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用”到“好用” IPv6網絡“高速公路”加快協同演進
IPv6是全球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商業(ye) 應用解決(jue) 方案,不僅(jin) 能夠提供海量的地址資源,還將為(wei) 網絡能力提升、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升級提供基礎支撐。專(zhuan) 家指出,推動IPv6從(cong) “能用”轉向“好用”“愛用”,需要各方凝聚合力,共建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
部署應用快速推進
工信部數據顯示,自2017年《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發布以來,我國IPv6部署和應用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從(cong) 應用基礎設施來看,我國網絡和應用基礎設施IPv6服務能力已全麵具備,IPv6地址資源增加了約2倍,我國IPv6網絡“高速公路”已全麵建成;從(cong) 用戶發展看,活躍用戶數從(cong) 1.65億(yi) 增長到7.42億(yi) ,在互聯網網民總數中的占比達70.64%;從(cong) 應用普及看,主要網站和互聯網應用的IPv6支持度持續提升,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從(cong) 無到有,超過50%。截至2023年3月,三大電信運營商的超大型、大型及中小型IDC已經全部完成了IPv6改造。
從(cong) 應用本身來看,互聯網及主要行業(ye) 的應用改造初具規模。近日在上海頒獎的首屆“IPv6技術應用創新大賽”上脫穎而出的案例顯示,IPv6技術在惠民、科教、安全、信息基礎設施、終端等方向已有許多應用。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趙策在首屆“IPv6技術應用創新大賽”上指出,大力發展基於(yu) 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對於(yu) 推動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yi) 。IPv6從(cong) “能用”向“好用”轉變需要各方凝聚合力,要持續鞏固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既有優(you) 勢,研究製定IPv6單棧部署時間計劃表,開展“網絡去NAT”專(zhuan) 項行動,提高網絡供給能力;加快“IPv6+”創新技術在重點行業(ye) 領域融合應用,支持“‘IPv6+’創新之城”建設;推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深度合作,開展好IPv6演進技術“揭榜掛帥”行動,共建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
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基礎資源處處長袁廣翔說,IPv6是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當前,我國IPv6發展內(nei) 生動力持續增強,產(chan) 業(ye) 生態日趨完善。要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強化評測督導,以評促改,以評促用;加強創新應用,加快標準研製,釋放發展動能;加強IPv6宣傳(chuan) 推廣,搭建交流平台,深化行業(ye) 共識。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取得顯著成效,網絡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IPv6+”等創新技術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重點行業(ye) “IPv6+”融合應用水平大幅提升,並在技術創新取得顯著突破、產(chan) 業(ye) 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能力持續增強、重點行業(ye) 應用成效凸顯、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等方麵明確了具體(ti) 發展目標。
融合多種技術成趨勢
近年來,隨著網絡基礎設施對IPv6支持度的進一步提升,很多領域的IPv6應用已經實現了從(cong) “能用”到“好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推進IPv6規模部署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鄔賀銓表示,利用IPv6技術在數據類型定義(yi) 、數據路由溯源、數據傳(chuan) 輸路徑指定上的優(you) 勢,可以保障數據的高效流動與(yu) 管理。
