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珠江煙水碧濛濛 “千年商都”更綠美

發布時間:2023-06-15 10: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水岸與(yu) 城市”係列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劉 坤 唐一歌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雪峰

  “珠江煙水碧濛濛。”

  夏日夜晚,泛舟珠江。眼前,兩(liang) 岸美景交相輝映、如詩如畫;遠處,廣州塔色彩斑斕、如夢如幻。誠如斯言:“奔騰的珠江,讓廣州這個(ge) ‘千年商都’充滿了厚重的底蘊與(yu) 澎湃的活力。”

  廣州,河流水係發達,大小河流(湧)眾(zhong) 多,水域麵積廣闊。自古以來,當地百姓就對水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如今,依水而生的城市更加煥發出勃勃生機。日前,記者來到珠江廣州河段、南崗河等地,探尋廣州水與(yu) 城的“發展密碼”。

  1.水清岸綠 生態治理造就幸福河湖

  南崗河,地處廣州市黃埔區中東(dong) 部,源於(yu) 峨山,匯入東(dong) 江,幹流全長24公裏。這條蜿蜒小河,有“十米河寬、百米河灘”之說,兩(liang) 岸綠意盎然、鬱鬱蔥蔥,猶如鑲嵌在黃埔城區的綠色長廊。

  “鷺洲螢穀”,是南崗河上遊一處小有名氣的打卡地,由河邊的荒灘改造而成的小島、沙洲,吸引了各種鷺鳥前來棲息覓食。

  “看,迎麵飛來的這隻是白鷺,遠處那隻灰色的是蒼鷺。我們(men) 在南崗河原來河灘地形的基礎上進行‘微幹預’,栽種了鳥、蛙、螢火蟲等喜歡的植物,供它們(men) 棲息。”廣州市黃埔區河長辦高級工程師高大康介紹。生態調查顯示,南崗河現有鳥類68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褐翅鴉鵑、紅喉歌鴝和畫眉。

  然而,過去的南崗河並非如此。伴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南崗河生態環境曾一度惡化,河道淤塞,水質汙染。“以前,南崗河上遊長平到水西段河道兩(liang) 岸都是荒地、雜草叢(cong) 生,有的地方還堆滿了建築垃圾。”高大康說。

  自2017年全麵推行河長製以來,黃埔區堅持重拳治亂(luan) 、源頭治汙,開展“散亂(luan) 汙”整治等專(zhuan) 項行動,清理違建2萬(wan) 多平方米,整治汙染源1300多宗,增加汙水處理能力每天15萬(wan) 噸,鋪設汙水管網103.5公裏,基本實現雨汙分流。

  如今,南崗河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質持續提升,從(cong) 2017年的劣五類,逐步提升到三類,部分水體(ti) 達到二類;生態岸線達到90%以上,生物種類顯著增加。

  “我們(men) 在最大限度改善河流生態、保障河道堤防安全的同時,還新建了一些便民設施,打造城市公園功能。”黃埔區水務局河湖科工作人員魏簫說,去年12月,南崗河上遊幸福河湖綜合提升項目開工,修建碧道,並優(you) 化利用橋下空間,打造“悅動公園”,新增了籃球場、健身器材等設施,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休閑玩耍。

  一個(ge) 雨後的下午,30多歲的黃埔區市民張寧正陪著兒(er) 子在“悅動公園”蕩秋千。“我家就住在南崗河附近的長嶺街,這邊生態特別好,有山有水,滿目青翠,兒(er) 子很喜歡在這裏玩。”張寧說。

  沿著河邊碧道繼續前行,記者來到了南崗河邊的一處藝術花田。60歲出頭的黃埔區市民葉女士正和幾位鄰居在此賞花、拍照。“河兩(liang) 岸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你瞧,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前不久這裏還舉(ju) 辦了一場戶外音樂(le) 節活動。置身鳥語花香之中,聽著美妙悠揚的音樂(le) ,別提有多愜意了。”葉女士說。

  鳶飛魚躍,山高水長。南崗河作為(wei) 廣東(dong) 省唯一入選的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正在讓城市變得更綠、更美。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市河長辦常務副主任姚漢鍾表示,2022年,廣州水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河湖水生態持續向好。民調顯示,超八成市民對水環境治理整體(ti) 滿意,並對河湖長製點讚。

  2.文思悠悠 曆史記憶賦能水上文旅

  滔滔珠江,奔湧而來,“三龍吐珠”,八門入海,展現著廣州的商都氣象,訴說著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的故事。

  日前,廣州商學院學生林薇和幾位同學一起,參觀了位於(yu) 珠江黃金岸線東(dong) 端的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等地,親(qin) 身感受海上絲(si) 綢之路以及廣州這座世界商貿名城、繁盛港口城市的曆史文化魅力。

