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線上超量點餐導致浪費問題
為(wei) 了享受優(you) 惠,線上點餐“一點再點”
記者調查線上超量點餐導致浪費問題
在外賣平台上點了肉末茄子煲、小炒肉和米飯,胡佳算了算,又加了西紅柿炒蛋和手撕包菜。外賣送到公司,吃完中午飯,菜和米飯都剩了不少,考慮到晚上一般不吃飯,胡佳便把剩菜都扔進了垃圾桶。
這是上周在北京一家外貿公司上班的胡佳經曆的一次外賣點餐。她向《法治日報》記者坦言,在點餐時就預料到肯定吃不完,但“滿減優(you) 惠”讓她不得不點這麽(me) 多菜——肉末茄子煲、小炒肉和米飯一共47元,按照商家“滿45減5”,需要支付42元,而加上西紅柿炒蛋和手撕包菜一共70元,按照“滿70減23”,需要支付47元,“相當於(yu) 花5元多點2個(ge) 菜”。
這樣的規則讓胡佳每次線上點餐都精打細算半天,但很少會(hui) 想到點多少就夠吃了。“浪費確實不應該,但如果不是這種‘滿減優(you) 惠’政策,每個(ge) 菜商家直接便宜點,我也不至於(yu) 點那麽(me) 多。”胡佳說。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人們(men) 生活方式的變化,外賣點餐等線上消費的規模越來越大,成為(wei) 餐飲消費的重要形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21億(yi) 。
線上點餐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因“滿減優(you) 惠”、貨不對板、包裝破損等導致的糧食浪費現象也層出不窮。多位受訪專(zhuan) 家指出,外賣餐飲浪費問題不容小覷,餐飲經營者和外賣平台應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比如在平台推出“菜量自動提醒”功能,或在平台頁麵上提供食品分量、規格或者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最終通過監管部門、餐飲經營者、外賣平台和消費者的合力,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wei) 時代新風尚。
為(wei) 了享受滿減優(you) 惠
很多顧客超量點餐
單人牛肉蓋飯套餐30.2元(原價(jia) 42元)、砂鍋扁豆18.3元(原價(jia) 38元)、包裝費3元,折後共計50.5元……胡佳打開外賣平台上的商戶,開始認真計算和對比。
滿減折扣、神券、紅包……各種優(you) 惠券,讓胡佳點餐時小心翼翼,“有時候,多點一個(ge) 菜或一瓶飲料,達到一定金額後使用這些優(you) 惠券,最後實際付的錢比少點個(ge) 菜還便宜”。
胡佳的飯量並不大,但因為(wei) 滿額贈送、滿減折扣等規則,她在線上超量點餐成了常態。胡佳告訴記者,據她觀察,因各種原因,身邊人叫外賣“吃一半扔一半”的現象較為(wei) 普遍,浪費嚴(yan) 重。
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十裏橋附近隨機采訪了多位線上餐飲消費者。大家一致認為(wei) ,一些外賣平台和商家推出的滿減優(you) 惠和起送費,成為(wei) 消費者超量點餐的幕後推手;在點得越多越便宜的引導下,很多人往往會(hui) 不自覺地“超必要”點餐。
“還有,一些商家推出的小份菜、半價(jia) 菜,菜量少了一半,價(jia) 格卻沒降多少,性價(jia) 比不高,不劃算,還不如點大份菜,哪怕吃不完。”一位消費者如是說。
記者在多家外賣平台上看到,滿減優(you) 惠幾乎是平台和商家的“標配”,一些商家還推出滿多少額度+0.5元(或1元)送小吃、飲料等活動,讓人看著很有誘惑力。多位消費者稱,為(wei) “貪小便宜”多點了個(ge) 菜,結果菜和小吃都沒吃完。
對此,一外賣店家告訴記者,平台入駐商家多,競爭(zheng) 加劇、成本壓力加大,商家必須想方設法增加銷量,有時不得不參加一些免運費、打折活動,如滿25減5、滿52減18、滿88減30等優(you) 惠活動。“滿減活動自然是鼓勵大家多點餐,至於(yu) 會(hui) 不會(hui) 造成浪費沒有考慮太多。大家都在搞,如果我們(men) 不搞,客流量很容易下降。”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田甜也經常點外賣,她告訴記者,線上點餐浪費不僅(jin) 限於(yu) 飯菜,還有大量自製或山寨飲料。一些商家點滿一定額度免費送飲料,其中不少飲料的牌子從(cong) 沒聽說過,有的是“三無”產(chan) 品,往往喝一兩(liang) 口就扔了。
“給顧客送飲料可以減少店鋪差評。”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原本很多外賣的套餐都贈送例湯,但外賣員配送例湯時容易灑出,影響顧客用餐體(ti) 驗,甚至招來差評。為(wei) 此,一些商家用飲料代替例湯,但大牌的飲料價(jia) 格太貴,所以一些商家用廉價(jia) 的飲料甚至小作坊生產(chan) 的飲料。反正是免費送的,消費者直接扔掉也不覺得吃虧(kui) 。
標識不清貨不對板
導致食物白白浪費
記者注意到,外賣菜量標識不夠明確,缺乏必要提醒也是造成超量點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位消費者反映,線下點餐時,服務員往往會(hui) 根據人數給出菜量提示,消費者也可以向服務員詳細詢問分量、口味等細節,從(cong) 而做到適量點餐。而在點外賣時,消費者看不到實物,單從(cong) 商家給出的餐品圖片上難以估計菜量,常有吃不完、剩很多的現象。
“雖然內(nei) 心並不希望浪費食物,但為(wei) 了保險起見,防止不夠吃,還是會(hui) 傾(qing) 向於(yu) 寧多勿少,從(cong) 而造成超量點餐。”田甜說。
記者在一外賣平台上隨機選取15家中式餐廳統計發現,其中12家在菜品說明中沒有標識原料、分量或標識不全;大部分“一人食”“兩(liang) 人份”套餐中,都沒有標注菜品具體(ti) 分量。
