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名機車網紅死亡 “速度與激情”下的安全誰來管?

發布時間:2023-05-08 10:13:00來源: 法治日報

  “速度與(yu) 激情”下的安全誰來管? 多名機車網紅違規行駛導致受傷(shang) 或死亡

  本報記者 孫天驕

  穿著可愛的裙子,騎著酷炫的摩托車,這樣的“反差萌”不想卻成了“催命符”。

  近日,兩(liang) 名雲(yun) 南姑娘因無證駕駛摩托車狂飆身亡,駕駛者年僅(jin) 16歲。據悉,兩(liang) 名女孩均是某短視頻平台的機車女網紅,經常戴著有大蝴蝶結的頭盔拍攝機車視頻。

  這樣的悲劇接連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去年10月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已有5名機車網紅因交通事故離世。從(cong) 公開報道來看,這些摩托車亡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超速行駛、無證駕駛、駕駛與(yu) 自己身形不匹配的重型摩托車等。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駕駛重型摩托車帶來的帥氣、刺激引發人們(men) 爭(zheng) 相體(ti) 驗,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追求刺激,或為(wei) 了網絡流量進行危險駕駛,則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就必須加以引導和規範。

  缺乏安全駕駛意識

  追逐競速事故頻出

  今年1月5日,一場摩托車車禍共造成4人死亡,其中有兩(liang) 人為(wei) 未成年人。後公安機關(guan) 作出事故認定,16歲的少年丁某無證駕駛無牌無證、無前照燈裝置且未安裝左、右後視鏡的兩(liang) 輪摩托車,逆向行駛與(yu) 21歲的機車網紅莊慕卿相撞。其時,莊慕卿亦駕駛無號牌的兩(liang) 輪摩托車超速行駛。

  “每次看到這樣的事故都會(hui) 感到很痛心,他們(men) 還那麽(me) 年輕,生命就戛然而止。”“90後”憨憨2016年開始接觸摩托車,已多次騎乘摩托車遠遊,至今摩托車駕駛裏程超15萬(wan) 公裏。在他看來,摩托車這種“肉包鐵”的交通工具,固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一些事故的發生,多為(wei) 駕駛者自身的問題——缺乏安全駕駛意識、違規駕駛。

  “圈內(nei) 我們(men) 口口相傳(chuan) 的一點就是要‘管住右手’——右手是油門所在,即要控製車速,不一味追求快,但隻‘管住右手’是不夠的。”憨憨說,摩托車防禦性駕駛是一種整體(ti) 性理念,要一直繃緊這根弦。“摩托車可以是日常交通工具,也可以成為(wei) 一種運動,這兩(liang) 種屬性一定要區分開。玩運動得熟練掌握技術、在專(zhuan) 業(ye) 場地玩,在交通道路上行駛時,就必須遵守相應的交通規則。”

  憨憨格外強調了護具的重要性:“摩托車騎行時,頭盔、騎行服等護具是必備的。現在有些機車網紅,裝備根本不過關(guan) ,還經常做危險駕駛動作。之前有一名女網紅出車禍身亡,其頭盔都是隨便找的,事故中頭盔被磨掉了一大半。還有的網紅穿著絲(si) 襪、超短裙,騎著重達幾百公斤的重機車,一旦翻車根本保護不了自己。”

  正在考摩托車駕照的北京市民陳女士對安全駕駛深有感觸。“現在很多年輕人追求刺激,僅(jin) 僅(jin) 接觸駕考知識就認為(wei) 自己可以騎乘摩托車競速或駕馭各種技巧動作了,實際上遠遠不夠。”她舉(ju) 例說,“仿賽”(指專(zhuan) 為(wei) 公路行駛而加入賽車概念的摩托車)駕駛過程中可能會(hui) 出現死亡搖擺,這種情況下,怎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僅(jin) 靠理論學習(xi) 是無法做好應急處理的。

  同樣正在考駕照的山西人柳宇(化名)認為(wei) ,目前的駕考知識尚有局限,不足以應對緊急情況:“我報的是D類駕照,在駕校學習(xi) 的車型是三輪摩托車,日常通勤要騎兩(liang) 輪摩托車麵臨(lin) 的各種安全問題,駕校學習(xi) 時不會(hui) 完全涉及,比如兩(liang) 輪摩托車在路上容易摔倒,學習(xi) 三輪摩托車就不需要考慮車摔倒的問題。”

