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生態治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發布時間:2023-05-18 09:4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講述人:遼寧省鳳城市大梨樹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毛正新

  又到了山花爛漫的季節,徜徉在萬(wan) 畝(mu) 果園的林間小道,眼前不禁浮現出40多年前父輩們(men) 肩扛鎬刨、揮汗如雨的熱鬧場麵。

  從(cong) 前的大梨樹村山窮水瘠,過度砍伐造成嚴(yan) 重水土流失,村民們(men) 過著“豐(feng) 年僅(jin) 溫飽,旱澇兩(liang) 手空”的窮日子。我的父親(qin) 、時任大隊支書(shu) 的毛豐(feng) 美懷著對黨(dang) 的忠誠和帶領村民過上和城裏人一樣好日子的初心,組織村民向荒山進軍(jun) ,男女老幼齊上陣,先後出工10萬(wan) 多人次,硬是把窮水荒山幹出了綠水青山。

  每逢節假日,大梨樹優(you) 美的環境吸引附近遊客踏足而來、流連忘返。大梨樹優(you) 美的生態環境越發體(ti) 現出她的張力,但這種自發原始狀態的野遊傷(shang) 害了自然環境,也存在安全隱患。大梨樹人從(cong) 當中看到了無限商機,營建一個(ge) 綜合旅遊區的想法日臻成熟。

  近年來,我們(men) 以美麗(li) 鄉(xiang) 愁為(wei) 切入點,堅持深入挖掘文化特色。以生態起筆,以文化落筆,用綠水青山將紅色文化、滿族文化、節慶文化、影視文化、養(yang) 生文化攢珠成串,找準文旅融合的契合點。

  作為(wei) “幹”字精神的發祥地,我們(men) 村興(xing) 建了村史展覽館,在群山環繞之中打造了“幹”字文化廣場,發揮著文化地標的作用。大梨樹村以“大梨樹北方影視城”為(wei) 場景,先後吸納《女人一輩子》《小姨多鶴》等劇組入場拍攝30多部影視劇,擴大了我們(men) 村的文化影響力。

  我們(men) 還依托遼五味等中草藥資源和藥王傳(chuan) 說,打造了以養(yang) 生文化為(wei) 內(nei) 涵的“藥王穀”,結合生態優(you) 勢,著力發展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把銀發經濟作為(wei) 新的增長點。2022年,大梨樹村被納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培育計劃,繼續為(wei) 廣大青少年、農(nong) 村技術人才、基層管理隊伍開展特色科普,推進“產(chan) 業(ye) +科普”“科普+文化”資源融合。

  如今的大梨樹,春天是花園,夏天是公園,秋天是果園,冬天是樂(le) 園,是名副其實的綠水青山。吃上了旅遊這碗飯,我們(men) 不搞“窮平均”,而是“富公平”。把蛋糕不斷做大,在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的同時,帶動、吸引、引導民營經濟和個(ge) 體(ti) 經濟發展,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權結構,走出一條強村富民的共同富裕之路。2022年全村實現社會(hui) 總產(chan) 值17億(yi) 元,村集體(ti) 總資產(chan) 超過6億(yi) 元,村集體(ti) 可支配收入4500萬(wan)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2.5萬(wan) 元。

  說一千,道一萬(wan) ,都不如一句“幹”。如今的大梨樹村正昂首走在“二次創業(ye) ”的新征程上。我們(men) 將以生態培實立村之本,以產(chan) 業(ye) 築實富村之路,以文化聚實強村之魂,以治理夯實固村之基,讓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越走越寬廣,也讓大梨樹人過上城裏人都羨慕的好日子。

    (光明日報記者劉勇采訪整理)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