8萬(wan) 粉絲(si) 。劉某柱每卦至少300元,三年來已非法盈利200餘(yu) 萬(wan) 元。盡管機關(guan) 算盡,劉某柱仍算不到自己的結局,這無異於(yu) 一個(ge) 黑色幽默,由此也給世人提了一個(ge) 醒:所謂網絡算命,輕則“逗你玩”,重則“算計你”。

  互聯網上,以算命為(wei) 業(ye) 的不隻是劉某柱。媒體(ti) 記者搜索發現,類似的算命博主和算命網站五花八門,提供不同價(jia) 位的服務。不少以“運勢”“命理”為(wei) 簽名的博主,粉絲(si) 量從(cong) 幾萬(wan) 到幾百萬(wan) 不等,都號稱“婚姻、財運、健康、事業(ye) 、學業(ye) 、子女……無一不精”。不過,“大師”們(men) 更“精通”的隻是套路和話術——為(wei) 了吸引粉絲(si) 上當,有人組建團隊運維“大師”賬號,不僅(jin) 內(nei) 部有明確分工,而且還有相應的“業(ye) 務”流程標準。這些所謂的“大師”毫無門檻和專(zhuan) 業(ye) 性可言,不僅(jin) 無助於(yu) 改善現實困境,還可能導致個(ge) 人信息泄露,從(cong) 而陷入詐騙、傳(chuan) 銷陷阱。

  網絡算命“大師”如過江之鯽,五花八門的算命網站和APP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盡管部分算命網站號稱免費,但大多隻是請君入甕的幌子,最終無一例外引流至付費項目。就連成功將自己“算”進去的劉某柱,所仰仗的也是一款算命軟件。劉某柱被繩之以法可謂咎由自取,問題是,如果不能鏟除批量製造“大師”的工具,如何避免各類網絡算命“大師”卷土重來?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明確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複製、發布、傳(chuan) 播含有封建迷信的信息。今年年初的“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明確要求,加大封建迷信和不良現象整治力度,持續清理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習(xi) 的帖文、視頻信息,處置提供算命、占卜違規服務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中,各類算命網站和APP何以大行其道?

  誠如法律界人士所說,網絡算命詐騙並不算新型網絡電信詐騙,隻是傳(chuan) 統犯罪的網絡化。有些“算命大師”已經形成了分工明確的團夥(huo) ,尤其是在網絡的加持下傳(chuan) 播更快,危害也更大。在嚴(yan) 厲打擊偽(wei) “大師”、偽(wei) “大仙”的同時,網絡平台和監管部門也要積極行動,及時取締非法行為(wei) ,拉好科學與(yu) 封建的邊界線。更為(wei) 重要的是,對於(yu) 形形色色販賣焦慮、收割利益的算命軟件和算命網站,是應該好好管管了——它們(men) 不僅(jin) 是批量製造偽(wei) “大師”和偽(wei) “大仙”的溫床,更是散播封建迷信內(nei) 容的源頭。

  值得一提的是,偽(wei) “大師”和偽(wei) “大仙”的興(xing) 起,也與(yu) 某些人的心浮氣躁不無關(guan) 係。麵對並不高超的話術,總有人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參與(yu) 其中,並逐漸被套牢。杜絕網絡算命的種種亂(luan) 象,不妨從(cong) 個(ge) 人的心理建設做起:所謂運氣,從(cong) 來都是實力的一部分,隻要不斷自我充實、自我提高,命運一定不會(hui) 辜負每一分努力。(趙誌疆)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