  此外,駕照學習(xi) 畢竟是應試教育,實際上路駕駛中需要麵臨(lin) 的各種緊急情況處理以及對路況的觀察都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因此,就算拿到摩托車駕駛證,也要循序漸進駕駛,牢記安全第一。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琮瑋說,駕駛者尋求刺激是摩托車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從(cong) 統計數據來看,超速駕駛一直占摩托車事故死亡原因的首位。同時,駕駛摩托車期間看手機、接打電話等引發的交通事故也是屢見不鮮。

  在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鄭翔看來,摩托車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人、車、路三方麵因素。從(cong) 近期發生的網紅駕駛機車出現各種事故的原因分析來看,主要還是人的因素。機車網紅往往缺乏交通安全意識,在駕駛過程中更重視吸引流量的因素,如穿著不適合駕駛的奇裝異服,為(wei) 展現技術超速駕駛、為(wei) 行駛路線軌跡漂亮忽視道路信號燈等,使得自己和他人處於(yu) 一種不安全的狀態中。

  網絡渲染酷帥屬性

  忽視摩托危險係數

  未戴護具甚至頭盔,突然加速超過一眾(zhong) 汽車,絕塵而去;伴隨著轟鳴聲,高速做壓彎等操作;身材嬌小的姑娘駕駛重型摩托車,腳根本夠不著地,做可愛狀……

  近日,記者在多個(ge) 社交平台上以“重機車”“機車男孩”“機車女孩”等關(guan) 鍵詞進行檢索發現,不少博主發布了自己在城市道路上駕駛高排量摩托車的照片、視頻。有人直接在文案中寫(xie) 出了“頭可斷,血可流,人可傷(shang) ,機車必須有”的內(nei) 容,評論區中不少人捧場“好帥”“求推薦”。

  來自北京朝陽的原穆(化名)就是被網上的視頻所吸引,想要學騎摩托車。“經常能在網上刷到這種騎行博主拍的短視頻,覺得又酷又好玩,所以我也很想在具備一定騎行水平後去近郊騎行,感受一下那種‘追風’的氛圍。”

  然而,真正學習(xi) 摩托車駕駛一段時間後,原穆發現,所謂的“速度與(yu) 激情”,背後可能是巨大的安全風險。“了解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多了,我發現之前看到的一些機車網紅,要麽(me) 是擺拍,要麽(me) 是為(wei) 了流量違規駕駛。比如說,我看到的很多視頻中,駕駛者並未按規定佩戴頭盔。還有的明顯是在城市道路上超速行駛、瘋狂變道、漂移壓彎。”原穆說,同期和他一起學摩托車駕照的,大多是年輕人,其中就有好幾個(ge) 是因為(wei) 看了相關(guan) 視頻,覺得騎摩托車“很酷”的。

  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一位民警告訴記者,兩(liang) 輪摩托車具備相對較強的加速能力和相對較弱的保護功能,不僅(jin) 需要騎手自行掌控平衡,而且前後刹車的不同效果、應用時機也離不開有效訓練,更遑論遇到危險的瞬間如何采取正確自救措施。通常來說,同一品牌摩托車排量越大、動力越強,則相應的車身越重、坐墊離地越高、操控要求更精,力量、技巧不足的新手如果急於(yu) 選擇“高頭大馬”,更容易增加車輛失控發生事故的風險。

