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部門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
優(you) 化服務完善機製 增加崗位穩定就業(ye) (產(chan) 經觀察)
就業(ye) ,一頭連著老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擴大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渠道,穩定農(nong) 民工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推動就業(ye) 市場崗位需求逐步增加,就業(ye) 形勢保持總體(ti) 穩定。當前,技工院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困難人員、高校畢業(ye) 生等群體(ti) 就業(ye) 情況如何?獲得哪些具體(ti) 支持?記者進行了采訪。
——編 者
技工院校畢業(ye) 生——
實習(xi) 機會(hui) 多,工作需求大
本報記者 邱超奕
4月17日,陝西西安一處工地,由山東(dong) 博碩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搭建的智慧混凝土攪拌站高速運轉。來自山東(dong) 技師學院的實習(xi) 工程師王文升手拿電氣圖紙,熟練地完成布線工作。
別看王文升現在“幹得溜”,半年多前他還手忙腳亂(luan) 。“剛參加頂崗實習(xi) 時,也練過基本功,但缺乏經驗,總是碰上難題。”王文升說,有一回,他發現電壓突然下降,一時間不知所措,師傅田建民一眼看出是零線虛接,指導他快速排除了故障。
“實習(xi) 期間,這孩子進步飛快,技術熟了、經驗有了。”田建民是名電工老技師,王文升的成長他看在眼裏。
談及工作,王文升心裏踏實:“7月份我就要正式入職了,可以說畢業(ye) 與(yu) 就業(ye) 無縫銜接。”
作為(wei) 用人單位,博碩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對山東(dong) 技師學院的實習(xi) 安排十分滿意,“今年從(cong) 學校招了10名應屆畢業(ye) 生,公司早早就發出邀約、開出優(you) 渥待遇。”
過去,博碩公司這樣的中小企業(ye) 在招聘上沒少遇到痛點。“我們(men) 急缺專(zhuan) 業(ye) 技能人才,但苦於(yu) 不知道去哪裏招人,優(you) 秀人才也不知道怎麽(me) 找到我們(men) ,結果經常招到專(zhuan) 業(ye) 不對口的新人,導致公司培訓效果不佳,新人離職率也高。”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學校組織的頂崗實習(xi) ,很好地解決(jue) 了這些痛點。”山東(dong) 技師學院副院長張克清說,實習(xi) 前,學校會(hui) 通過調研,掌握合作企業(ye) 的崗位需求、專(zhuan) 業(ye) 要求、薪資待遇等情況,然後製定詳細的實習(xi) 計劃,精準推薦給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生,“這樣一來,企業(ye) 能快速收獲對口人才,學生也能準確找到施展技能的舞台。校企之間的信任度也越來越高,有利於(yu) 建立長期穩定的就業(ye) 合作關(guan) 係。”
這些年,山東(dong) 技師學院培養(yang) 的技工供不應求。究其原因,除頂崗實習(xi) 提高了求職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學校把就業(ye) 導向貫穿技工教育始終,積極推進“工學一體(ti) 化”教育模式試點。
“在數控專(zhuan) 業(ye) ,以前學生要先學機械基礎課。而現在,一入學就要模擬真實生產(chan) 流程,操作零部件加工。進入第三學年,還要參加工學交替實習(xi) 。”山東(dong) 技師學院智能製造學院院長秦巍說。
去年夏天,智能製造專(zhuan) 業(ye) 的學生石天元就到南京一家電子廠工學交替實習(xi) 半年。“技能工人的效率是我的兩(liang) 三倍,加工精度也高得多,讓我認清了差距,改掉了粗心、散漫的毛病。”石天元說。
“去之前他還是個(ge) 孩子,回來後真像個(ge) 大人了。”談起石天元的進步,班主任李傑說,工學交替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職業(ye) 認同感,同時培養(yang) 了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等寶貴的職業(ye) 素養(yang) ,這些是在學校難以學到的。
“不同於(yu) 頂崗實習(xi) ,工學交替實習(xi) 重在打基礎、樹理想,幫助學生在早期就樹立正確的職業(ye) 觀,對就業(ye) 來說,這和學知識、練技能同等重要,這也是學生們(men) 廣受企業(ye) 認可的關(guan) 鍵。”張克清說。
近年來,山東(dong) 省人社廳以企業(ye) 用工需求為(wei) 導向,以企校協同育人為(wei) 路徑,全麵推行“工學一體(ti) 化”技能人才培養(yang) 模式,技能人才培養(yang) 質量不斷提高。去年,全省技工院校畢業(ye) 生達12.7萬(wan) 人,就業(ye) 率97%以上。今年,95%以上的技校應屆畢業(ye) 生已進入頂崗實習(xi) 階段。
人社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技工院校平均每年為(wei) 生產(chan) 服務一線輸送近百萬(wan) 名技能人才,廣受用人單位歡迎。
就業(ye) 困難人員——
薦崗加幫扶,飯碗有保障
本報記者 鄭智文
“榮芳,最近咋樣?工作還適應嗎?”
