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釋放數字經濟促進就業的潛能

發布時間:2023-06-19 10:12:00來源: 人民日報

  數字經濟打破了工作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增強了工作的靈活性、選擇性和包容性,為(wei) 穩就業(ye) 提供了重要支撐

  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啟動2023年百日千萬(wan) 招聘專(zhuan) 項行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多方主體(ti) 參與(yu) 聯動,助力高校畢業(ye) 生及各類勞動者求職就業(ye) 。當前,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進而衍生出大量新就業(ye) 形態,成為(wei) 創造就業(ye) 的新增長點,為(wei) 勞動力市場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

  數字技術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導力量。當前,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相互促進,推動新業(ye) 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和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有中出新、日新月異”交織演進,推動著勞動領域出現三大趨勢變化。一是需求上由“數量型”向“技能型”快速轉變,主要是向技能勞動轉變,我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將快速增加。二是供給上由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正在改變人力資源結構。三是勞動形態上,一大批新生代勞動者投身數據驅動、網絡協同、平台支撐的現代服務新業(ye) 態,數字技能勞動者數量快速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與(yu) 2015版大典相比,淨增158個(ge) 新職業(ye) ,並首次標注了97個(ge) 數字職業(ye) ,占職業(ye) 總數的6%。2019年以來公布的新職業(ye) 中,與(yu) 數字化、智能化緊密關(guan) 聯的占到60%左右。數字經濟打破了工作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增強了工作的靈活性、選擇性和包容性,能夠吸納包括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為(wei) 穩就業(ye) 提供了重要支撐。

  充分釋放數字經濟創造就業(ye) 崗位和促進充分就業(ye) 的潛能,需要推動平台企業(ye) 規範健康發展,鼓勵頭部平台企業(ye) 探索創新。一方麵,發揮企業(ye) 開發和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體(ti) 作用,深度推進“產(chan) 教融合”,鼓勵企業(ye) 、大學、科研機構深化創新合作,培養(yang) 更多符合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的數字化新型人才。另一方麵,數字經濟對中小企業(ye) 的吸引力、聚合力越來越強,促進數字平台上的中小企業(ye) 持續繁榮發展,就能不斷創造新的就業(ye) 崗位,同時數字平台還能實現人才供需的精準匹配。

  充分釋放數字經濟創造就業(ye) 崗位和促進充分就業(ye) 的潛能,還需要提升廣大勞動者的數字素養(yang) 和數字技能。從(cong) 勞動需求來看,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工業(ye) 互聯網、數字模擬、人工智能、物聯網控製等領域的人才需求會(hui) 越來越大,培養(yang) 更多數字技能人才,才能滿足企業(ye) 用工需求。從(cong) 勞動供給來看,需要彌合“數字鴻溝”,讓普通勞動者掌握更多數字技能。比如,增強農(nong) 民工的數字技能可以為(wei) 其打開進入數字經濟行業(ye) 的通道,讓他們(men) 既能適應現代化智能工廠的需要,也能投身到現代服務的新業(ye) 態中。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新需求創造新職業(ye) 、新供給創造新市場、新技能適應新發展,順應數字化浪潮,繼續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不僅(jin) 會(hui) 為(wei) 穩就業(ye) 提供更多助力,還將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楊誌明 作者為(wei)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hui) 會(hui) 長)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