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托起穩穩幸福
【一線講述】
用心用情托起穩穩幸福
講述人: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辦事處主任 餘(yu) 文君
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轄區麵積1.84平方公裏,現有常住人口59812人,其中0至3歲嬰幼兒(er) 約900人,60歲以上老年人27334人。自擔任江寧路街道辦事處主任以來,轄區“一老一小”是我心底最柔軟的牽掛。如何擦亮人民城市幸福底色,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這是新時代社區發展麵臨(lin) 的重要命題,也是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答題。
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後一公裏”,也是人民群眾(zhong) 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有一次,我到蔣家巷居民區調研,一位阿姨對我說,平時在家幫子女帶小孩,基本上一刻不能脫身,希望有專(zhuan) 業(ye) 、公益的臨(lin) 時性托育機構,讓他們(men) 偶爾“喘喘氣、做自己”。在參加街道政協委員聯絡組活動時,有委員聽到居民反映,白天都是老人照料寶寶居多,遇到要出門辦事、就醫等情況,普遍存在寶寶臨(lin) 時性看護的需求。在老齡化程度高的時代背景下,0至3歲嬰幼兒(er) “托育難”問題,成為(wei) 我們(men) 亟待重視、解決(jue) 的問題。
隻有把群眾(zhong) 的“願望清單”變成社區治理的“幸福清單”,才能將民生實事真正做到人們(men) 心坎上。2022年,我們(men) 攜手靜安區教育局先行先試,在靜安區政協教育界別委員的專(zhuan) 業(ye) 助力下,打造了全市第一家社區“寶寶屋”,為(wei) 社區裏3歲以下幼兒(er) 家庭提供臨(lin) 時製、計時製的集中照護和育兒(er) 指導服務。作為(wei) “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我們(men) 的工作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為(wei) 解決(jue) 場地問題,我們(men) 采用“嵌入式”的建設模式,與(yu) 社區內(nei) 黨(dang) 群、為(wei) 老、幼兒(er) 教育設施等陣地融合打造。我們(men) 的第一家“寶寶屋”嵌入在社區綜合為(wei) 老服務中心三樓,一邊是日間托老、一邊是托幼、一邊是老年社區食堂。我們(men) 時常看到這樣暖心的場景:60多歲的老人,帶著80多歲的母親(qin) 來到日間托老,同時也把20多個(ge) 月的孫女放到“寶寶屋”,然後自己去買(mai) 菜、開藥,中午可以直接在我們(men) 的長者食堂吃飯。
熨帖的暖意背後,亦有著可以觸摸的民生情懷。今年,我們(men) 的社區“寶寶屋”2.0版持續升級,通過融入科學育兒(er) 指導理念,凸顯“一屋一特”。目前,江寧設有老少融合、嬰幼兒(er) 語言發展、融入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家庭滋養(yang) 型等5家不同樣態的社區“寶寶屋”,率先建成了“15分鍾托育服務圈”。值得一提的是,我們(men) 設在蔣家巷居民區裏的第5家“寶寶屋”已建設完畢,將於(yu) 6月1日正式運營。我們(men) 將以“寶寶屋”為(wei) “小支點”,撬動社會(hui) 治理的“大格局”,通過成立“幸福18(議事吧)”,形成共治善治的社會(hui) 治理新模式。
悠悠萬(wan) 事,民生為(wei) 大。為(wei) 讓“一老一小”等全齡人口感受到城市溫度,圍繞“15分鍾社區生活圈”建設,我們(men) 把公共服務供給做到了暖心處、細微處。我們(men) 在長者食堂針對老年人提供低油少鹽的營養(yang) 餐,提升長者食堂的品質和內(nei) 涵。我們(men) 還在另外一家社區食堂,提供老年人優(you) 惠套餐,有14元、16元、20元三類,為(wei) 轄區8個(ge) 樂(le) 齡站點供餐,每日送餐量在500客左右。同時,隨著2個(ge) 便民早餐點的設立、社區內(nei) 首家電影院的開業(ye) ,江寧轄區內(nei) 的煙火氣被持續點燃。
有了人人受益、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場景,才會(hui) 有“家在江寧,幸福寧聚”的情感認同。關(guan) 於(yu) 江寧的未來,還會(hui) 有更多幸福願景,我們(men) 將繼續當好“施工隊長”,打造滿足品質生活的服務體(ti) 係,讓孩子們(men) 茁壯成長,讓老年人樂(le) 享晚年,讓人們(men) 暢享健康生活,為(wei) 靜安區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提供基層樣本。
(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