“挺好的,華姐,工作內(nei) 容已基本掌握,爭(zheng) 取更加熟練!”
得知剛找著工作的呂榮芳就業(ye) 順利,吉林白城市洮北區就業(ye) 服務局副局長於(yu) 硯華很是開心。
今年44歲的市民呂榮芳患有風濕病,幹不了重活,家裏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之前我也沒少嚐試,但不是人家覺得我缺門手藝,就是覺得年紀大了……”幾番碰壁,呂榮芳愈發著急。
前不久,在洮北區就業(ye) 服務局的幫助下,呂榮芳終於(yu) 找到一個(ge) 公益性崗位:“每月能有一筆穩定收入,心裏的石頭落了地。”
“有的沒學曆沒技能,有的身體(ti) 有疾抱恙,有的年齡大……就業(ye) 困難人員各有各的難處,能幫忙的我們(men) 一定盡力。”從(cong) 事就業(ye) 幫扶工作35年,於(yu) 硯華對就業(ye) 困難人員格外上心。
深入調查,精準認定,分類幫扶,全程服務。針對就業(ye) 困難人員的實際需求,洮北區就業(ye) 服務局積極同企業(ye) 及相關(guan) 單位溝通,努力爭(zheng) 取更多崗位提供給就業(ye) 困難人員。同時,拓寬求職渠道,分類別收集崗位,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推送崗位、宣講政策、提供求職輔導和職業(ye) 技能培訓。
“大家好,歡迎收聽‘職等你來’節目,今天邀請老朋友華姐來為(wei) 大家‘送’工作,歡迎撥打熱線或在直播間留言。”4月11日上午,一場線上薦崗直播準時開啟,熱線電話接連響起。
“華姐,我50多歲,還好找工作嗎?”“您好,我們(men) 專(zhuan) 門收集了大齡勞動者崗位信息,看您傾(qing) 向於(yu) 找哪類工作?”
“想找做飯、家政這類的”“正好,我看有一家食堂在招服務員,您年齡合適,這是聯係方式,請記一下”……
半小時工夫,華姐就推薦了30份工作。直播剛結束,於(yu) 硯華的手機傳(chuan) 來一陣“嘀嘀”聲,打開一看,一個(ge) 名為(wei) “50歲以上最美麗(li) ”的求職群正在推送崗位信息。“大齡人員就業(ye) 更為(wei) 不易,我們(men) 特意拉了微信群,每天不間斷發布信息,老百姓有疑問都可以直接溝通。”於(yu) 硯華介紹。
線上薦崗,方便高效;線下幫扶,周到貼心。
“之前,我們(men) 兩(liang) 口子都在家待業(ye) ,壓力很大。”市民王恒平時打零工,最近沒活幹,夫妻兩(liang) 人在家很著急。經過洮北區就業(ye) 服務局調查,不到5天,王恒就完成了零就業(ye) 家庭認定。
“這家單位在招聘調查人員,雖然經常下鄉(xiang) ,但基本每天都能回家,挺適合你。”於(yu) 硯華為(wei) 王恒精心挑選崗位,轉頭又向用人單位推薦起他,“這孩子剛認定了零就業(ye) 家庭,交流下來感覺人挺踏實,符合咱們(men) 崗位需求,能不能讓他試試?”
