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3個月,新開超3萬家!上海這些特色小店等你來打卡→

發布時間:2023-05-17 10:01:00來源: 央視財經

  隨處可見的小店,可能藏在小巷的深處,或是轉角的街邊。它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個(ge) 商業(ye) 場景,更像是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上海新開的特色小店數量超過3萬(wan) 家,這些形態各異的小店,為(wei) 上海增加了更多的風情與(yu) 活力。

  一季度上海新開小店超3萬(wan) 家

  業(ye) 態場景更豐(feng) 富

  坐在窗邊,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喝咖啡,或許是推進工作、碰撞靈感的形式,也或許是人與(yu) 人之間的心靈交往。在上海的街頭各具特色的咖啡館,也構成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上海市某咖啡館創始人 武繼奎:我們(men) 這裏以社區顧客為(wei) 主,顧客經常送一些東(dong) 西過來,送花、送吃的。我們(men) 這裏有新豆子,也會(hui) 請大家一塊兒(er) 來品嚐。大家就跟朋友一樣。

  總台央視記者 孟湛東(dong) :在上海的街頭,不乏各式各樣特色的小店。它們(men) 不僅(jin) 是一個(ge) 個(ge) 商業(ye) 場景,更是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

  記者走進一家很有特色的理發店,這裏有一些老物件、老照片等,仿佛參加了一場複古派對。

  上海市某理發館創始人 老麥:從(cong) 開始投入到現在,大概有40多萬(wan) 元、50萬(wan) 元,應該兩(liang) 年就已經回本了。

  傳(chuan) 統小店被賦予了新場景的同時,一些新奇有趣的業(ye) 態也找到了生存的土壤。晚上7點半,在上海長寧區的一個(ge) 寫(xie) 字樓裏,一場手碟培訓課正在進行中。席地而坐的竹席、深灰色的牆麵和月球燈營造出治愈沉靜的氣氛,手碟空靈的聲音不時響起。

  上海市某手碟工作室創始人 黃力氧:當時開了大概五六個(ge) 班,今年開始有比較大的增長,我們(men) 開了10多個(ge) 班,每個(ge) 班有更多的人來學習(xi) 。

  夜幕降臨(lin) ,早上的咖啡店變成了一家小酒館。點上一杯紅酒,在這裏談天說地,盡情享受夜晚的時光。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上海新開的特色小店數量超過3萬(wan) 家,涵蓋了咖啡館、電競、酒吧、茶館等多種類型。

  上海:布局線上線下多渠道 小店煥發新生機

  在發展過程中,許多小店也會(hui) 布局線上、線下多渠道來實現破圈,吸引更多消費者。

  下午4點,在上海靜安區,王師傅的蔥油餅小店陸續迎來了顧客。他告訴記者,自己做蔥油餅已經有三十多年了,從(cong) 去年10月份開始嚐試直播,一般每天從(cong) 下午4點開始直播,持續3到4個(ge) 小時,有時一場直播的觀看量可以超過30萬(wan) 人次。

  上海市某蔥油餅店創始人 王永新:一天能賣1000個(ge) 餅左右,差不多有20%的人看著視頻過來買(mai) 。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一方麵,作為(wei) 新奇有趣的業(ye) 態,新興(xing) 的特色小店能順利找到屬於(yu) 它們(men) 的年輕客群;另一方麵,許多小店也會(hui) 布局線上、線下多渠道,提供更豐(feng) 富的體(ti) 驗和場景,利用“雙主場”持續找到“興(xing) 趣群體(ti) ”。某線上平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上海新開小店數量環比增速達43%,小店線上訂單量環比增長25%。

  據了解,上海在2019年就提出了支持特色小店發展的10條舉(ju) 措,其中提到,鼓勵各區通過減免租金等方式,降低特色小店經營成本;建設一批鄰裏中心、公共市集等公共設施,吸引特色小店入駐。此外,為(wei) 了挖掘本地消費亮點,上海也出台了多種舉(ju) 措,比如靜安區建立了和短視頻平台的合作,通過打造一些線上線下的活動,提升青年小店的人流量。

  共青團上海市靜安區委書(shu) 記 吳佳妮:我們(men) 發動了一些短視頻的創作者,大概有六十幾位,一起到這些小店,做一些公益拍攝,拍完以後在網絡上進行一定的宣傳(chuan) 、導流、推流,現在總播放量有6000萬(wan) 左右。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