  “在網絡視頻中,相當部分摩友為(wei) 了追求獵奇效果,不僅(jin) 缺乏安全防護措施,還在騎行時選擇吸引眼球的奇裝異服、搞怪頭盔,導致在發生意外後無法得到足夠保護。”上述民警說,網絡平台的博主擁有一定數量的關(guan) 注者,應當重視加強公眾(zhong) 人物的模範守法意識,以合法、規範的交通行為(wei) 引導愛好者守法安全騎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各網絡平台關(guan) 於(yu) 摩托車主題的個(ge) 性化作品越來越多,且相當部分為(wei) 違法或不規範騎行,以炫耀、獵奇為(wei) 主旨,吸引了相當部分年輕愛好者“入圈”。對此,部分摩友會(hui) 、俱樂(le) 部也曾發聲,譴責此類違法行為(wei) 人“壓縮了正規摩友的騎行空間”“毀壞整個(ge) 群體(ti) 的社會(hui) 形象”,並支持公安交管部門對重點違法行為(wei) 進行查處,規範路麵交通秩序。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郭培傑認為(wei) ,騎重機車被視為(wei) 一種“酷”“帥氣”的行為(wei) ,反映了年輕人群體(ti) 對於(yu) 摩托車潮流和摩托文化的熱愛和追求。然而,這種行為(wei) 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安全隱患。相關(guan) 平台和博主在掌握這個(ge) “流量密碼”後,也有責任對這種行為(wei) 進行安全提示和正向引導,以促進年輕人群體(ti) 的安全意識和行為(wei) 。

  完善內(nei) 容審核機製

  引導樹立安全意識

  受訪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摩托車作品發布的平台必須壓實責任,進行正麵引導,普及必要的安全駕駛知識。

  在北京市律師協會(hui) 交通管理與(yu) 運輸法律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委員胡穆之看來,社交平台和博主作為(wei) 信息傳(chuan) 遞者,應該對發布的內(nei) 容進行審查,避免在宣傳(chuan) 騎重機車時煽動冒險行為(wei) 和不安全駕駛的觀念。同時,平台和博主還有義(yi) 務向未成年人傳(chuan) 遞正確的安全理念,在宣傳(chuan) 吸引人的騎摩托車飛馳畫麵的同時,也要強調安全駕駛知識和對危險情況的應對能力,正向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

  郭培傑建議,社交平台應該加強對用戶發布內(nei) 容的審核,特別是內(nei) 容涉及一些高風險動作時,社交平台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建立審核機製、增加安全提示等,以減少危險行為(wei) 的發生。博主在發布有關(guan) 摩托車騎行的照片和視頻時,應該增加安全提示和正向引導。

  郭培傑認為(wei) ,目前對於(yu) 一些交通違法行為(wei) ,如無證駕駛、超速行駛等,違法者麵臨(lin) 的罰款、吊銷駕駛證等處罰相對較輕,違法成本較低,會(hui) 導致一些人仍然存在僥(jiao) 幸心理。對相關(guan) 法律法規學習(xi) 與(yu) 了解不足,導致一些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wei) 是違規的,或者是沒有意識到風險和嚴(yan) 重後果,也容易導致交通違法行為(wei) 的發生。

  “摩托車亡人事故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視和關(guan) 注。”胡穆之建議,為(wei) 了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應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標準。政府應當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完善摩托車駕駛和交通安全領域的製度和規章,為(wei) 摩托車駕駛員和參與(yu) 者提供更安全的交通環境;通過加強設施管理、摩托車整治等方式加強對各類非法摩托車的管控,並在重要區域設立高清違法記錄儀(yi) 及時抓拍違規行為(wei) ,提高違法成本,切實維護公共安全。

  “還可以鼓勵公眾(zhong) 參與(yu) 交通管理,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同時,加強科技應用和研發,通過加強交通安全監管技術應用等方式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胡穆之說。

  王琮瑋建議,有關(guan) 部門要加強對包括機動車以及防護用品的使用及製造和銷售的監管。對於(yu) 不合格的防護用品禁止銷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機車禁止上路。與(yu) 此同時,家校以及社會(hui) 有關(guan) 單位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教育,讓安全意識紮根在未成年人心中。

  作為(wei) 一名經驗豐(feng) 富的老騎手,憨憨認為(wei) ,對於(yu) 一些青少年來說,目前大排量的重機車的獲取成本低,缺乏駕駛經驗的新騎手很難駕馭又重又高的重機車,間接增加了事故發生的風險。因此,他認為(wei) 可以考慮對摩托車駕照按照摩托車排量進行分類,根據駕照類型在實踐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

  “隻有各方齊心協力,全麵加強對摩托車交通安全的重視和管理,促進形成良好的摩托車文化和生活方式,才能避免或減少摩托車亡人事故的發生。”胡穆之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