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15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掛牌
時隔五年,銀保監會(hui) 辦公大樓——北京金融街15號將再度迎來曆史時刻。5月18日早7時,記者來到北京金融街15號鑫茂大廈南門現場看到,被紅布蓋著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牌子已掛出,工作人員在進行揭牌儀(yi) 式的最後準備工作,不時有路過行人前來拍照,多家媒體(ti) 記者已來到現場準備見證這一時刻。
5月17日晚,“中國銀保監會(hui) ”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更名為(wei)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5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迎來首任黨(dang) 委書(shu) 記,當天下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領導幹部會(hui) 議,中央組織部有關(guan) 負責同誌宣布了中央決(jue) 定:李雲(yun) 澤同誌任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dang) 委書(shu) 記。
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ye) 之外的金融業(ye) 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wei) ,作為(wei) 國務院直屬機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基礎上組建,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guan) 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金融監管體(ti) 係優(you) 化調整釋放了哪些政策信號?對此,植信投資研究院解讀稱,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延續了2018年機構改革“大監管”的思路和趨勢,可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增強金融監管權威性,突出金融監管專(zhuan) 業(ye) 性,完善了符合國情的央行體(ti) 係。
此次金融監管部門的多項改革切中要害,將對中國金融市場產(chan) 生一係列重要積極影響,將進一步增強金融監管工作科學性、合理性和有序性;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對投資者保護。
根據改革方案,不再保留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這意味著曆時五年的銀保監會(hui) 將不再保留,取而代之的是職能更豐(feng) 富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一行兩(liang) 會(hui) ”時代落幕。
此前,在2018年的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中,銀監會(hui) 和保監會(hui) 的職責被整合,組建了銀保監會(hui) 作為(wei) 國務院直屬事業(ye) 單位。同時,將銀監會(hui) 和保監會(hui) 擬訂銀行業(ye) 、保險業(ye) 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製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一行三會(hui) ”的監管體(ti) 係轉變為(wei) “一委一行兩(liang) 會(hui) ”的綜合金融監管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