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創新模式破解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對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綜合評估
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是推進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優(you) 化養(yang) 老服務供給的基本依據,根據《國家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的要求,將對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
最新統計顯示,我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經超過2億(yi) ,老年人綜合能力評估工作是一個(ge) 龐大的工程,目前各地的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在青海省西寧市,按照40個(ge) 指標對老年人身體(ti) 狀況及服務需求進行綜合評定,根據失能情況每人每月給予不同等次的養(yang) 老服務補貼和助餐、助潔、助浴等服務。
青海省西寧市老年活動中心工作人員 何雨菲:享受服務必評估的原則,我們(men) 通過對老年人的精神認知和身體(ti) 失能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還要形成照護參數,我們(men) 增加了一項叫環境評估,更好為(wei) 老年人提供居家輔具的作用。
“十四五”期間,全國將完成200萬(wan) 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老年人能力評估結果還將作為(wei) 進行適老化改造的依據。家住青海西寧的彭秀蓮老人,老伴常年臥床,經過評估後民政部門為(wei) 她家進行了適老化改造。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文亭社區居民 彭秀蓮 :臥室裏裝了一個(ge) 扶手,還裝了一個(ge) 這樣的感應燈,起床起不來了可以拉住就起來了。廚房裏這次裝了個(ge) 警報器,有啥事情了它就響了。對老年人照顧得是真周到。
目前《老年人能力評估規範》國家標準已經發布,評估內(nei) 容涉及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基礎運動能力、精神狀態、感知覺與(yu) 社會(hui) 參與(yu) 等方麵,根據評分結果,將老年人分為(wei) 能力完好、輕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完全失能五個(ge) 等級,根據評估結果確定老年人享受各種補貼政策的標準。
創新模式 緩解居家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失能老人照護是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的重點,很多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麵臨(lin)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難。近年來,各地通過創新發展家庭養(yang) 老床位等方式,緩解居家養(yang) 老失能老人家庭的照護難題。
“家庭養(yang) 老床位”滿足失能老人居家照護需求
山東(dong) 省濱州市85歲的杜凱龍老人患阿爾茨海默病多年,生活無法自理,從(cong) 去年7月份開始,老兩(liang) 口開始享受養(yang) 老機構人員的“上門服務”,每月花180元可以選擇家庭清潔、助餐、送醫助醫、精神慰藉等二十多種服務。
山東(dong) 省濱州市濱城區梁才街道居民 孝炎貞 :一個(ge) 月來四次,來了打掃衛生很熱情,也給老伴按摩,也量血壓,也查血糖,這種養(yang) 老模式很適合我,比在養(yang) 老院裏還自由,孩子們(men) 時間多了也來看看我。
杜凱龍老人享受的養(yang) 老服務叫“家庭養(yang) 老床位”,通過對失能老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並由養(yang) 老機構派人上門為(wei) 老人提供照護,濱州市為(wei) 全市一萬(wan) 三千多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建設了家庭養(yang) 老床位,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和誌願者上門等方式解決(jue) 失能老人居家養(yang) 老難題。
山東(dong) 省濱州市民政局局長 田洪健 :我們(men) 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實現了15分鍾之內(nei) 上門服務。而且我們(men) 的服務都是個(ge) 性化的,根據老年人需求服務,比如做飯、打掃衛生、量血壓、按摩、上醫院等,滿足了老年人“不離家、不離親(qin) 、不離群”的願望。
“養(yang) 老一張床”滿足失能老人照護、醫療服務
在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基礎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還試點將家庭養(yang) 老床位和家庭病床合為(wei) “養(yang) 老一張床”,高齡、失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家裏不僅(jin) 可以享受居家養(yang) 老服務,衛生部門還會(hui) 上門提供醫療服務解決(jue) 老人看病的難題。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翠苑一區居民 朱順毛 :紅外線感應這個(ge) 是監控我們(men) 安不安全,有沒有摔跤,在外麵有沒有回家,它都知道的。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翠苑一區居民 魏定芳 :吃飯方便,醫療的話,小區門口就是醫院,馬桶上這個(ge) 東(dong) 西感應器,你不用水,社區那邊有反應了,他們(men) 就知道我們(men) 家裏沒有人了。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科負責人 蔣小燕 :原來服務是不融合的,衛健委提供上門醫療服務;我們(men) 民政提供上門的養(yang) 老服務,那麽(me) 現在融合之後,老年人可以同步享受身體(ti) 照料的養(yang) 老服務,同時也可以享受衛健委的上門的醫療服務。
鏈接養(yang) 老資源 提供對應居家照護方案
針對大城市居家養(yang) 老痛點難點,北京市今年將完善居家養(yang) 老服務模式,通過養(yang) 老管家鏈接養(yang) 老資源,為(wei) 老年人提供居家照護服務綜合解決(jue) 方案。84歲的張俊英老人因患多種疾病常年臥床,為(wei) 了照顧老人的生活,家屬之前找過幾個(ge) 普通的家政人員,都因為(wei) 缺乏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護理知識無法滿足老人的照護需求。最近,通過養(yang) 老管家上門評估,為(wei) 老人匹配了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機構的照護師,上門為(wei) 老人提供照護服務。
北京市民 王心坦 :我們(men) 對這個(ge) 護理員比較放心,是因為(wei) 護理員背後有一個(ge) 強大的醫療團隊,有一個(ge) 護理團隊,這樣老人在護理期間有什麽(me) 問題的情況下,我們(men) 心裏會(hui) 有一個(ge) 很大的依托。
養(yang) 老管家 趙成偉(wei) :我們(men) 會(hui) 有管家帶著評估老師上門給老人做身體(ti) 評估,護理員首先要經過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正規的培訓。然後護理員在工作過程當中遇到什麽(me) 困難,也會(hui) 跟我們(men) 管家說,我們(men) 管家會(hui) 轉公司進行相應的支援。
北京市民政局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中,99%的老年人居家養(yang) 老;全市22萬(wan) 多名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其中85%選擇居家養(yang) 老。為(wei) 滿足絕大多數老人的居家養(yang) 老需求,下一步北京市將通過政府引導支持、市場主體(ti) 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構建居家養(yang) 老運行體(ti) 製,依托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站打造養(yang) 老服務管家隊伍和專(zhuan) 業(ye) 護理員隊伍,形成24小時全響應服務網絡,為(wei) 居家老年人提供市場化、專(zhuan) 業(ye) 化、標準化的養(yang) 老服務,通過照護人員上門服務等措施,將專(zhuan) 業(ye) 機構的養(yang) 老服務送到老人家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