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顯示——全球糧食危機進一步加劇
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FAO)網站5月3日發布《2023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GRFC)指出,2022年相關(guan) 數據顯示,受經濟衝(chong) 擊、衝(chong) 突和不安全、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等因素的驅動,全球糧食危機形勢和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狀況進一步加劇,推動全球糧食危機應對機製模式轉變和加強相關(guan) 國際合作的緊迫性與(yu) 重要性日益凸顯。
報告談到,2022年,58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約2.58億(yi) 人受到嚴(yan) 重糧食危機影響,相關(guan) 數據高於(yu) 2021年的53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93億(yi) 人。全球經曆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並需要緊急糧食、營養(yang) 和生計援助的人數在2022年連續第四年增加,超過2.5億(yi) 人麵臨(lin) 嚴(yan) 重饑餓,7個(ge) 國家的人口處於(yu) 饑餓邊緣。這是該報告出版7年以來的曆史最高數值。2022年的全球糧食不安全嚴(yan) 重程度從(cong) 2021年的21.3%上升至22.7%,全球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危機呈惡化趨勢。39個(ge) 國家約3500萬(wan) 人口處於(yu) 緊急水平的嚴(yan) 重饑餓狀態,其中阿富汗、剛果(金)、蘇丹、也門、埃塞俄比亞(ya) 和尼日利亞(ya) 等國的糧食不安全形勢尤為(wei) 嚴(yan) 峻。此外,在42個(ge) 出現或麵臨(lin) 糧食危機的國家中,有30個(ge) 國家的3500多萬(wan) 5歲以下兒(er) 童出現消瘦或急性營養(yang) 不良症狀,其中920萬(wan) 兒(er) 童出現嚴(yan) 重消瘦症狀。這是最危及生命的營養(yang) 不良形式,也是全球兒(er) 童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報告列舉(ju) 並分析了導致全球糧食危機嚴(yan) 重程度和營養(yang) 不良狀況加劇的三大驅動因素,即經濟衝(chong) 擊、衝(chong) 突和不安全、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
首先,新冠疫情、俄烏(wu) 衝(chong) 突等的影響已使27個(ge) 國家的8390萬(wan) 人處於(yu) 糧食危機或更嚴(yan) 重程度的糧食不安全狀況,而這些數據在2021年為(wei) 21個(ge) 國家的3020萬(wan) 人。貧窮國家的經濟韌性在過去3年中急劇下降,它們(men) 現在麵臨(lin) 較長的恢複期和較弱的應對未來衝(chong) 擊的能力。縱觀以往幾次全球重大糧食危機,經濟衝(chong) 擊的影響已超過衝(chong) 突和不安全,成為(wei) 造成全球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yang) 不良的主要驅動因素,而且隨著全球經濟衝(chong) 擊的累積,包括糧食價(jia) 格飆升和嚴(yan) 重的市場擾亂(luan) ,各國應對糧食衝(chong) 擊的韌性和能力被削弱。新冠疫情的社會(hui) 經濟影響和俄烏(wu) 衝(chong) 突的連鎖反應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危機和饑餓現象,其中最貧窮國家受創尤巨,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高度依賴糧食進口和農(nong) 業(ye) 投入,而且最易受全球糧食價(jia) 格衝(chong) 擊的影響。
其次,衝(chong) 突和不安全因素在2022年造成19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17億(yi) 人處於(yu) 嚴(yan) 重糧食危機或更嚴(yan) 重程度的糧食不安全狀況,2021年的相關(guan) 數據為(wei) 24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39億(yi) 人。這一狀況在阿富汗、南蘇丹和敘利亞(ya) 3個(ge) 飽受長期衝(chong) 突影響的國家表現最為(wei) 明顯。鑒於(yu) 烏(wu) 克蘭(lan) 和俄羅斯均是全球燃料、農(nong) 業(ye) 投入和基本糧食商品特別是小麥、玉米和葵花籽油的生產(chan) 和貿易的重要貢獻者,持續的俄烏(wu) 衝(chong) 突繼續對全球糧食安全產(chan) 生不利影響,包括擾亂(luan) 黑海地區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貿易,導致國際食品價(jia) 格在2022年上半年達到前所未有的峰值。雖然此後得益於(yu) 黑海糧食倡議和歐盟團結通道倡議,糧食價(jia) 格有所下降,但這場衝(chong) 突仍繼續間接影響全球糧食安全,特別是嚴(yan) 重影響依賴糧食進口的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脆弱的經濟複原力本已受到新冠疫情的打擊。
再次,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造成非洲和南亞(ya) 部分國家或地區出現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狀況。2022年,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造成12個(ge) 國家的5680萬(wan) 人處於(yu) 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狀況,受影響人口數是2021年8個(ge) 國家人數(2350萬(wan) 人)的2倍多。這些極端天氣事件包括非洲之角的持續幹旱、巴基斯坦的毀滅性洪水以及南部非洲的熱帶風暴、旋風和幹旱等。
報告呼籲,國際社會(hui) 應致力於(yu) 推動全球糧食危機應對機製模式的轉變並加強相關(guan) 國際合作,目標是更好地預防、預測糧食危機和有針對性地解決(jue) 糧食危機的根源,而不是在危機發生時才對其影響作出反應。為(wei) 此,需要國際組織、各國政府、私營部門、區域組織、民間社會(hui) 和社區等采取創新方法並做出更加協調一致的努力。這些工作應側(ce) 重於(yu) 更有效的人道主義(yi) 援助,包括前瞻性行動和應對衝(chong) 擊的安全網等創新辦法。從(cong) 發展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擴大核心投資,以解決(jue) 糧食危機和兒(er) 童營養(yang) 不良的根源,包括使農(nong) 業(ye) 糧食係統更具可持續性和包容性,還需要增加對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兒(er) 童消瘦的投資。
報告還談到,展望未來,經濟衝(chong) 擊、衝(chong) 突和不安全、極端天氣事件等日益交織疊加並相互影響,將繼續對全球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和營養(yang) 不良帶來螺旋式上升的負麵影響。沒有跡象表明這些驅動因素將在2023年緩解,預計氣候變化將導致更多的極端天氣事件,全球經濟麵臨(lin) 嚴(yan) 峻前景,衝(chong) 突和不安全可能會(hui) 持續。根據截至2023年3月份對38個(ge) 國家(地區)的研究,預計多達1.53億(yi) 人將處於(yu) 糧食危機或更嚴(yan) 重狀況。預計布基納法索、海地、馬裏、尼日利亞(ya) 、索馬裏和南蘇丹6個(ge) 國家的約31萬(wan) 人將處於(yu) 非常嚴(yan) 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其中近四分之三受影響人口在索馬裏。
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在報告前言中指出,人類未能在實現消除饑餓、人人享有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yang) 等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麵取得顯著進展,全球現有超過2.5億(yi) 人麵臨(lin) 嚴(yan) 重饑餓或處於(yu) 饑餓邊緣,迫切需要根本性的和係統性的變革來化解這一危機。古特雷斯表示,盡管如此,取得進展仍是可能的,因為(wei) 我們(men) 有足夠的數據和專(zhuan) 業(ye) 知識來建設一個(ge) 更具抵禦力、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世界,包括通過更強大的糧食係統以及大規模投資於(yu) 糧食安全和改善所有人的營養(yang) ,進而消除世界各地的饑餓狀況。
據介紹,報告由糧食安全信息網絡(FSIN)製作,由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NAFC)發布,後者是一個(ge) 由聯合國、歐盟、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組成的國際聯盟,致力於(yu) 共同應對全球糧食危機。(經濟日報記者 楊海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