經過後續麵試,王恒順利上崗,“生活有盼頭,我會(hui) 倍加珍惜這份工作。”
洮北區就業(ye) 服務局深入實施三級就業(ye) 援助機製,“一人一策”個(ge) 性化推薦崗位。2021年以來,洮北區已認定就業(ye) 困難人員4682人,零就業(ye) 家庭就業(ye) 援助率達到100%。對於(yu) 已經找到工作的就業(ye) 困難人員,還會(hui) 定期組織電話和入戶回訪,動態掌握困難人員就業(ye) 失業(ye) 、援助服務、享受政策等情況,鞏固幫扶成果。
吉林省人社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吉林持續加大政策幫扶力度,不斷優(you) 化“96885吉人在線”平台,多渠道促進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創業(ye)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吉林共幫助1.3萬(wan) 餘(yu) 名就業(ye) 困難人員成功上崗。
高校畢業(ye) 生——
輔導送上門,求職更科學
本報記者 劉溫馨
“沒想到,A4紙大的簡曆中居然有這麽(me) 多門道!”4月中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23年校園綜合雙選會(hui) 現場人頭攢動,經濟學院應屆本科畢業(ye) 生葛玥在一張寫(xie) 著“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職業(ye) 指導服務”的桌子前排起了長隊。
等輪到自己,葛玥急忙將簡曆遞給對麵的就業(ye) 導師張笑男。“先看大標題,最好不籠統說‘個(ge) 人簡曆’,而是突出求職意向。再看專(zhuan) 業(ye) 課,可增添幾門選修課,展現專(zhuan) 業(ye) 寬度。還有實習(xi) 經曆,不求麵麵俱到,應突出與(yu) 崗位匹配的內(nei) 容,快速吸引招聘者的注意。”身為(wei) 北京市豐(feng) 台區人社局工作人員,張笑男迅速作出了“診斷”。收到中肯建議,葛玥很是感激。
“一份簡曆,折射出高校畢業(ye) 生求職時的困惑,最常見的是準備不足、求職意向不清晰。”張笑男告訴記者,這些天他已深入多所高校現場“坐診”。
“4、5月份是高校畢業(ye) 生求職的黃金期,人社服務進校園活動周周都有。”北京市人社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以本次雙選會(hui) 為(wei) 例,共邀請102家知名企業(ye) 到場,提供1100餘(yu) 個(ge) 崗位,還聘請了高級職業(ye) 指導師當麵教學。
今年以來,北京市區兩(liang) 級人社部門已在高校舉(ju) 辦線上線下招聘會(hui) 184場,累計提供崗位9萬(wan) 餘(yu) 個(ge) ;開展了校區對接、人社局長進校園等活動,當麵為(wei) 學生送政策、送崗位、送信息、送指導、送培訓。
“人社部門更了解企業(ye) 需求,能站在招聘方的角度為(wei) 大家提供更多幹貨和實招。”首經貿城市學院應屆碩士畢業(ye) 生朱芊逸說。
人社部門送服務的同時,也加深了對高校畢業(ye) 生群體(ti) 的了解。“薪資水平、是否有落戶指標等是當前畢業(ye) 生較為(wei) 關(guan) 注的因素。”張笑男說,一下午的時間與(yu) 近百名畢業(ye) 生交流,深深感到現在的畢業(ye) 生能力強、有主見、考慮問題周全,相信他們(men) 能找到發光發熱的舞台。
“基層就業(ye) 是新趨勢,去年在學院畢業(ye) 生中占比將近30%。”首經貿會(hui) 計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譚靜介紹,近兩(liang) 年,不少同學不再紮堆“北上廣深”,非一線城市、縣城、基層也成為(wei) 畢業(ye) 生就業(ye) 的熱門選擇。人社部數據顯示,自2006年實施以來,“三支一扶”計劃已累計選派51萬(wan) 名高校畢業(ye) 生到基層服務。今年計劃招募3.4萬(wan) 名高校畢業(ye) 生,到基層開展支教、支農(nong) 、支醫等服務。
“也有一些同學沒找到滿意的工作,傾(qing) 向於(yu) 再等一年。”首經貿會(hui) 計學院副院長於(yu) 鵬說,近年來,學生慢就業(ye) 現象並不少見,“‘慢’不是放棄,而是積蓄力量、提升能力,為(wei) 更好的機會(hui) 做準備。”
為(wei) 了減少學生畢業(ye) 後觀望、猶豫的時間,學校主動作為(wei) ,將就業(ye) 服務提早提前。“我們(men) 把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貫穿到人才培養(yang) 的全過程中。比如,推動產(chan) 教融合,和知名會(hui) 計師事務所深度合作,每年為(wei) 近百名同學提供高質量的見習(xi) 機會(hui) 。”於(yu) 鵬說。
對此,首經貿會(hui) 計學院應屆碩士畢業(ye) 生王芳桃深有體(ti) 會(hui) 。在校期間,她通過學院推薦,進入一家會(hui) 計師事務所實習(xi) 三個(ge) 月,職業(ye) 選擇因此變得清晰明確,“現在找工作,就一心奔著審計崗位去了。入職企業(ye) 也對我的實習(xi) 經曆十分認可。”
“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時,我們(men) 會(hui) 第一時間幫助解決(jue) 。”首經貿就業(ye) 指導中心老師付明岩表示,學校就業(ye) 指導中心將做實做細學生求職服務工作,加強就業(ye) 意向摸底和跟蹤反饋,搭建畢業(ye) 生與(yu) 用人單位精準對接平台,滿足畢業(ye) 生日益多元化的就業(ye) 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