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曆史人文故事
崇仁六村是浙江著名的曆史文化村落。走進村子,就宛如進入一座江南古民居建築的博物館。
曆史文化村落,是中國鄉(xiang) 村文化遺產(chan) 的博物館,是鄉(xiang) 村記憶的百科全書(shu) ,也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資源寶庫。
浙江調研千餘(yu) 曆史文化村落
凝固的民居,古老的村落,跳動的民間社火、延續至今的活力……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等曆時多年,調研散落在浙江各地的千餘(yu) 個(ge) 曆史文化村落,並匯編成集《千村故事》叢(cong) 書(shu) 。
“社科學者們(men) 以‘工匠精神’開啟了搶救文化曆史的新探索。”湖州師範學院金佩華研究員是《千村故事》總主編,他認為(wei) ,“通過‘浙江曆史文化村落’這一視角,不僅(jin) 為(wei) 浙江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提供了理論和學術支撐,而且對全國各地的曆史文化村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據介紹,“千村故事”主要針對納入《浙江省曆史文化村落保有數量和名單庫》的1237個(ge) 村。此次調研旨在尋訪傳(chuan) 統故事,定格鄉(xiang) 土印象,回味鄉(xiang) 愁記憶並以此構建當代精神家園。“此次研究成果,既秉承了對地方誌書(shu) 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又實現了對當地文化深層肌理的梳理挖掘和研究,成為(wei) 當地文化的發現者、代言人、傳(chuan) 承人、傳(chuan) 播者。”金佩華說。
有1022個(ge) 村落 還保存著族譜
《千村故事》講述了浙江曆史文化村落的曆史人文故事,也可以從(cong) 中看到村落裏的生態人居、經濟社會(hui) 、製度習(xi) 俗、傳(chuan) 統工藝、人物傳(chuan) 記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由此,人們(men) 可以感受江南曆史文化村落變遷興(xing) 衰更替的曆史脈絡。
位於(yu) 嵊州西北部的崇仁六村正是浙江千餘(yu) 個(ge) 曆史文化村落中的一個(ge) 。走進村子,就宛如進入一座江南古民居建築的博物館,沿著寂靜的卵石巷道緩緩前行,建築布局古樸渾然、精美奇崛。
崇仁原名杏花村,北宋時,受皇帝敕封的義(yi) 門裘氏從(cong) 婺州分遷此地。裘氏以崇尚仁義(yi) 為(wei) 本,故名其地為(wei) 崇仁。
令人欣喜的是,村中至今存留著許多老台門。崇仁六村又被人們(men) 稱為(wei) “崇仁古村”。古建築群基本保持明清風格,尤以五聯台門和玉山公祠最為(wei) 典型。2000年1月,以崇仁六村為(wei) 核心的崇仁古村落被列為(wei) 浙江省曆史文化保護區;玉山公祠也在此前被列為(wei)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曆史文化村落基礎信息有效采集的1158個(ge) 村的統計數據顯示,浙江曆史文化村落主要集中在浙西、浙南、浙中的山區、丘陵地區;而在杭嘉湖平原、寧紹平原地區、海島地區的相對較少。
從(cong) 建成年代看,浙江這千餘(yu) 曆史文化村落中,唐代及以前始建的村落160個(ge) ,其中舟山市定海區馬嶴村被譽為(wei) “海上河姆渡”;宋代始建的村落尚有367個(ge) ,占總數的31.69%;元代始建的有103個(ge) ,占8.89%,明代始建的有297個(ge) 村,占25.65%,清代始建的有149個(ge) 村,占12.87%。
另據介紹,村落中所有古建築等物質文化遺存中,有文物保護級別的共有4357處,其中國家級文物有375處,省級文物有699處;村落中有1022個(ge) 村保存族譜,有295個(ge) 村落保存有古書(shu) 、名人手稿、字畫等文物資源。此外,村落中有906個(ge) 村有古樹名木,有的村甚至有古樹名木群。
多渠道的保護利用方法
數千年來,勤勞智慧的浙江居民世世代代辛勤耕作,在浙山浙水之間聚居,形成了眾(zhong) 多傳(chuan) 承文化並銘刻鄉(xiang) 愁記憶的曆史文化村落。如何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利用這些珍貴資源,一直備受各方關(guan) 注。
“對曆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和利用,既是人們(men) 珍重和熱愛中華文化的表現,也是中華文明世代傳(chuan) 播傳(chuan) 承的曆史見證;既是應保留的曆史,更是‘活’在當今人們(men) 生活之中的現實。”湖州師範學院“兩(liang) 山”理念研究院教授王景新這樣認為(wei) 。自20世紀90年代始,浙江就著手探索曆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利用方法。2009年,一批國內(nei) 古建築和文物保護專(zhuan) 家聚集浙江省建德市新葉村,提出了《新葉共識》倡議,推動將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民生工程結合起來,倡導全社會(hui) 關(guan) 注搶救正在日漸消失的中國鄉(xiang) 土建築。2012年,浙江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曆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若幹意見》,全麵啟動曆史文化村落保護工作。
在對曆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實踐中,以西塘、諸葛村等為(wei) 代表的曆史文化村落,已經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保護利用之路。
岩頭村位於(yu) 浙江楠溪江中遊西畔,人文景觀豐(feng) 富,至今仍保存著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和部分宋、明、清建築,其中建於(yu) 宋元年間的古村、古塔、古橋、古牌坊保存完好。位於(yu) 浙江嵊州金庭鎮的華堂村是東(dong) 晉書(shu) 法家王羲之嫡傳(chuan) 後裔的聚居地,文化積澱豐(feng) 厚,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來的街道建築、民風民俗和人文景觀,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陳毛應
延伸閱讀
浙江的“曆史文化村落”涵蓋了浙江省省域內(nei) 的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和古建築村落、自然生態村落與(yu) 民俗風情村等。
其中,中國曆史文化名村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feng) 富且具有重大曆史價(jia) 值或紀念意義(yi) 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曆史時期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