《關(guan) 於(yu) 推進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深化“IPv6+”行業(ye) 融合應用,重點選取政務應用、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能製造6個(ge) 行業(ye) 領域,深挖場景需求、著力推進,建成一批IPv6公共服務平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yu) 標準研究所副所長曹薊光分析,這6個(ge) 領域既在IPv6規模部署工作中已經具備比較好的基礎,同時也已經在“IPv6+”應用方麵開展了積極的探索,能夠為(wei) 其他領域的部署和應用提供良好的借鑒和參考。
例如,在智慧教育領域,教育部科學技術與(yu) 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與(yu) 網絡安全處處長任昌山介紹,教育部於(yu) 2022年初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以國家智慧教育平台為(wei) 先手棋和重要抓手,全麵推進IPv6與(yu) 教育新型基礎設施的融合發展。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聯合上海大學,依托IPv6基礎建設開展基於(yu) IPv6的5G智慧教育應用場景,包括IPv6聯合部署、互動式智慧教育、科研任務支撐、師生智慧服務、校園智慧安防等。據介紹,5G+IPv6的物聯網應用能為(wei) 上海大學帶來約10%的節能效益。基於(yu) IPv6+5G+AI移動端推廣應用可以在高等教育、高新技術和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研究等方麵提供更多的推廣和交流渠道,也使得更多的科研產(chan) 出可以直接抵達目標受眾(zhong) ,縮短產(chan) 學研周期。
在基礎設施領域,上海聯通算網一體(ti) 化編排調度中心,通過基於(yu) IPv6+底座的算網大腦,對接算力和網絡資源的管理係統,實現算網最佳調度方案。例如,麵向內(nei) 容分發類用戶低延遲、短時高並發、高可靠需求,重點解決(jue) 內(nei) 容分發、雲(yun) 邊協同、多雲(yun) 聯動等問題;麵向交通物流類用戶低延遲、多點切換、高可靠算網需求,提供網隨算動、就近服務、快速響應的服務,解決(jue) 交通物流用戶移動範圍大和需保持低時延可靠相應的問題。
在金融領域,浦發銀行和上海移動合作,完成存量麵向公眾(zhong) 互聯網應用係統的IPv6改造,包括網站類係統62個(ge) 、App類係統17個(ge) ,相關(guan) 應用係統改造均符合IPv6技術要求,改造後係統運行穩定。
多措並舉(ju) 發展“IPv6+”
鄔賀銓說,當前正處於(yu) IPv6發展到“IPv6+”時代,IPv6用於(yu) 數據業(ye) 務管理還有著深入的研究需求,仍需開發更多潛能,開展實驗驗證,積極推進標準化,推動落地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yu) 標準研究所互聯網中心主任高巍介紹,“IPv6+”充分挖掘IPv6地址空間和協議擴展潛力,更好滿足5G、雲(yun) 服務和萬(wan) 物互聯時代對海量、高速、優(you) 質、靈活、安全以及低時延連接的需求,推進“IPv6+”技術和應用創新發展是進一步促進IPv6規模部署從(cong) 能用向好用、從(cong) 數量到質量、從(cong) 外部推動向內(nei) 生驅動轉變的重要舉(ju) 措。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發展處主任科員、上海市IPv6專(zhuan) 家組成員魏征介紹,據國家IPv6發展監測平台測算,上海IPv6互聯網活躍用戶占比達到71.51%,共計分配IPv6地址近4632萬(wan) ,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過去幾年來,上海推動IPv6網絡和應用側(ce) 改造,一是建立協同推進機製,把IPv6規模部署工作融入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二是開展IPv6專(zhuan) 項督查;三是促進優(you) 秀案例試點示範;四是推動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企業(ye) IPv6規模部署;五是推動IPv6技術創新。上海市基礎電信企業(ye) 、數據中心CDN、公有雲(yun) 等應用基礎設施企業(ye) 的服務節點,均已全部完成IPv6改造並對外提供IPv6商用服務,IPv6的網絡性能已與(yu) IPv4基本趨同。
中國信通院華東(dong) 分院副院長廖運發認為(wei) ,未來我國還需進一步優(you) 化IPv6網絡關(guan) 鍵性能指標和服務水平,挖掘IPv6技術潛能和優(you) 勢,在政務、工業(ye) 、金融、教育等重點領域培育更多的行業(ye) 級IPv6創新應用。
共建良好產(chan) 業(ye) 生態成為(wei) 共識。上海市通信學會(hui) IPv6技術演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日前成立,業(ye) 界將研究探討IPv6規模部署、技術創新、技術研發及標準研究,同時搭建IPv6技術研究和創新應用的合作平台,促進基礎網絡及相關(guan) 應用協同演進,實現下一代互聯網在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深度融合應用,全麵提升IPv6融合發展水平。(記者 陳愛平 郭興(xing) 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