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把握主導產業發展趨勢與方向

發布時間:2023-05-23 10:24: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許召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一般對應著不同的主導產(chan) 業(ye) ,不同的主導產(chan) 業(ye) 需要不同的相關(guan) 政策。準確把握主導產(chan) 業(ye) 的變遷趨勢與(yu) 發展方向,對於(yu) 更好完善產(chan) 業(ye) 政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ti) 目標,“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邁上新的大台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建成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其中的重要內(nei) 容。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明顯,新技術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很大。同時,經濟發展有其內(nei) 在規律,主要發達國家在完成工業(ye) 化後的產(chan) 業(ye) 發展經驗,可以為(wei) 我們(men) 提供借鑒。

  2019年,我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1萬(wan) 美元,2022年達到1.27萬(wan) 美元,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在此背景下,我們(men) 有必要深入研究基本實現工業(ye) 化以後的產(chan) 業(ye) 發展特征,進一步明晰主導產(chan) 業(ye) 的發展趨勢與(yu) 發展方向。

  根據測算,2020年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約為(wei) 人均GDP2.3萬(wan) 美元,到2035年預計會(hui) 提高到3萬(wan) 美元左右。我們(men) 重點考察了美、英、日、韓等11個(ge) 人均GDP已經達到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口規模在1000萬(wan) 以上的主要發達國家,在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至3萬(wan) 美元(2020年不變價(jia) )期間產(chan) 業(ye) 結構的變遷態勢。在這一階段,上述主要發達國家的產(chan) 業(ye) 發展呈現出四方麵特征。

  一是製造業(ye) 發展實現高質量高效益。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後,主要發達國家製造業(ye) 已經比較成熟,規模增長速度並不快。主要發達國家在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至3萬(wan) 美元階段,人均GDP年均增速為(wei) 2.5%,人均製造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速為(wei) 2.4%,兩(liang) 者基本同步。但在這一階段,製造業(ye) 就業(ye) 人員在全部就業(ye) 中的比重平均值從(cong) 該階段初期的26.0%下降到了16.5%,下降了近10個(ge) 百分點;製造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年均增長3.6%,比全部行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增速(2.0%)快1.6個(ge) 百分點。製造業(ye) 效率提升速度顯著快於(yu) 規模增長速度,也顯著快於(yu) 其他行業(ye) 。

  二是製造業(ye) 內(nei) 部主導產(chan) 業(ye) 實現特色和差異化發展。在這一階段,主要發達國家製造業(ye) 內(nei) 部結構都有所升級,但各自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以及增長最快的產(chan) 業(ye) 並不相同。例如,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至3萬(wan) 美元階段,美國的“電氣機械和設備製造業(ye) ”、日本的“廣播、電視和通信設備製造業(ye) ”、韓國的“計算機、電子和光學產(chan) 品製造業(ye) ”、法國和德國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ye) ”、意大利的“金屬加工業(ye) ”和“通用和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荷蘭(lan) 和比利時的“化學品製造業(ye) ”等,具有顯著優(you) 勢。

  三是生產(chan) 服務化態勢明顯,服務業(ye) 發展呈現規模和就業(ye) 雙擴張,但效率提升較為(wei) 緩慢。與(yu) 工業(ye) 化階段工業(ye) 領域分工不斷細化、工業(ye) 部門份額逐漸提升的特征類似,在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至3萬(wan) 美元階段,主要發達國家產(chan) 業(ye) 發展也出現了生產(chan) 服務化的特征,服務業(ye) 的增加值比重平均從(cong) 該階段初期的55.6%提高到68.8%,服務業(ye) 的就業(ye) 比重平均從(cong) 54.3%提高到71.7%。在服務業(ye) 內(nei) 部,商務服務業(ye) (指計算機及有關(guan) 服務、研發活動、法律、檢驗檢測、會(hui) 計、稅務谘詢、市場調研、技術谘詢、廣告、就業(ye) 、安保、保潔等產(chan) 業(ye) )發展最快,英、法、荷蘭(lan) 、比利時4國的商務服務業(ye) 對人均GDP增長的貢獻在15.0%左右,超過了製造業(ye) 。值得注意的是,與(yu) 製造業(ye) 生產(chan) 效率顯著提高相比,雖然有些服務業(ye) (如郵電和信息通信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增長很快,但多數服務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提高並不顯著。

  四是居民消費對拉動產(chan) 業(ye) 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工業(ye) 化階段一般伴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和投資快速增長,但工業(ye) 化基本完成後,大量基礎設施和重化工業(ye) 發展高峰期過去,投資比重及其在需求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在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至3萬(wan) 美元階段,從(cong) 最終需求看,被考察的主要發達國家居民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平均為(wei) 55.6%。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的需求源泉看,不僅(jin) 服務業(ye) 的需求主要來自居民消費,而且製造業(ye) 的需求也更多來自居民消費。這一階段,生活性服務業(ye) (包括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房地產(chan) 業(ye) 、文化體(ti) 育娛樂(le) 及其他社會(hui) 服務業(ye) )對人均GDP增長的貢獻平均達到43.0%。

  就被考察的11個(ge) 主要發達國家來看,其產(chan) 業(ye) 發展和經濟增長經驗對我國更好定位不同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和推出相應政策具有啟示意義(yi) 。

  首先,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要特別強調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雖然製造業(ye) 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有限,但製造業(ye) 是國際競爭(zheng) 的焦點,是創新的源泉。在這一階段,製造業(ye) 發展必須扭轉低水平規模擴張的態勢,要高度重視降本增效和提升生產(chan) 效率,實現質量效益型發展。

  其次,服務業(ye) 發展要重視擴大規模和增加就業(ye) 。人均GDP達到1萬(wan) 美元後,服務業(ye) 在經濟增長中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服務業(ye) 不僅(jin) 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更是吸納就業(ye) 的主力軍(jun) ,需要通過充分放寬準入、鼓勵創新創業(ye) ,更好落實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

  最後,需更加重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無論是推動製造業(ye) 升級,還是促進服務業(ye) 發展,都越來越多地依靠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費增長拉動。需不斷優(you) 化收入增長條件,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形成“經濟增長—居民收入較快提升—消費擴大—拉動經濟”的正向循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