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第五屆中國歌劇節:歌劇藝術的盛會 人民群眾的節日

發布時間:2023-05-17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維勝(山西大學音樂(le) 學院副教授)

  日前,第五屆中國歌劇節在杭州開幕。每三年舉(ju) 辦一屆的中國歌劇節,是我國由政府主辦的歌劇領域最高級別藝術活動,自2011年起,先後在福建、湖北、江蘇、山東(dong) 舉(ju) 辦了4屆,推出了一大批優(you) 秀歌劇作品和人才,為(wei) 促進我國歌劇藝術的繁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歌劇節參演劇目通常強調民族精神、時代意義(yi) 與(yu) 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和示範性。近日,19部優(you) 秀作品和5部經典作品已經陸續上演,共計要演出48場,一劇一評、民族歌劇創作人才研修班、歌劇公益服務等一係列活動也在同時進行,主辦方籌備充分,順利推進各項工作,著力將本屆歌劇藝術節打造成“歌劇藝術的盛會(hui) ,人民群眾(zhong) 的節日”。

  歌劇藝術的盛會(hui) 首先體(ti) 現在參演作品的精品薈萃,19部新創劇目集中展示歌劇藝術創作的新成果、新氣象。

  一是題材廣泛,生動展現中國精神和中國形象。本屆歌劇節的19部新創劇目題材覆蓋麵廣,從(cong) 多個(ge) 角度、不同側(ce) 麵反映中國發展進程和時代風貌。現實題材劇目中,有以長江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主題的《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塑造“兩(liang) 彈一星”科學家群像的《青春鑄劍221》,折射中國鋼鐵工業(ye) 發展曆程的《雙翼神馬》,描寫(xie) 川藏公路建設者的《康定情歌》。革命題材劇目中,有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紅船》,展現延安魯藝師生從(cong) “小魯藝”走向“大魯藝”的《唱響南泥灣》,體(ti) 現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定理想信念的《風雪大別山》。此外,還有《邊城》《僑(qiao) 批》《李清照》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曆史題材劇目。香港特別行政區藝術團體(ti) 首次參加中國歌劇節,寰宇交響樂(le) 團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了歌劇《孔子傳(chuan) 》。

  二是優(you) 秀原創民族歌劇薈萃,集中呈現“中國民族歌劇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等扶持計劃的顯著成果。為(wei) 繼承發揚中國民族歌劇優(you) 秀傳(chuan) 統,創作更多反映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的優(you) 秀原創民族歌劇,文化和旅遊部從(cong) 2017年起開始實施“中國民族歌劇傳(chuan) 承發展工程”,邀請業(ye) 界具有權威性、代表性的專(zhuan) 家,組建了工程指導委員會(hui) ,連續7年開展重點民族歌劇扶持工作,組織創作、推出了一批題材豐(feng) 富、藝術風格鮮明的歌劇作品。本屆歌劇節參演劇目中,新創劇目共有19部,其中7部為(wei) “中國民族歌劇傳(chuan) 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分別是《紅船》《僑(qiao) 批》《唱響南泥灣》《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先行者》《康定情歌》和《三把鎖》。在文化和旅遊部的扶持下,廣大歌劇藝術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謳歌黨(dang) 、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譜寫(xie) 了中國民族歌劇時代發展的新篇章。

  歌劇藝術的盛會(hui) 還體(ti) 現在創作與(yu) 評論良性互動,通過一劇一評等深入研討,進一步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

  一方麵,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麵鏡子、一劑良藥,高水平的文藝評論有利於(yu) 激發文藝創作的內(nei) 生動力。本屆中國歌劇節組織歌劇界及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家學者,以及參加民族歌劇創作人才研修班的學員,通過一劇一評的方式,組織開展專(zhuan) 題研討,既對已經創作出的成熟作品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幫助作品不斷打磨,提升藝術品質,又圍繞歌劇創作生產(chan) 中的共性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進一步促進歌劇藝術理論評論建設。

