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張售價10萬元的采砂單子,是誰撕開了製度口子

發布時間:2023-05-08 09:59: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石川

  砂石采運管理單相當於(yu) 合法砂石“身份證”,而在一些地方,這張單子藏著很多貓膩。記者走訪長江上中下遊部分支流發現,一些盜砂團夥(huo) 通過虛開、偽(wei) 造、重複使用能證明合法采運砂石的砂石采運管理單,非法采砂,並借此“洗白”。據報道,此前警方查獲一起案件發現,某犯罪團夥(huo) 虛開、倒賣砂石采運管理單,共15張,涉案金額高達160萬(wan) 元。

  每張砂石采運管理單賣出約10萬(wan) 元的價(jia) 格,其含“金”量不可謂不高。但售價(jia) 如此不菲,為(wei) 何還有人花錢買(mai) ?原來,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是證明河道砂石來源合法的有效憑證,單子上的信息主要包括砂石來源,過駁、轉運,運輸,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編號、監督舉(ju) 報電話、查詢電話。換句話說,一單在手,暢通無憂。

  那麽(me) ,問題來了,砂石采運管理單是怎麽(me) 成為(wei) “商品”的?據知情人透露,“一些沒有及時取締的‘僵屍砂廠’,雖然在許可采區,但砂石資源因常年開采幾近枯竭,已經沒有規模化開采的空間,於(yu) 是設法倒賣單子。”都成了“僵屍砂廠”還不及時取締,這是誰的責任?該取締而不取締,無疑為(wei) 某些人倒賣砂石采運管理單提供了空間。

  砂石采運管理單分為(wei) 四聯,每一聯都對應著不同的監管職責。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相關(guan) 機構並未嚴(yan) 格履責,這也導致砂石采運管理單亂(luan) 象迭出,甚至出現假的砂石采運管理單而暢行的怪事。這又是為(wei) 何?據報道,個(ge) 別監管單位工作人員因貪圖利益涉案其中,給砂廠虛開“四聯單”,對砂廠倒賣單子的行為(wei) 睜隻眼、閉隻眼。“有的是有金錢往來,有的是收了煙酒禮品。”

  明乎此便知,一張采砂單子賣10萬(wan) 元,並不奇怪;偽(wei) 造的砂石采運管理單大行其道,也不奇怪。一言以蔽之,單子出問題,歸根到底是因為(wei) 有人撕開了製度口子。

  事實上,就在今年年初,水利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文指出:“采用紙質管理單的,應當設置必要的防偽(wei) 標誌”“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應當在河道砂石裝載現場填寫(xie) ,內(nei) 容清晰、真實、完整、準確”。文件還要求,負責河道采砂現場監管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公開河道砂石采運管理信息查詢電話,明確專(zhuan) 人負責審核河道砂石開采、運輸相關(guan) 信息,對出具的河道砂石采運管理單真實性、準確性負責。文件的出台,本意是從(cong) 製度層麵做出要求,提升監管效能。然而,從(cong) 現實反饋看,很多要求都被虛置了,本該嚴(yan) 格落實的製度出現了空轉,如此一來,出現什麽(me) 樣的怪狀都不奇怪。

  長遠來看,為(wei) 防備有人鑽空子,加快推進砂石“身份證”的標準化、電子化,確有必要,也有現實意義(yi) 。但是,如果不約束住人,不管住權,電子管理單也可能被找到空子,再嚴(yan) 密的製度也可能被人撕開口子。比如,按規定,涉及過駁、轉運的,相關(guan) 經營主體(ti) 也應出具管理單,形成閉環管理。該閉環而不閉環,哪怕隻有一環扣不緊,都會(hui) 給人留下可乘之機。

  中央一再明確,相關(guan) 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及時發現、追蹤非法采砂線索,打擊非法涉砂行為(wei) ,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guan) 。顯然,這不是說說而已。做好分內(nei) 事,用好手中權,不留空子,不開口子,有些人再想在單子上做文章,可就不容易了。(王石川)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