田甜說,在她經常光顧的一家米粉店裏,無論是經典雞肉炒米粉還是泡菜雞肉炒米粉,原料表中都隻有米粉、雞肉,其他配料都沒有標明,也未標明整體(ti) 分量。“雖然裏麵標明了雞肉,但實際上用的是雞肉汁,因此通常額外加點一份雞肉,吃到一半基本就飽了。”
記者搜索外賣平台發現,不少商家已經在菜品詳情頁麵提供了諸如“小份”“一人食”等選擇,但是米飯、饅頭等主食幾乎都無法選擇分量。
此外,一些消費者對外賣的原料、口味、製作工藝等不甚了解,收到外賣後才發現不符合自己的消費習(xi) 慣和口味,或貨不對板、食材質量不過關(guan) 、商家沒看備注等情況,同樣會(hui) 導致浪費現象。
北京一高校大學生孫迪向記者吐槽道,有的外賣商家掛羊頭賣狗肉,她在點餐時看到的圖片非常精美,收到外賣後卻大失所望。尤其是有的食材一吃就覺得不新鮮,油的質量也可能有問題,味道特別差,沒吃兩(liang) 口就扔了。
“我不喜歡吃蔥薑蒜,每次點外賣時都會(hui) 在訂單上備注‘不吃蔥薑蒜’,但有的商家根本沒注意,收到的外賣裏還是放了很多蔥薑蒜,根本沒法吃。”孫迪說。
胡佳對此同樣深有體(ti) 會(hui) 。她舉(ju) 例說,前幾天她點了一份網紅烤鴨,評論區裏好評如潮,收貨後卻發現,烤鴨早就涼了,而且賣相很難看,與(yu) 圖片上的相差很遠,吃起來還有一股腥味,“嚴(yan) 重懷疑好評是刷出來的”。
及時發布提醒信息
有效避免超量點餐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餐飲經營者的法定義(yi) 務。”益清(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思瑤說,外賣餐飲浪費問題不容小覷,隻有有效遏製外賣浪費,才能形成反食品浪費的責任閉環。
根據反食品浪費法,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餐飲外賣平台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餐飲服務經營者通過餐飲外賣平台提供服務的,應當在平台頁麵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分量、規格或者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否則,市場監管部門可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餐飲經營者和外賣平台應積極履行提升餐飲供給質量、公示外賣食品信息、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等法律義(yi) 務,充分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浪費規避權,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理性消費,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wei) 時代新風尚。”劉思瑤說。
為(wei) 有效製止餐飲浪費行為(wei)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近日聯合7家行業(ye) 協會(hui) 、學會(hui) 、商會(hui) 共同發出“厲行節約經營者有義(yi) 務,反對浪費消費者有責任”倡議,呼籲提升外賣場景餐飲品質,減少食物浪費。鼓勵有條件的平台和餐飲經營者在線上點餐環節推出“菜量自動提醒”功能,在消費者設置用餐人數後根據不同就餐情況給出菜量提示,幫助消費者進行選擇。鼓勵餐飲外賣平台結合動態點餐數據信息,在消費者點餐下單全流程發布提醒信息,倡導適量點餐、綠色消費。
在劉思瑤看來,線上點餐推出“菜量自動提醒”功能,是對相關(guan) 法律規定的進一步細化,有助於(yu) 外賣平台和餐飲經營者提示義(yi) 務的落地落實,減少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有效避免超量點餐。
廣東(dong) 國鼎律師事務所律師代園星同樣認為(wei) ,餐飲經營者和外賣平台應當多承擔信息公開和提示責任,與(yu) 消費者高效溝通,補足消費者在外賣消費信息方麵的短板。
“除了菜量提醒外,還要進一步完善精細服務,重視和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口味消費者的個(ge) 性化需求,防止菜品不合口味造成浪費。”代園星說。
代園星建議,市場監管部門應針對外賣餐飲浪費問題加強監管,積極查處外賣平台或餐飲商家未履行防止食品浪費提醒義(yi) 務以及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等問題,夯實法律紅線,倒逼相關(guan) 責任主體(ti) 增強反浪費意識,規範營銷行為(wei) 。
采訪中,有消費者提出,商家應該更加科學合理地設置“滿減優(you) 惠”等促銷機製,避免不合理促銷競爭(zheng) 導致不合理點餐,進而產(chan) 生浪費。
反對浪費,經營者有義(yi) 務,消費者同樣也有責任。
倡議強調,廣大消費者在受到法律保護的同時,也有責任牢固樹立節約糧食的意識,把“光盤行動”作為(wei) 一種時尚,從(cong) 自身做起,做製止餐飲浪費的“先行者”;外出就餐、外賣按需點餐,剩餘(yu) 飯菜打包帶走,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做製止餐飲浪費的“踐行者”;對違背法律規範和公序良俗的餐飲浪費行為(wei) 要積極舉(ju) 報反映,做製止餐飲浪費的“監督者”。
“避免浪費人人有責,隻有監管部門、餐飲經營者、外賣平台和消費者積極參與(yu) ,才能實現反食品浪費機製的全覆蓋。”代園星說,無論社會(hui) 倡導還是商家宣傳(chuan) ,最終都離不開消費者自覺的行為(wei) ,消費者應該自覺樹立理性消費、綠色消費的觀念,根據自身需求點餐,切實做到珍惜每一粒糧食,實現“線上光盤行動”。
(文中田甜、胡佳、孫迪均為(wei) 化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