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明中國實踐】數字技術“寧”相伴,文化“兩創”別樣紅
數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深度融入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也為(wei) 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帶來了新契機。千年曲阜,文脈悠悠。近年來,山東(dong) 濟寧持續打造文化“兩(liang) 創”新高地,不斷為(wei) 儒家文化的傳(chuan) 播插上“數字翅膀”。儒韻新風因文化“兩(liang) 創”在濟寧浩蕩,讓中華優(you) 秀文化更加吸引人們(men) 的目光和腳步,也為(wei) 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無限可能。
數字出版、全息影像,科技賦能講好傳(chuan) 統文化故事
《孟母教子》《論語名句》《始祖的足跡》《鑿壁偷光》《女蝸伏羲的傳(chuan) 說》《孔子歸來》……走進山東(dong) 美猴文化創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走廊兩(liang) 側(ce) 的文化牆上展示著公司自成立以來所參與(yu) 製作的動漫成果,這些以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題材的動漫作品總時長達上千分鍾,其中大部分都與(yu) 儒家文化有關(guan) 。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絕不是簡單複古,而是辯證取舍、推陳出新,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傳(chuan) 統文化的新呈現新表達,助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外傳(chuan) 播交流,擴大國際影響。”近年來,該公司負責人陳洪慶帶領團隊利用互聯網技術,采取漢字、普通話拚音、英文互為(wei) 對照的形式,製作了集文字、語音、動畫於(yu) 一體(ti) 的數字圖書(shu) 。讀者隻要用手機掃碼,便可輕鬆實現閱讀圖書(shu) 、觀賞動畫、學習(xi) 語言等多種功能。團隊還著力研究將動作捕捉的技術充分運用到動漫的設計和製作當中,二者結合,極大提升了動漫製作效率,加速儒家文化走向世界。
陳洪慶告訴記者,《〈論語〉名句故事》《孟母教子》衍生圖書(shu) ,目前已被中國國家漢辦列為(wei) 全球孔子學院課外閱讀輔助教材,在全世界四百多所孔子學院、七百多所孔子課堂推廣使用。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新興(xing) 數字結合,如今在濟寧越發普遍。有著新“三孔”之稱的尼山聖境,受益於(yu) 傳(chuan) 統與(yu) 新興(xing) 的“跨界融合”,給往來於(yu) 此的人們(men) 提供了“可觀、可聽、可帶走”的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的契機,依托文旅融合新實踐,為(wei) “儒學”搭建了永不落幕的“大舞台”。
6月21日,記者走進尼山聖境大學堂,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打卡”大型禮樂(le) 表演《金聲玉振》。該表演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作為(wei) 立意方向,取材於(yu) 《禮記》《周禮》《儀(yi) 禮》等經典典籍,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階段所涉及的重要儀(yi) 式為(wei) 主軸線,展現聖賢君子由凡入聖的過程。
演出開始後,110名專(zhuan) 業(ye) 演員、四百多平方米LED屏幕、8台激光投影機、三百多部舞台燈光、2條貫徹劇場直線滑軌共同開啟,利用現代舞台機械技術製作的大型竹簡LED地屏,橫貫全場,覆蓋地麵所有表演空間。據介紹,為(wei) 了讓演出效果達到最佳,《金聲玉振》整台演出將詩、樂(le) 、舞等中國古典藝術形式與(yu) 當代技術前沿的舞台裝置、大型機械、全息影像和聲光電等手段相結合,讓中華千年禮樂(le) 的悠揚通過數字賦能傳(chuan) 遍大江南北。
“互動式”“沉浸式”體(ti) 驗,讓孔子思想觸手可及
在如今的濟寧曲阜,“老三孔”煥發新生機,“新三孔”綻放新魅力,一“老”一“新”,承前啟後,借演藝、創意、科技之風,推動儒家禮樂(le) 文化傳(chuan) 播、促進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珠聯璧合”吸引中外遊客在此流連忘返。
磨砂亞(ya) 克力書(shu) 牆通過明暗浮雕突起,巧妙組合成一尊高大巍峨的孔子像,配合多媒體(ti) 影像,光影流動間,“大哉孔子”在人們(men) 眼前徐徐鋪展……走進孔子博物館,隨處可見曆史文化與(yu) 現代科技的交互融合。
