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開放計算更好滿足算力需求(新知)

發布時間:2023-06-06 09:1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象】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東(dong) 數西算”工程的啟動、“雙碳”工作的推進,開放計算這一協同創新模式備受關(guan) 注。前不久,首個(ge) 麵向全產(chan) 業(ye) 的開放計算標準工作委員會(hui) 在北京成立,並啟動建立多個(ge) 開放標準。通過構建統一的規範和標準,開放計算將加速新技術的落地應用,更好滿足爆發式增長的算力需求。

  【點評】

  當前,數據海量增長,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邁向更高發展階段,對算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提升算力水平,有兩(liang) 個(ge) 努力方向:一是讓單芯片的算力更強,二是增加服務器數量。隨著集成電路進入“後摩爾定律”時代,單芯片算力逐漸逼近上限,後一技術路線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作為(wei) 算力資源最重要的載體(ti) ,數據中心的發展大大提升了我國算力水平。截至2022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wan) 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80百億(yi) 億(yi) 次/秒。不過,數據中心走向集中化、規模化,隨之而來的成本、能耗、碳排放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讓數據中心更高效、更節能、更可持續地發展,以更好滿足算力需求,成為(wei) 亟須解決(jue) 的一個(ge) 難題。

  開放計算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它通過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設計,降低了服務器的使用成本,提升了數據中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比如,國內(nei) 一家電信運營商通過開放計算“整機櫃”的形式進行服務器部署,集中供電、散熱和管理,能耗節省20%,空間利用率達到90%;一個(ge) 大型數據中心使用開放計算技術後,運維效率提升3倍以上,係統故障率降低90%。

  如同開源改變了軟件的協作與(yu) 創新模式,開放計算也具有消除技術壁壘的優(you) 勢。它能將計算產(chan) 業(ye) 上下遊企業(ye) 整合起來,為(wei) 創新提供一個(ge) 可以迅速傳(chuan) 遞到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通道”。近年來,從(cong) 服務器、存儲(chu) 、網絡,到供電、散熱、基礎設施管理,開放計算已延伸至計算產(chan) 業(ye) 各環節。未來,基於(yu) 開放標準的基礎設施占比有望繼續上升。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40%的服務器基於(yu) 開放標準。

  如今,開放計算已在計算產(chan) 業(ye) 內(nei) 得到廣泛認可。在綠色化發展趨勢下,開放計算促進了節能等新技術的推廣普及,以較低成本取得了更大規模的算力。不過從(cong) 現階段看,開放計算主要脫胎於(yu) 部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用戶,雖然形成了很多創新技術和標準,但產(chan) 業(ye) 生態仍需健全,技術的普惠度有待提升。解決(jue) 開放計算落地“最後一公裏”的難題,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範圍,麵向產(chan) 業(ye) “生態圈”開展技術創新和標準建設,讓不同產(chan) 業(ye) 環節的企業(ye) 、不同類型的客戶都能融入開放計算產(chan) 業(ye) 生態並從(cong) 中獲益。

  算力作為(wei) 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chan) 力,對推動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當前,開放計算的溢出效應和影響力與(yu) 日俱增,成為(wei) 一種重要的技術開發和創新模式,為(wei) 計算產(chan) 業(ye) 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提供了可行方案。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優(you) 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積極發展開源技術體(ti) 係和開放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定能推動開放計算加速賦能千行百業(ye) ,在數字經濟賽道上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2日 05 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