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轉必停”!北京市104處路口增設這類標誌標線
近期,北京公安交管部門在全市104處大貨車通行集中、人流車流交織和大貨車右轉事故多發的路口,設立中型和重型貨車停車讓行標誌、標線,明確提示中、重型貨車路口須“右轉必停”。
北京104處路口
設大貨車右轉必停標誌標線
在北京市南四環公益西橋附近記者看到,距離路口一百米左右,一塊白色長方形交通標誌牌豎立在路側(ce) ,上麵印有12個(ge) 黑色的粗體(ti) 字:右轉中型重型貨車,前方路口停車讓行。而在接近路口的地方,則有一個(ge) 更為(wei) 醒目的紅色多邊形標誌牌,上麵印著一個(ge) 大大的“停”字,下麵配套的白底輔標,進一步明確了貨車右轉必須讓行的路權規則。
北京公安交管局秩序處優(you) 化科科長 李磊:在進入路口右轉車道的位置,施劃了縱向的視覺減速標線。司機在看到這個(ge) 標線的時候一定要減速行駛。在距離路口停止線1至3米的位置,我們(men) 通過停車讓行的標線,“停”字標線,明確了停車的點位,在這個(ge) 點位咱們(men) 駕駛員一定要停車。
據北京公安交管部門統計,近幾年發生在北京市的,大貨車負全部責任、主要責任的事故中,86%是在大貨車轉彎時發生的。為(wei) 此,北京公安交管部門在一些大貨車事故多發的路口,設置中、重型貨車右轉必停標誌標線,截至目前已達104處。
北京公安交管局秩序處優(you) 化科科長 李磊:停車的目的,實際上是讓大貨車在進入路口停車,要觀察路口的通行情況,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再通過路口。這個(ge) 停車不是停一下就可以了,停車的同時,要注意觀察路口的通行情況。特別是右後側(ce) 、右側(ce) 、後側(ce) 這些危險的區域有沒有行人、非機動車。
今年以來,北京公安交管部門還在設置了右轉必停標誌標線的42處路口,加裝了違法抓拍設備。中、重型貨車右轉未按規定停車讓行的違法駕駛人,將被處以罰款100元、記1分的處罰。截至今年4月底,抓拍係統共采集、錄入右轉未讓行1100餘(yu) 筆。
北京公安交管局秩序處優(you) 化科科長 李磊:從(cong) 我們(men) 目前掌握看,已經實施右轉必停的路口,目前沒有再發生過嚴(yan) 重的交通事故,保障行人非機動車通行安全應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觸目驚心!
貨車右轉彎屢釀慘劇
近年來,一些地方大貨車事故頻發,成為(wei) 影響公共交通安全的一大隱患。北京為(wei) 何要特別規定大貨車在右轉彎時必須先停車?我們(men) 來看幾起案例。
今年4月28日,在浙江餘(yu) 姚61省道與(yu) 馬朗線東(dong) 路口,一輛工程車和一輛電動自行車在路口相遇,而電動車恰好在工程車的視覺盲區之內(nei) 。工程車駕駛人在右轉時未停車禮讓,非機動車道上直行的電動車駕駛人避讓不及,車輛瞬間摔入工程車車輪之下。多虧(kui) 附近執勤的兩(liang) 名交警第一時間注意到危險,衝(chong) 上前去一把將電動車駕駛人拉了出來,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而下麵這兩(liang) 起事故的當事人就沒有這麽(me) 幸運了。2021年1月5日下午4時05分,在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東(dong) 十裏堡路路口,一輛重型貨車在由北向西右轉彎的過程中,與(yu) 一輛從(cong) 北往南行駛的電動自行車接觸,造成騎車人連人帶車倒地受傷(shang) ,兩(liang) 車損壞,騎車人被送往醫院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2020年10月8日下午3時48分,在北京市昌平區水庫西路與(yu) 管廠路的交叉路口,一輛重型貨車由東(dong) 向北右轉彎時,車輛的右前輪將一名由東(dong) 向西行駛的自行車騎車人刮倒後碾壓,造成騎車人當場死亡。
北京公安交管局事故處副科長 馬晨星:這起案例,大貨車在右轉過程中未減速,自行車正處於(yu) 大貨車的右轉內(nei) 輪差。在這個(ge) 範圍之內(nei) ,駕駛人一旦疏於(yu) 觀察,很不容易發現在內(nei) 輪差區域存在交通參與(yu) 者。這樣的話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一旦沒有避讓就容易發生事故。
警方現場演示 警惕視覺盲區