  另一方麵,作為(wei) 曆屆中國歌劇節的保留劇目,《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中國經典民族歌劇常演常新,展現了民族歌劇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國經典民族歌劇承載著不同曆史時期的時代寓意,至今仍活躍在舞台上,延續著不朽的生命力。相關(guan) 文藝院團結合時代之變、人民之需,對戲劇結構、音樂(le) 編排和舞台呈現進行創新調整,既保持“原汁原味”,又賦予作品新的時代內(nei) 涵,激活經典生命力。不斷在演中改、在改中演,在傳(chuan) 承中演繹經典,在創新中打造精品,尤其是老一輩藝術家親(qin) 身示範、耐心教導,幫助青年演員實現新的突破,更加準確演繹角色、傳(chuan) 遞精神,推動經典民族歌劇不斷煥發新的魅力。

  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wei) 人民綻放。中國歌劇節打造歌劇藝術的盛會(hui) ,最終是為(wei) 了辦好人民群眾(zhong) 的節日。從(cong) 演播形式到歌劇公益服務,從(cong) 惠民演出到歌劇進校園等,無不彰顯著“人民群眾(zhong) 的節日”這一宗旨。

  本屆中國歌劇節堅持“線下線上融合、演出演播並舉(ju) ”的傳(chuan) 播理念,聯合中央、地方等多家網絡平台形成媒體(ti) 矩陣,全程同步線上直播歌劇節參演劇目,讓人民群眾(zhong) 共享藝術盛會(hui) 。組委會(hui) 還組織參演院團和藝術家,以小分隊形式深入基層,通過歌劇選段音樂(le) 會(hui) 、歌劇藝術講座等多種形式,與(yu) 觀眾(zhong) 互動交流,普及歌劇知識,提升欣賞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第五屆中國歌劇節承辦地之一,嘉興(xing) 為(wei) 拉近大眾(zhong) 與(yu) 歌劇藝術的距離、讓人民群眾(zhong) 真正成為(wei) 歌劇節的主角,以“遇見”“相親(qin) ”“深愛”三部曲推出了一係列別具趣味性的活動。一是開展“遇見歌劇”活動,推動歌劇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進電台、進頻道、進網絡,利用各種文化空間和傳(chuan) 播媒介開展小型展演,以經典唱段、經典曲目為(wei) 重點,讓歌劇藝術的種子廣為(wei) 播撒,實現由陌路到同行;二是邀請編劇、演員、藝術教育等專(zhuan) 業(ye) 人士舉(ju) 辦各類戲劇歌劇的藝術講座和鑒賞活動,提升市民藝術修養(yang) 和欣賞能力,為(wei) 歌劇尋覓更多的知音,實現由相識到親(qin) 近;三是以鹽官音樂(le) 小鎮、濮院時尚小鎮、烏(wu) 鎮戲劇小鎮、嘉興(xing) 文化藝術中心、秀湖音樂(le) 廳等為(wei) 載體(ti) 空間,有序開展歌劇等高雅藝術演出,引入更多的優(you) 秀劇團,組織更多的優(you) 秀劇目,吸引更多的市民群眾(zhong) 成為(wei) 歌劇的欣賞者、愛好者、追隨者,讓人們(men) 走進劇場,在歌聲和音樂(le) 中,一起感受歌劇之美、藝術之美、生活之美。

  歌劇是一門將音樂(le) 、戲劇、文學、舞蹈、舞美融為(wei) 一體(ti) 的綜合性藝術,被譽為(wei) 音樂(le) 殿堂中最為(wei) 璀璨的一顆明珠。近年來,我國歌劇精品不斷湧現,歌劇人才輩出,歌劇普及和惠民工作穩步推進。隨著第五屆中國歌劇節的成功舉(ju) 辦,相信歌劇創作將會(hui) 迎來新的高峰,為(wei) 人民奉獻更多的歌劇藝術盛宴。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