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技術賦能養老服務(微觀)
迭代升級相關(guan) 應用場景,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持續提升養(yang) 老服務水平
“老人家,你還好吧?家裏有啥異常情況沒得?”
“沒得啥子。因為(wei) 屋裏頭有人,我就一直把門開著。”
前不久,重慶南岸區智慧養(yang) 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線上巡檢時發現,一戶老人家的門磁感應出現異常,遂第一時間與(yu) 老人取得聯係。
這個(ge) 生活片段,充分體(ti) 現了智慧養(yang) 老服務的優(you) 勢。我國老年人大多選擇居家養(yang) 老,但許多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邊,生活中麵臨(lin) 意外跌倒、突發疾病等安全風險。一些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可以在解決(jue) 這類問題方麵派上大用場。比如,戴上智能手表、手環,可以實時監測心率、血壓等健康數據;在廚房裝上煙霧報警器、煤氣泄漏報警器和防溢水報警器,如有意外可第一時間自動報警;安裝智能門磁,如果房門超過一定時間未關(guan) 閉,子女能及時收到提醒……智慧養(yang) 老產(chan) 品具有實時、快捷、高效等特點,能有效彌補養(yang) 老服務缺口,讓老年人更舒心、子女更放心。
近年來,我國智慧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業(ye) 態不斷創新,為(wei)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打開了許多新的空間,但仍存在產(chan) 品供給不足、數字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從(cong) 各地實際來看,智慧養(yang) 老服務在養(yang) 老院等場景有不少有益探索,但在居家場景仍相對少見。因此,還要研發更多價(jia) 廉質優(you) 、適合居家場景的可穿戴、便攜式設備,進一步提升智慧養(yang) 老產(chan) 品普及度。同時,要聚焦老年人“觸網”的痛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居智能化、適老化改造,讓更多老年人盡早享受到智慧養(yang) 老服務。
社區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關(guan) 鍵載體(ti) ,加快推進智慧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擴大智慧養(yang) 老服務覆蓋範圍。依托社區,可以讓更多智慧養(yang) 老應用落地。比如,如果老年人想休閑,可以通過相關(guan) 服務係統告知他們(men) 當天的電視節目、社區開展的活動等內(nei) 容;老年人在社區食堂就餐,可提供就餐刷卡、刷臉支付等服務,自動完成就餐結算及補貼減免。在發展居家智慧養(yang) 老服務的同時,通過社區提供可以集中實現的公共服務,能夠實現效益最大化。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8億(yi) 人。據測算,“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智慧養(yang) 老行業(ye) 有巨大的社會(hui) 需求,但必須同步提升產(chan) 品用戶體(ti) 驗和場景覆蓋率,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個(ge) 性化養(yang) 老需求。還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智能技術隻是輔助人工而非完全替代。將數字應用和人工服務、線上監測和線下響應有機結合,讓智慧養(yang) 老兼具數字精度與(yu) 人文溫度,才能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進智慧養(yang) 老,是構築美好數字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方麵。順應這一社會(hui) 發展趨勢,迭代升級相關(guan) 應用場景,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持續提升養(yang) 老服務水平,定能為(wei) 老年人生活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技術進步的紅利真正變成老年人的福祉。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7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