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 物價穩定具有堅實基礎

發布時間:2023-05-23 10:15:00來源: 經濟日報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搞好跨周期調節。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總體(ti) 凸顯出貨幣金融工作穩節奏、穩預期、穩物價(jia) 的政策要求。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我國一方麵紮實做好疫情防控下的保就業(ye) 、保主體(ti) 、保民生工作,穩住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確保經濟循環基本暢通;另一方麵貨幣政策保持穩健,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為(wei) 物價(jia) 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ge) 百分點;全國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有市場人士擔憂,這是否表明我國經濟活動偏冷,可能陷入通縮?

  《報告》指出,通縮主要指價(jia) 格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也有下降趨勢,且通常伴隨經濟衰退。我國物價(jia) 仍在溫和上漲,特別是核心CPI同比穩定在0.7%左右,M_2和社融增長相對較快,經濟運行持續好轉,不符合通縮的特征。

  對於(yu) 物價(jia) 漲幅階段性回落的原因,《報告》指出,主要與(yu) 供需恢複時間差和基數效應有關(guan) 。實體(ti) 經濟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本身有個(ge) 過程,加之新冠疫情的“傷(shang) 痕效應”尚未消退,居民超額儲(chu) 蓄向消費的轉化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預期不穩等製約。近期居民出現提前還貸現象,也一定程度影響當期消費。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表示,《報告》首次提出“關(guan) 注物價(jia) 走勢邊際變化,引導穩定社會(hui) 預期”,說明央行更加重視當前物價(jia) 問題。當前物價(jia) 表現為(wei) 基數拖累下的結構性下行而非全麵下行,今後的物價(jia) 下行不具備持續性。

  “CPI下行受多方麵因素影響,應客觀看待。”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wei) ,一是高基數效應。烏(wu) 克蘭(lan) 危機導致國際能源和糧食價(jia) 格在去年同期短時間內(nei) 大幅上漲,高基數效應使得近期能源、糧食分項持續拖累CPI水平。二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非對稱性複蘇。中國作為(wei) 製造大國,新冠疫情後生產(chan) 端的恢複要快於(yu) 需求,表現為(wei) 產(chan) 出的增長領先於(yu) 價(jia) 格上行。近期,CPI分項中與(yu) 線下活動有關(guan) 的分項上漲明顯,預示著總需求,尤其是服務業(ye) 需求開始複蘇。三是核心CPI保持穩定。核心CPI是剔除了易受氣候和季節因素影響較大成分後的消費價(jia) 格,更能反映長期穩定的消費需求變化。4月核心CPI同比上漲0.7%,環比由持平轉為(wei) 上漲0.1%,表明需求已有改善。四是政策傳(chuan) 導需要過程。數據顯示,去年的支持性工具已逐步在今年一季度形成實物工作量,預計後續將進一步提升居民部門的收入和消費。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我國曾多次出現CPI階段性下行現象,均未明顯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ti) 走勢。總的看,若經濟保持正常增長態勢,CPI階段性回落的影響不宜誇大。隨著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市場機製發揮充分作用,經濟內(nei) 生動力增強,供需缺口有望趨於(yu) 彌合,下半年CPI中樞可能溫和抬升。

  《報告》顯示,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提升支持實體(ti) 經濟的質效,加強與(yu) 財政政策等協調配合,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保持物價(jia) 基本穩定。(經濟日報記者姚 進)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