剛剛看到的幾起案例的發生,都是因為(wei) 大貨車在右轉時沒有注意到視覺盲區內(nei) 的非機動車與(yu) 行人。機動車,尤其是大型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可能存在哪些視覺盲區?特別是大貨車的“內(nei) 輪差盲區”指的究竟是什麽(me) ?一起來了解一下。
以普通家庭轎車為(wei) 例,車身左側(ce) 前大部分約寬一米的地方,右側(ce) 前大部分約寬4米的地方都是視覺盲區。另外車輛前方約5米以內(nei) ,後方約10米以內(nei) 也屬於(yu) 視覺盲區,大型工程車、貨車的盲區範圍就更大了。
還有一個(ge) 需要提醒的就是內(nei) 輪差盲區,內(nei) 輪差就是車輛轉彎時內(nei) 前輪轉彎半徑與(yu) 內(nei) 後輪轉彎半徑之差。
北京公安交管局事故處副科長 馬晨星:其實所有車輛都有內(nei) 輪差,但是小客車由於(yu) 軸距比較短,所以前輪後輪的距離比較短,它的內(nei) 輪差非常小,這個(ge) 風險性是比較小的。所以我們(men) 經常講的其實是大車,包括大貨車大客車都有,隻要是車身越長,它的內(nei) 輪差越大。
由於(yu) 內(nei) 輪差的存在,車輛轉彎時前後車輪的運動軌跡並不重合,這一區域往往是駕駛人視線的盲區。小型車最多產(chan) 生接近0.6米的內(nei) 輪差,而大型車輛則可達1.5米甚至2米,尤其是車頭轉過去後,還有很長的車身要轉過來,極易形成司機的視覺盲區。非機動車或者行人步入內(nei) 輪的視覺盲區範圍後,由於(yu) 緊貼車身,產(chan) 生的危險會(hui) 增大,極易造成傷(shang) 亡事故。
內(nei) 輪差給大貨車駕駛員造成的視線盲區,對於(yu) 交通安全的影響有多大,通過現場模擬實驗的方式也能看得非常明白。
北京公安交管局事故處副科長 馬晨星:現在我們(men) 假設錐桶就是一個(ge) 行人,現在我們(men) 的大貨車準備右轉彎,從(cong) 我們(men) 行人的角度來講的話,目前看我們(men) 的大貨車的右前輪對於(yu) 我的行人來講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我們(men) 行人站在這個(ge) 位置不動的話,由於(yu) 大貨車內(nei) 輪差的存在,大貨車的右後輪會(hui) 將行人造成碾壓,產(chan) 生嚴(yan) 重的後果。
多措並舉(ju) 預防大貨車右轉事故
為(wei) 了減少車輛視覺盲區,特別是“內(nei) 輪差盲區”造成的交通事故,各地紛紛出台了嚴(yan) 格的技術標準,明確公路營運的載客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半掛牽引車,以及12噸及以上重型載貨汽車、建築垃圾運輸車輛等道路運輸車輛,應配備具有車輛盲區實時圖像采集、報警提示等功能的設備。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交通、交管等部門已督導專(zhuan) 業(ye) 貨運單位所屬的大型運輸車輛配備了安全輔助設備。在北京市昌平區的一家貨運單位記者看到,符合標準的大貨車右前方有危險警示標識,車身加裝了多個(ge) 攝像頭,右前方還有一個(ge) 報警裝置。
總台央視記者 陳昱:這就是一個(ge) 配備了安全輔助設備的大貨車駕駛室,通過加裝的一些攝像頭,駕駛員可以在車內(nei) 的屏幕上看到車周圍具體(ti) 的情況。一旦右前方有人靠近,警報就會(hui) 響起,提醒車內(nei) 人員和靠近的人員要注意安全。
防範大貨車右轉事故中,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的守法意識和安全意識也十分重要。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貨車右轉必停路口,還噴塗了月牙形的“右轉危險區域”,民警說,這種設置既是警示駕駛人謹慎轉彎,加大轉彎半徑。同時也是提示行人和騎車人不在該區域停留。
北京公安交管局秩序處優(you) 化科科長 李磊:這個(ge) 區域就是大型車輛右轉行駛容易碾壓的位置,如果要是行人非機動車在這個(ge) 位置容易發生事故。提示行人跟非機動車在路口紅燈的時候,一定要在路口外等候,來確保自身的安全。
同時,交管部門提醒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不能跟大貨車搶行,在路口與(yu) 大貨車至少保持距離在兩(liang) 米以上。同時還要做到不在車前跑、不在車後留、不在車邊站、不在路上分心逗留。
(總台央視記者 趙學榮 陳昱 黃一宸 王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