孔子博物館利用多媒體(ti) 、智能移動終端等形式,融入遊戲,使觀眾(zhong) 在逛展中可以沉浸式體(ti) 驗儒家文化的魅力。
“請問究竟什麽(me) 是仁?”“仁,可以用簡單的‘愛人’二字來概括,將人放在一切事務的第一位……”模仿微信界麵設計的“夫子答問”互動展區,成了不少前往孔子博物館參觀遊客的熱門打卡點。借助大型觸控屏幕,遊客僅(jin) 需輕觸對話框中的內(nei) 容,給孔夫子發條“微信”,便能實現與(yu) 孔夫子“穿越時空”對話。通過沉浸式互動的方式,讓孔子思想變得更為(wei) “觸手可及”。
此外,在《論語》瀑布牆上,一句句耳熟能詳的儒家經典,以光影的形式躍然眼前;在《孔子聖跡圖》上,180個(ge) 經典故事通過投影與(yu) 畫卷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孔子波瀾壯闊的一生……一位遊客參觀完後讚歎:“跟著展陳邊走邊看,仿佛經曆了孔子的一生,還能通過各種屏幕進行沉浸式互動,非常有趣。”
即便不能親(qin) 臨(lin) ,群眾(zhong) 也可以訪問孔子博物館官網,借助VR博物館、數字文物等功能,“雲(yun) ”遊孔博。
近些年,曲阜也跳出“老IP”,借助數字技術讓“老三孔”煥發新活力。2021年10月1日,三孔景區正式上線運營智慧·三孔MR數字文旅融合體(ti) 驗項目,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正式上線運營MR景區混合現實體(ti) 驗項目的景區,項目采用全球領先的MR混合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與(yu) 聲學技術,結合景區的曆史文化內(nei) 容,疊加全息數字化內(nei) 容,形成與(yu) 景區現場相對應的“三孔平行世界”。
戴上相關(guan) 設備後,以孔子學生宰宇為(wei) 原型設計的虛擬動漫人物“宰小宇”便會(hui) 出現在眼前。遊覽過程中,遊客隨機觸發劇情,“宰小予”便開始釋義(yi) 經典,講述祭孔大典、萬(wan) 仞宮牆、杏壇講學、十三碑亭等曆史典故和淵源,讓遊客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儒家文化的諄諄教誨。
據介紹,該項目不僅(jin) 為(wei) 同類景區的虛擬旅遊數字化建設樹立了行業(ye) 標杆,也有力推動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其更加吸引人民的目光和腳步,為(wei) 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無限可能。
數字助力文化“兩(liang) 創”,為(wei) 聖人故裏發展按下“加速鍵”
數字助力文化“兩(liang) 創”,在濟寧還有諸多生動實踐。零散、孤立的公共文化資源如何能夠統一整合管理?濟寧市文化雲(yun) 運用雲(yun) 計算、雲(yun) 存儲(chu) 、大數據等科技技術,促進文化與(yu) 科技融合,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ti) 製機製創新發展;在濟寧鄒城的孟苑,孟子大殿結合先進的聲光電展陳手段,以及多媒體(ti) 、圖版、書(shu) 籍文獻、場景複原四位一體(ti) 的展陳方式,更加直觀立體(ti) 地呈現了孟子思想對中國後世產(chan) 生的深遠影響及孟母教子的當代價(jia) 值。
有賴於(yu)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濟寧當地正嚐試與(yu) 數字技術同頻共振,借以實現文化在新時代的傳(chuan) 承發展,助推經濟快速發展。記者了解到,濟寧先後製定出台《數字濟寧“十四五”發展規劃》《濟寧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1-2025年)》等文件,提出以“數字強市”為(wei) 目標,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協同發展。2022年,濟寧市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500億(yi) 元,2023年一季度,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完成營業(ye) 收入131.2億(yi) 元,同比增長40.5%,顯現出強勁的動能。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隨著6月25日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數字文明尼山對話的臨(lin) 近,借此機會(hui) ,濟寧將以“網”為(wei) 翼、以“數”為(wei) 擎,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進大眾(zhong) 、走向世界,把尼山打造成為(wei) 數字文明交流對話的新高地。(記者 李飛 曾震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