  南海神廟,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是廣州對外貿易交往的曆史見證和重要史跡。走進南海神廟,一個(ge) 寫(xie) 有“海不揚波”四個(ge) 大字的石牌坊映入眼簾,不少前來參觀的遊客選擇在此拍照留念。在南海神廟西南角的浴日亭,同樣享有盛名。曆史上,北宋大文豪蘇軾曾在浴日亭觀日出,並寫(xie) 下七言律詩:“劍氣崢嶸夜插天,瑞光明滅到黃灣。坐看暘穀浮金暈,遙想錢塘湧雪山……”

  而位於(yu) 南海神廟附近的扶胥古運河遺址,也承載著一段段與(yu) 海上絲(si) 路有關(guan) 的曆史記憶。扶胥古運河開鑿於(yu) 北宋,距今已有900多年曆史,曾是廣州通往世界的窗口。其遺址於(yu) 1994年6月被列為(wei) 黃埔區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1月,扶胥古運河連通工程項目正式動工。未來,這裏將恢複古運河路線,打造“一河兩(liang) 帶四點”的海絲(si) 記憶風貌帶。一條八公裏水上文旅路線,將有力帶動穗東(dong) 文旅品牌打造、文旅景區發展。

  一條條河流煥發風采,一幅幅畫卷鋪展開來。如今,廣州與(yu) 水相關(guan) 的文化旅遊業(ye) 態正蓬勃發展。炎炎夏日,長隆水上樂(le) 園受到不少市民和遊客的青睞。5月13日,長隆水上樂(le) 園舉(ju) 辦母親(qin) 節主題活動,100位母親(qin) 帶著孩子們(men) ,與(yu) 眾(zhong) 多前來的市民、遊客一起加入了這場夏日派對,享受玩水的快樂(le) 。

  此外,廣州譜寫(xie) 的“水文章”還成了當地營商環境的獨特優(you) 勢,成了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廣州市黃埔區水務局局長桂紅豔說:“我們(men) 紮實推進‘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因地製宜發展不同的水經濟。水美了,生態好了,城市也就美了,企業(ye) 和人才也願意留下來。今後,我們(men) 要繼續把水經濟、‘水文章’做得更好。”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湖管理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呂文斌表示,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未來河道治理、水岸建設的目標。要了解河流水係的格局與(yu) 自然屬性,不同自然屬性的河道具有不同的水岸開發模式;要收集各區段與(yu) 水有關(guan) 的曆史文化,講好水故事;以河道自然屬性為(wei) 基礎,以水故事、水文化為(wei) 敘述方式,通過河流與(yu) 水岸的開發利用,帶動文化、旅遊甚至科技創新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

  3.向水而樂(le) 有序管理推進人水和諧

  自古以來,人類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興(xing) 。水是城市的生命線,是城市曆史文化的軌跡,更是支撐現代城市物質與(yu) 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

  呂文斌認為(wei) ,好的河流水岸具有三個(ge) 特征:一是滿足河流規劃設定功能,主要是水安全、水資源、航運及生態景觀;二是因地製宜,河道水岸的景觀與(yu) 城市景觀保持和諧;三是滿足人民不斷提升的文化與(yu) 休閑需求,良好的水岸設計,可以為(wei) 人民提供多樣的濱水生活空間和生態產(chan) 品。

  在呂文斌看來,處理好河流和城市的關(guan) 係,就是要處理好安全與(yu) 生產(chan) 的關(guan) 係、保護與(yu) 發展的關(guan) 係、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係統謀劃“四張水網”,即一體(ti) 化高質量的供水保障網、安全可靠的防洪減災網、全區域綠色生態水網和現代化的智慧監管服務網,促進治水治城一體(ti) 規劃,讓城市因水而美、產(chan) 業(ye) 因水而興(xing) 、人民因水而樂(le) 。

  豐(feng) 富的地形地貌和水係結構,不僅(jin) 為(wei) 城市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和資源,同時也對河湖治理提出了挑戰。

  桂紅豔也表示,現在到河邊遊玩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會(hui) 亂(luan) 扔垃圾、踩踏植被、亂(luan) 停車輛,還有一些遊客會(hui) 在河邊綠化地亂(luan) 搭帳篷、露天燒烤等。這些行為(wei) 會(hui) 對生態環境造成一些破壞,同時也會(hui) 增加管理的難度和成本。

  河湖管理保護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上下遊、左右岸、不同行政區域和行業(ye) 。“各部門應加強合作,建立起長效管理機製,同時也要進行社會(hui) 公眾(zhong) 宣傳(chuan) ,提升市民素質。”桂紅豔說。

  長遠來看,治理水生態、保護水環境,關(guan) 係人民福祉,關(guan) 係國家未來,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廣州治水依然任重道遠。”廣東(dong) 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shu) 記林克慶表示,麵對多年以來粗放發展模式累積下來的生態欠賬,治水要從(cong) 改變自然、征服自然轉變為(wei) 調整人的行為(wei) 、糾正人的錯誤行為(wei) 。從(cong) 係統思維和全局角度入手,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複、水環境治理。

  “我們(men) 要堅持將提高市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wei) 檢驗治水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比學趕超、賽龍奪錦,奮力建設綠美廣州。”林克慶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