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礦山複綠 發展升級(深閱讀·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發布時間:2023-05-23 10:39:00來源: 人民日報

  記者探訪首批“礦產(chan) 資源類”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

  礦山複綠 發展升級(深閱讀·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本報記者 常 欽

  廢棄礦山如何變成“綠水青山”乃至“金山銀山”?今年初,自然資源部認定258個(ge) 縣(市)為(wei) 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其中57個(ge) 為(wei) 礦產(chan) 資源類。圍繞礦產(chan) 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記者走進河南、安徽、山東(dong) 、浙江等地示範縣(市)一線,看礦山如何通過生態修複“複綠”,通過產(chan) 業(ye) 發展“生金”。

  統籌建設綠色礦山

  推動資源高效利用

  青草綠樹,滿目蒼翠,流水噴泉,車輛穿梭……走進位於(yu) 河南省禹州市的成磊建材有限公司廠區,“采礦不見礦”的石灰岩礦區讓人眼前一亮。

  “近年來,公司著力改造露天礦山,拆除了兩(liang) 條落後生產(chan) 線,投資4億(yi) 元,建成了年產(chan) 1000萬(wan) 噸的全封閉式智能環保型骨料生產(chan) 線。”公司高級工程師王俊修介紹,在環境改善上,公司先後投入3500多萬(wan) 元,撒播草籽、鋪設草坪、種植樹木,累計綠化麵積約30萬(wan) 平方米,為(wei) 礦山穿上“綠裝”。

  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許紅濤介紹,近年來,禹州市實施露天礦山改造提升工程,引導企業(ye) 向“綠色化”轉變,推動現有礦產(chan) 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目前,全市石灰岩礦山企業(ye) 由2018年前的97家整合至目前的36家,建成“綠色礦山”6家。

  王俊修算了一筆賬:“以開采過程中剝離的覆土層為(wei) 例,我們(men) 采用篩分工藝將其中摻雜的20%—30%的碎石塊分離出來,加工成骨料,剩餘(yu) 的碎土作為(wei) 礦山生態修複用土使用;再把骨料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生的約25%低價(jia) 值石粉深加工,製成精品骨料機製砂出售;約20%的收塵粉則用於(yu) 水泥熟料或機製磚生產(chan) ……”

  禹州市委書(shu) 記黃河表示,下一步,禹州市將穩步推進新一輪石灰岩礦山資源整合,同時優(you) 化礦權布局,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資源要素保障。

  科學修複廢棄礦山

  恢複生態係統功能

  走進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峨山廢棄礦山生態修複項目區,原本裸露的采礦邊坡已是鬱鬱蔥蔥,彩色人行步道和騎行綠道鑲嵌在綠草如茵、樹木成行的采場間。“以前這裏一到雨天就泥水橫流,經過生態修複,現在建成了公園。我們(men) 沒事就來轉轉,很多遊客也來打卡。”正在散步的居民蔡佩發說。

  “峨山廢棄礦山生態修複項目是礦地綜合利用的成功探索。”蕪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金玉峰說,繁昌區境內(nei) 礦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過去由於(yu) 粗放無序開采,曆史遺留廢棄礦山點多麵廣,既影響生態環境,也帶來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近年來,繁昌區通過地質環境恢複、景觀再造、土地複墾等舉(ju) 措,加大對礦山地質環境、廢渣尾礦和礦區水土汙染的治理力度,累計投入治理費用1億(yi) 多元,完成37個(ge) 項目、近4000畝(mu) 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獲得建設用地1200餘(yu) 畝(mu) 、複墾耕地300餘(yu) 畝(mu) 。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複司副司長盧麗(li) 華說,“十三五”期間,在中央財政支持下,自然資源部組織在重要流域和區域開展曆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修複,各地積極推進礦山生態修複,全國共修複治理礦山麵積400多萬(wan) 畝(mu) 。2021年7月—2022年7月,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了全國曆史遺留礦山核查,基本查明了截至“十三五”末時,由政府承擔修複治理責任的廢棄礦山基本情況,建立了全國統一的曆史遺留礦山數據庫。

  據介紹,自然資源部以核查工作為(wei) 基礎,組織編製了“十四五”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行動計劃,對各省份修複治理任務進行分解和部署安排。自然資源部礦產(chan) 資源保護監督司副司長王峰說,自然資源部將進一步完善礦山生態修複標準規範體(ti) 係,組織製定礦山生態修複工程實施方案編製等技術標準規範,指導各地科學、規範開展礦山生態修複,恢複礦區生態係統功能。

  大力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提高礦區經濟效益

  在山東(dong) 省微山縣湖濱田園現代農(nong) 業(ye) 園,智慧平台辦公室監控大屏上實時顯示著魚池pH值、溫度、溶氧量等指標。

  這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園曾是采煤塌陷地。煤炭是微山縣的主要礦產(chan) 資源,當地采煤塌陷麵積一度逐年增加,給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帶來影響。為(wei) 此,微山縣加快轉型,加大采煤塌陷地治理力度。經過近10年努力,微山縣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近7萬(wan) 畝(mu) ,恢複耕地近3萬(wan) 畝(mu) 。

  截至目前,微山縣在曹莊村等3個(ge) 村的采煤塌陷地,成功實施農(nong) 業(ye) 複墾土地567.56畝(mu) ,打造了一地兩(liang) 用(即上台田、下魚池),一水兩(liang) 養(yang) (即魚蝦+水生植物)的高效良田和水產(chan) 養(yang) 殖區。湖濱田園現代農(nong) 業(ye) 園利用千畝(mu) 采煤塌陷地,進行生態養(yang) 殖,建成了融魚耕、休閑、度假於(yu)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體(ti) ,實現了“水裏有魚蝦、水麵有荷花、岸上有農(nong) 家”。

  今年春季,位於(yu)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xing) 縣的“太湖龍之夢樂(le) 園”迎來了一波旅遊高峰。這裏曾經是廢棄礦區,現在被礦坑水、濕地水、太湖水三水環繞,酒店、碼頭依水而建,遊客穿行其中。

  幽靜開闊的濕地,蔚藍深邃的礦湖,綿延無盡的弁山……上海長峰集團董事長童錦泉在長興(xing) 縣實地踏勘時,被石灰石岩壁和廢礦坑形成的景色打動。在政府支持下,集團投資的樂(le) 園項目在這裏落地。目前,樂(le) 園年接待遊客約2000萬(wan) 人,年經營收益60億(yi) 元,提供就業(ye) 崗位約1.5萬(wan) 個(ge) 。

  長興(xing) 縣立足廢棄礦山獨特地勢風貌,通過“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hui) 參與(yu) 、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方式,因地製宜推進廢棄礦山綜合治理,走出一條節約集約、綠色發展之路。

  “加強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建設,是全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障國家資源安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必然選擇。”王峰說,“全國礦產(chan) 資源開發利用領域主體(ti) 結合實際,相互借鑒,開拓創新,將推動礦產(chan)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邁上新台階。”

  本期統籌:欒心怡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