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家門口的幸福感越來越強(暖聞熱評)

發布時間:2023-06-12 09:5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關(guan) 鍵詞】一刻鍾便民生活圈

  【事件】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是指在步行15分鍾左右的範圍內(nei) ,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wei) 目標的社區商圈。這兩(liang) 年,不少居民發現,“小修小補”正有序回歸,“一點多用”的服務綜合體(ti) 陸續建成,養(yang) 老、托幼等服務水平逐漸提升……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已成為(wei) 惠民生、促消費、暢通城市經濟微循環的重要載體(ti) 。

  【點評】

  對社區居民來說,步行一刻鍾就能滿足買(mai) 菜、就餐、理發等生活需求,還能享受醫療康養(yang) 、休閑娛樂(le) 等品質服務,這是實實在在的便利與(yu) 近在咫尺的幸福。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質,折射出城市的發展溫度。

  為(wei) 居民提供便利,關(guan) 鍵在於(yu) 聚焦居民需求,按照“缺什麽(me) 、補什麽(me) ”的原則,將居民所需所盼作為(wei) 社區“添什麽(me) ”的依據。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推進,居民生活方式發生轉變,人們(men) 對於(yu) 生活便利的需求愈加多元。這意味著家門口不僅(jin) 要有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場、維修點等基本保障類業(ye) 態,還要積極引入運動健身房、新式書(shu) 店、茶藝咖啡館等品質提升類業(ye) 態,更要因地製宜配建老年康護、幼兒(er) 托管、殘障人士照護等特定群體(ti) 服務設施。不斷豐(feng) 富社區消費業(ye) 態、完善服務功能,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才能更好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截至目前,80個(ge) 試點地區共建設便民生活圈1402個(ge) ,覆蓋居民社區2766個(ge) ,服務居民3200多萬(wan) 人。一個(ge) 個(ge) 數字背後,是便民生活圈不斷織密民生服務網絡、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的探索實踐。北京市朝陽區呼北社區便捷服務綜合中心設置維修區、裁縫室、智能快遞櫃等區域,實現服務疊加、“一點多用”;天津市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搭建遠程診療係統,匯聚更豐(feng) 富的醫療資源,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就能預約醫生進行遠程會(hui) 診;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將一幢閑置小樓改造成社區食堂,吸引周邊居民前來用餐……善用新技術,優(you) 化公共設施空間布局,才能更好滿足民生需求,以精細化城市治理提升群眾(zhong) 生活幸福感。

  在建設一刻鍾便民生活圈的過程中,經營主體(ti) 的成長、社區居民的參與(yu) 發揮著重要作用。從(cong) 試點地區實踐來看,簡化社區店鋪開業(ye) 程序,鼓勵大企業(ye) 向社區店鋪輸出品牌、管理和服務等,可以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ti) 活力。再比如,組建社區誌願服務隊,能更好調動起居民參與(yu) 清潔保潔、代購配送等社區服務的熱情。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的便民生活圈建設新模式,有利於(yu) 增強社區服務供給能力,讓便民生活圈真正“落地生根”。

  創建一刻鍾便民生活圈,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ju) 措。未來,當布局合理、業(ye) 態齊全、功能完善的社區商業(ye) 日益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品質化,廣大居民家門口的幸福感定會(hui) 越來越強。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